閱讀屋>農業經濟管理> 農業現狀的調查報告

農業現狀的調查報告

農業現狀的調查報告範文

  一、全縣農業產業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我縣立足縣域資源優勢,重點實施生態特色農業“四百一菌”優勢產業發展工程(即百萬畝用材林、百萬畝油料植物、百萬畝林下水域經濟、百萬畝優質果產業,“一菌”即食用菌),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程序,農業產業規模迅速擴張,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為推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全縣農業產業發展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最佳化。2013年以來,我縣以發展“三特”農業為重點,大力發展“三特”水果、烤煙、食用菌、中草藥等產業,初步形成了“三特”水果、食用菌兩大優質特色產業。全年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26萬畝,糧食總產量6.6萬噸。實施超級稻高產示範專案,平均畝產656.5公斤,比面上平均畝產增89.5公斤。特色產業規模迅速擴張,去冬今春種植核桃2.6萬畝,全縣核桃面積達20萬畝;種植毛竹5000畝,種植“三特”水果3萬畝,全縣**珍珠李面積達8.6萬畝。今年種植甘蔗3400畝、蔬菜12.5萬畝、菸葉2600畝、蠶桑1.15萬畝、食用菌2000萬棒,中草藥2.5萬畝。科學規範養魚2.6萬畝,養殖示範基地10個,生豬出欄1.53萬頭、雞出欄638萬羽。

  (二)產業經營能力不斷增強。圍繞特色農業資源開發,培育和引進一批起點高、規模大的龍頭企業。目前全縣特色農產品深加工企業2家,其中年銷售收入達1000萬元以上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按照“立足產業、分批建設、突出重點、強化輔導、整合資源”的原則,加快發展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體的農民新型合作組織,全面提升農民合作組織的發展質量、競爭力和帶動能力。目前全縣農民合作組織達98家,農戶覆蓋率達23%以上,年銷售額突破1000萬元、在全縣主導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發展中發揮龍頭作用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群體達4家以上,家庭農場14家。

  (三)特色品牌效應不斷提升。“中國油桐之鄉”、“中國山雞之鄉”、 “中國金花茶之鄉”、“中國**珍珠李之鄉”等金字招牌越來越亮,“**珍珠李”、“**油桃”、“都隆香米”、“堯山茶”等特優產品的名氣越來越響。同時抓好示範區、優勢產業帶、特色產業帶和已認定基地的產品申報工作,不斷提升特色品牌效應。目前,共開展“三品一標”基地認證3個,無公害大米認定面積24990畝、無公害楊梅基地認定面積2100畝、無公害蔬菜基地認證860畝。正在組織申報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2家,申報綠色食品認證2家。

  (四)科技服務水平不斷提高。2014年以來我縣實施各級科技專案14個,總投資規模1000多萬元,建設**珍珠李產業(核心)示範區,推進**萬畝核桃核心示範區建設,力爭建成自治區級向陽和市級**、**特色農業示範區,建成縣級“高仁龍”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各鄉鎮建立1個以上鄉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帶動全縣“三特”產業提質增效。提升技術服務水平,加大農業產業技術培訓、指導、跟蹤服務及幫扶力度,抓好“三特”農業種植管護工作。加強農技隊伍建設,每年按專業對鄉鎮農技人員集中培訓15天以上,每年至少有20%的基層農技人員參加系統技術培訓1個月以上。加快培育現代新型農民,全縣培育種植能手500人,養殖能手50人 ,農村加工能手200人,農機手150人。深入開展“科技進村入戶”工程,培養髮展農業科技示範戶,每個科技示範戶每年帶動農戶20戶以上,目前全縣農業科技示範戶達到2000戶。

  (五)農業發展基礎不斷夯實。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大力實施“五小”(小水池、小塘壩、小堰閘、小泵站、小渠道)工程,全年水庫除險加固完工4座、新開工建設2座,全縣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資金全部落實。加強耕地保護和土壤改良,開展測土配方施肥達30萬畝,化肥利用率提高5個百分點。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目前全縣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21.3%。縣、鄉、村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全面建立,動物防疫開展面達100%。

  二、農業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從調研的情況看,雖然近年來我縣農業產業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與現代農業產業化的要求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總體上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制約因素,主要表現在:

  (一)特色農業產業化程度還不夠高。**特色農業品牌多,但優勢特色產業的規模還不大,如**油桃、黑山羊等特色產業規模不大,總量較少,特色農業“有品牌、無規模”的現狀仍未根本改變,特色農業沒有真正形成產業化。此外,農業科技投入不足、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等,仍是制約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因素。

  (二)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低。目前全縣雖成立註冊了7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但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農戶仍然相對較少,同時有一部分協會是與農戶之間沒有利益關係的、鬆散型的自我技術服務性團體。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缺乏資金、技術,特別是缺乏能管理、善經營的人才,導致真正能夠完成從生產到銷售全過程,為農民提供服務的實體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很少,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尚需進一步探索、健全和完善。

  (三)龍頭企業帶動增收的能力不強。我縣龍頭企業與外地企業相比,規模和實力都相對較弱,市場開拓能力和帶動農戶增收能力不強,抗禦市場風險的能力也較弱。同時龍頭企業的科技含量不高,大部分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還較低,只能進行簡單的初加工,精深加工的不多,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的產業鏈短,產品加工深度不夠,產品研發能力低,新開發產品少,質量檔次不高,加工轉化和增值不高,難以真正形成規模,產業競爭力不強。

  (四)土地流轉集中連片開發難度大。土地集中連片流轉,涉及千家萬戶,矛盾很多,流轉困難。一是土地承包時,土地肥瘦不一,要大搭小、好搭差,使大塊的土地被分割成條條塊塊,形成插花地,要流轉這類土地,涉及的農戶多,且農戶的思想認識不一致,有的農戶擔心土地流轉後難還原,不願進行土地流轉,工作難開展。二是受我縣山區特點制約,除少數鄉鎮有成片大面積耕地外,多數都是緩坡耕地,地塊面積小,灌溉條件差,機耕條件差,需進行改造,受讓方開發成本增加。

  三、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應以現代特色農業為目標,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健全完善現代農業組織經營、科技服務支撐、質量安全保障、電商銷售等體系建設,確保農業增產增效,農民持續增收。

  (一)構建現代農業組織經營體系,提升產業綜合效益。加快建立以農民新型合作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幹的'現代農業組織經營體系,提高農業和農民組織化程度,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開發生產高精產品、特色產品,提升農業產業競爭力和綜合效益。一是大力發展農民新型合作組織。圍繞主導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引導縱向拓展和橫向聯合,大力推動合作社一體化經營,著力推進發展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資金互助合作等合作組織,著力提高農民合作組織的農戶覆蓋面、土地覆蓋面和產業覆蓋面,促進現代農業發展。二是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立足區域優勢和產業基礎,規劃好一個農產品加工區域,重點培育壯大一批市場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經營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形成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企業叢集。加快產業集聚,重點發展優質糧油、茶葉、特色蔬菜、畜禽等加工產業,引導企業自主創新,強化質量意識和品牌建設,努力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大幅度提高農副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綜合利用率和附加值。三是突出農產品品牌效應。以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以及名牌農產品為重點,加快“三品一標”品牌認證,形成一批知名度高、質量安全過硬的農產品品牌。重點扶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示範推行農業標準化工作,引導和幫助龍頭企業加快開展HACCP、ISO900、ISO9001等體系認證和良好農業規範(GAP)等質量認證。

  (二)構建現代農業科技支撐體系,提高科技貢獻份額。一是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快推廣農作物重大有害生物防治、畜禽防疫、節水栽培技術等成熟技術。繼續實施**珍珠李產業(核心)示範區專案,**萬畝核桃核心示範區建設,無公害大米示範基地建設。在自治區級向陽和市級**、**特色農業示範區,建成縣級“高仁龍”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各鄉鎮建立1個以上鄉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帶動全縣“三特”產業提質增效,切實提升示範區的現代元素。二是加強農技隊伍建設。大力改革農技隊伍專業結構不合理,人員知識更新速度不快,難以適應現代高效農業對農技推廣工作需求的現狀。力爭透過三年時間,建立起工作高定位、人員高素質、裝備高標準的與現代高效農業建設相適應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加強對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的培訓,每年按專業對鄉鎮農技人員集中培訓15天以上,不斷提高廣大基層農技人員的知識水平。三是培育現代新型農民。著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全面培養農村生產型人才,積極培養農村經營型人才,加快培養技能服務型人才,培養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科學、會管理的社會主義新型農民。

  (三)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確保“舌尖上的安全”。一是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以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現代農業發展為重點,加快配套農業標準的制定,儘快形成農產品產地環境要求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適應、生產技術規程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銜接、檢測方法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配套的農業標準體系。圍繞我縣產業規模較大、組織化程度較高的重點產業和產品,以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種養大戶為主體,開展各種形式的農業標準化實施示範建立活動,建設4個農業標準化實施示範點,努力探索一條符合標準化生產要求、體現**特色、行之有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控模式。在示範點推行農產品生產檔案制度、用藥登記制度、休藥期制度等,保證農產品質量全過程可追溯。二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監管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網路,形成以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為支撐,鄉鎮、生產基地、市場為補充的四級農檢網路體系。加強檢測隊伍素質建設,定期組織開展培訓,提高檢測人員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紮實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四)構建農產品電商銷售體系,網際網路助力產品銷售。近年來,縣農業部門相繼建立了縣“12316”服務熱線、縣農業資訊網等服務“三農”的資訊網路平臺,透過整合全縣涉農資訊資源,形成了以農產品市場銷售、農業生產管理資訊化為主要服務功能的農業綜合資訊網路系統。時下最火熱的銷售渠道,介於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之間的電子商務業態,帶動了農產品的銷售與消費。2015年初,****珍珠李產業合作社在淘寶、阿里巴巴等網站開通電子商務,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農產品電子商務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在農業生產和經營活動中正在有效地緩解農業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因此,在今後拓展銷售市場的過程中,要努力突破傳統農業地域性強、季節性強帶來的空間與時間上的制約,認真解決好資源、質量、包裝、銷售、網路和成本等問題,細分市場,找準定位,突破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瓶頸,充分發揮電子商務快捷、直接、低成本的營銷優勢,搭建網路平臺,整合市場需求,加快農產品價值的順利實現與提升。

  (五)抓好現代農業“五大工程”,壯大農業綜合實力。一是抓好高效特色種植業工程。繼續重點實施生態特色農業“四百一菌”優勢產業發展工程,做大做強特色種植業。積極實施糧油高產建立工程,大力推進生產基地建設。二是抓好畜牧水產養殖業工程。加快推進六畫山雞、黑山羊、生豬規模化養殖,著力打造特色產業品牌。大力發展六畫山雞生態養殖業,打造產業叢集基地。三是抓好林業經濟開發工程。大力發展核桃、油桃、油茶等種植;實施生態林業體系工程,做強做大木材加工業。四是抓好新一輪開發扶貧工程。創新開發扶貧思路,紮實開展精準扶貧,加快發展“八大”扶貧產業,不斷提高扶貧物件收入水平。五是抓好現代農業核心示範區建立工程。切實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示範區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示範區生產能力和現代化水平。同時穩妥推進土地流轉,積極引導示範區內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託管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不斷提高示範區規模經營水平。

【農業現狀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