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機械/重工/工業自動化> 機械加工技術專業調研報告

機械加工技術專業調研報告

機械加工技術專業調研報告範本

  為了適應經濟建設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中等職業教育體制改革,滿足社會對機械加工類中等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結合省市社會經濟發展和我校的實際情況。我校繼續申請開設機械加工技術專業。

  一.學校基本情況

  江蘇省張集中等專業學校(原名銅山張集職業高階中學)創建於1983年,是一所以農類專業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農村職業中學。1994年,被批准為江蘇省合格職業教育中心校, 1996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級重點職業高中。辦學20多年,學校堅持艱苦創業,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規範管理,提高質量,彰顯特色,走科學發展、內涵發展、集約發展之路。學校先後獲得“全國科教興農先進學校”“全國職業技術教育先進單位”、“全國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先進單位”、“江蘇省模範學校”、 “江蘇省德育特色學校”、“江蘇省職業教育先進集體”、首批“江蘇省和諧校園”等,也成為中國青年星火技術推廣培訓基地、全國青少年文明禮儀教育示範基地和江蘇省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基地。目前學校已成為一所在蘇北地區乃至全省有一定影響力的職業學校。

  學校現佔地334畝,建築面積5.7萬平方米,專任教師208人,“雙師型”教師77人,佔專任專業教師的61.29%,在校生3980名。學校基礎設施完善,實習實訓裝置齊全,固定資產總值3915.1萬元,實驗、實習裝置1657.4萬元。目前學校開設現代農藝技術、服裝設計與工藝、機械加工技術、數控技術應用、機電裝置安裝與維修、汽車運用與維修、計算機應用、電子與資訊科技、電子商務、中餐烹飪、化學工藝、工藝美術等12個專業,主幹專業5個,均為市級以上示範專業,其中現代農藝(種植)專業為國家級示範專業,服裝設計與工藝、機械加工技術、汽車運用與維修為“十一·五”新一輪省級示範專業,現代農藝、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為省職教課改實驗點,學校是省課改實驗學校。這兩個專業同時又是省級實訓基地。學校不斷深化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在向“高層次、高水平、高效益”發展目標邁進的同時,又與時俱進確立了“以人為本,服務三農,校企合作,科學發展”的辦學理念,採用“緊貼社會辦職教,圍繞市場設專業,

  根據需求育人才”的辦學方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社會傾心培養創新型、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二、機械加工技術專業社會需求分析和生源市場分析

  1、社會需求分析

  機械加工技術的變革在世界範圍引起了一場深入的產業革命。僅僅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機械加工技術的應用已經是無處不在了。它在促進生產力發展、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促進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等方面都顯現了它的卓越作用。近年來,徐州地區以徐工集團、徐州重型為基礎的機械重工業以蓬勃的勢頭迅猛發展,帶動了一大批小型機械加工廠的興起。給機械加工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別外,在蘇南地區,蘇州和崑山憑藉原來雄厚的經濟基礎實力與得天獨厚的優越地理位置,在本土企業高速發展的同時,外資企業紛紛落戶蘇州、崑山。世界500強就有100家進入蘇州地區。崑山市躍居全國“百強縣(市)”之首。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量猛增。每年要新增企業300多家,這些新增的企業對機械加工應用專門技術人才提出了很大的需求量。另外,隨著資訊科技的普遍應用,社會機構、資訊產業鏈中的企業,也會對機械加工技術專業人才提出更多需求。近期,從行業部門公佈的勞動力市場的用工資料反映,機械類專業的熟練技術工人缺口很大,尤其是中高階機械、機電技術人才緊缺最為明顯,其工資收入已經能和高學歷收入相媲美了。據權威部門預測,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這種趨勢是較難改變的。

  因此,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方向,以大、中、小企業的機械加工應用與維護崗位為主,從事機械加工與維護、機械加工裝置維修等,同時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設定專業。社會對機械加工專業人才的需求會越來越大,越來越迫切。

  2、生源市場分析

  在國家職業教育政策的引導下,隨著職業教育的升溫,越來越多的人對職業教育有了更新的認識。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進步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終身從事一種工種已一去不復返,因此我們培養的學生不僅具有一種工種崗位能力,還必須同時具有跨崗能力,學習化的社會已形成,終身教育培訓已成為必然。 另外,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大量的初中畢業生選擇上職校已成必然趨勢,大批民工職業上崗培訓也是大勢所趨。

  另外,隨著人們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人將會接受職業教育。由於機械加工技術專業的廣闊就業前景和市場需求,必然會有大批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的人選擇機械加工技術專業,該專業的生源前景是相當廣闊的`。

  綜上所述,我校開辦機械加工技術專業,有較大的社會需求,有較好的生源市場,它將成為培養機械加工應用技術人才的重要渠道。

  三、設定機械加工技術專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開設機械加工技術專業的必要性

  從人才需求分析可以看出,當今社會對機械專業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趨勢,這和經濟發展的特點密切相關。產業的發展必然帶來對人才需求的增長,技術的進步必然要求人員素質的提高。許多企業既要精簡缺乏專業技能的冗餘人員,提高工作效率,許多機械類企業和大量新興的製造業需要大量經過培訓的有較高素質的機械加工技術和裝置管理方面的技工。除此之外省、市及周邊區、縣的私有企業、鄉鎮企業也急需大量青年技工。在用人單位提供的崗位中,特別是與我校特色相結合的崗位中,需要大量機電機械和電氣自動化方面的人才。

  (二)開設機械加工技術專業的可行性

  我校以良好的辦學條件和過硬的教學質量贏得了社會信譽,培養了大批合格的技術人才。目前,形成了以數控、機電機械、計算機、服裝、工藝美術、汽修、烹飪等七大類專業為龍頭的特色職業教育體系。

  1.我校的機械加工技術專業辦學經驗豐富

  我校以良好的辦學條件和過硬的教學質量贏得了社會信譽,培養了大批合格的技術人才。從2004年開辦機電裝置安裝與維修專業,共為社會培養6屆機電專業881名畢業生,除了自主擇業外,全部安排在本地和蘇南及沿海發達地區就業,就業穩定,為徐州本地和發達地區輸送了大量的技術人員。為我們開辦機電裝置安裝與維修專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目前,形成了以數控、機電機械、計算機、服裝、工藝美術、汽修、烹飪等十四類專業為龍頭的特色職業教育體系。張集職中始終以先進的辦學理念、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使張集職中教育教學改革始終走在同行的前列。學校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放到教學活動的中心地位,將學生的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統一起來,將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知識精神統一起來,把"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在教學改革中,建立起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機制。"文化課動起來,專業課活起來"這個鮮活的教學理念是張集職中的領導和

  教師們經過近二十年的研究、實驗,總結出來的具有張集職中特色的教學模式。文化課由傳統的講授式變成為學生表演、對話和施展才華的場所,不再枯燥乏味,學生主動參與在活動中增長了知識,增強了內涵。專業課讓學生動起來,只要能在實驗室、實習室和實習基地上的課就決不允許在教室上,只要能讓學生看到、摸到的就一定讓學生看到、摸到。這種嶄新的教學模式,在同類學校中掀起了很大的波瀾。

  2、我校的機械加工技術專業實驗實訓裝置齊全

  (1)校內實訓基地

  機械加工實訓中心:可進行車、銑、刨、磨、焊、鉗等工種的實習。

  數控加工及線切割實訓室:配置車、銑、線切割等數控機床,為學生掌握先進的數控裝置技術提供良好的實驗環境和實驗條件。

  電工電子實驗室:可完成電子裝置的焊接、除錯、檢修。

  PLC實訓室:可完成PLC控制實訓、變頻控制實訓。

  機床電氣控制實訓室:既能進行機床電氣控制線路的安裝、連線、檢測實訓,又能進行機床維修電工的培訓考核。

  (2)校外實訓基地

  學校領導積極與校外機電類企業洽談協商。本著資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則,加強與工廠企業的聯絡。一方面聘請經驗豐富的工程師來校指導學生實習、實訓;另一方面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最大限度地縮短我校畢業生畢業後的試用期,提高畢業生的競爭力。

  3、我校的機械加工技術專業的師資力量雄厚

  目前,我校機電、機械類專任專業教師有20人,其中高階職稱2人,中級職稱18人,均為本科學歷,其中雙師型教師15人,佔專任專業教師的75%,其中技師2 人。教師政治、業務素質較高,教學經驗豐富。不僅能勝任教學工作,還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近年來,本專業教師在省級及以上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為提高本專業教師的教學水平,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學校每年均安排相關教師參與各種培訓,專業負責人牛玉連主任和專任教師吳俊、李志剛赴德國參與培訓,王昌盛老師赴新加坡培訓,多名教師參加省四新培訓。每位教師均主持或參與過省市縣各級課題的研究,多篇論文發表或獲獎。可以說,本專業擁有

  一支教學與科研並舉、理論與實踐俱佳的隊伍,該隊伍改革意識強,理念新,能夠承擔起新時期機電裝置安裝與維修專業教學的重任。

  我們在專業教學中進行了很多探索,積累職業教育的一些辦學經驗。這幾年,我們採用“知識夠用、技術過硬、證書多樣”模式,狠抓職業教育特色,遵循人才培養方案整體最佳化的原則,強化教學管理,認真做好教學檔案的編制和實施工作,這為開辦機械加工技術專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認真調研,確定了專業設定思路與方向

  用人單位在考察一個人時,都非常重視其學歷背後的綜合素質。“我們需要的人員:具有良好的素質,要始終能跟得上知識更新的步伐,能夠不斷髮展和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特別是有比較強的動手能力和應用能力”,這是我們在對用人單位調查時經常聽到的話。無論是畢業生還是在校生,也同樣都非常關注個人素質的培養。學生畢竟是學校教育的“產品”,培育合格的人才是我們的基本任務。經過這幾年對素質教育的提倡,學校都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我們樹立了質量意識,把質量作為主線貫穿在整個教育過程中。這不僅可以向社會輸送合格的人才,而且提高了學校自身的辦學競爭力。

  為使學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後,能夠熟練從事有關機械加工應用方面的工作,顯然僅靠開設一門課是不能做到系統學習的。面向職業教育開辦《機械加工應用技術》專業,立足於“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宗旨,按照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技術訓練為內容,為社會培養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的辦學指導思想,本專業決定建立穩定、紮實的專業基礎課群,其中機械加工應用專業基礎課有:機械製圖、機械基礎、車工工藝、鉗工工藝、焊工工藝、電工基礎、數控技術、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CAD製圖、機床電器、液壓與氣動等課程。經過努力,做到課目不變,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考試形式加大改革力度,真正做到精講多練,陸續將其建設成精品課程。專業課設定體現機械加工軟體開發的方向,圍繞各種機械加工軟體課程,形成相應的專業課群。透過學習具有理論、實驗、測試以及機械加工系統的分析能力。根據我校的具體情況,結合多年來我校開辦職業教育的經驗,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培養機械加工應用人才,服務於社會。我們要選好方向,以特色專業技能教育在人才市場競爭,為學生拓展就業渠道。

【機械加工技術專業調研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