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材> 南轅北轍優秀教材理解

南轅北轍優秀教材理解

南轅北轍優秀教材理解

  一、教材分析

  《南轅北轍》出自於《戰國策·魏策四》。本是魏國的謀臣季梁用這樣一個小故事,勸安釐王以大業為重放棄伐趙,故事後被廣為流傳下來。

  這則寓言講述了一個人要乘車到楚國去,由於選擇了相反的方向又不聽別人的勸告,只能離楚國越來越遠了。文章是透過對話展開故事情節的,路人強調的是:既然方向錯了,就永遠也到達不了目的地;而要去楚國的那個人強調的是:雖然方向錯了,但是他有跑得習快馬、很多的路費和駕呈技好的車伕,所以一定會到達目的地。

  從人物的對話的過程中和文章結尾的點睛這筆中,學生自然會明白其中的寓意: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麼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這則寓言常用來比喻行動和目的是相反的。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熟讀課文,透過人物的對話體會寓言的主要內容。

  2、認識2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3、在熟讀課文和理解主要內容的基礎上,使學生懂得,做事時要選準方向再去做,讓行動和目的保持一致,否則一事無成。

  4、加強讀寫訓練,練習擴寫《南轅北轍》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南轅北轍》的寓意,課後讀寫小練筆。

  教學難點:在理解《南轅北轍》寓意的基礎上,寫好課好小練筆。

  四、教學建議

  (一)教學好生字“轅”和“轍”,有助於成語“南轅北轍”寓意的理解。

  本課生字認的和寫的都比較少,但字意和字形的把握還是有難點的。

  “轅”和“轍”都是學生在生活中不常見的生字,“轅”是車槓;“轍”是車輪在路上留下的痕跡。如果教學中單單告訴學生字典中的解釋,學生可能理解得並不清楚,如果能透過具體的車馬的圖片或教師在黑板上畫的簡筆畫來幫助學生理解,效果會更好,學生理解了這兩個字的意思,對“南轅北轍”這個成語的'意思的理解會有很大的幫助的。成語中,“轅”向南表示行動的方向與目標,“轍”向北表示向北走,從而可以理解出成語的意思是比喻行動與目標相反,結果只能是離目標越來越遠。可見,講生字時理解好“轅”和“轍”這兩個字的意思,對講讀課文時,理解課文內容,進而理解成語“南轅北轍”的意思是有很大幫助的。

  (二)抓好文中人物對話的朗讀,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這篇課文適合於在朗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而熟練的朗讀便於學生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感悟其中的寓意。課堂上,可以讓學生抓住人物的對話,讀一讀,演一演,從兩個人的對話中,引導學生體會路人的好言相勸、苦口婆心和去楚國那個人的毫不領情和一意孤行所形成的鮮明的對比。朗讀教學中,要注意先讓學生揣摩這兩個人的心理,然後再指導朗讀。在讀中讓學生先要理解那人所說的“馬跑得快”、“路費多”、“駕車技術好”這些是不是那個人要到達楚國的有利條件,而他卻把這些有利的條件用反了,會有什麼後果?再引導學生仔細讀一讀路人說的幾句話,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路人所要表達的意思。理解好文章的最後一句話,也是理解本文寓意的關鍵所在,當目標和行動相反時,只能是背道而馳,永遠不可能實現目標。

  (三)教學中應注意滲透的內容

  1、引號的用法。課後練習第二題是填標點,思考引號的不同用法,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引號的應用範圍和使用方法。第一小題是介紹引號能引用人物的語言的作用;第二小題講的是引號還能引用特定的詞語,表“水”是重點要描述的物件。對引號的第二種用法,教師可讓學生說一說,在你接觸到的語言文字中,什麼地方還出現過引號的這種用法,源於學生自己的思考,才會給學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這樣的課後題既可在課上理解課中滲透訓練,也可在課後單獨練習。

  2、在講讀中注意豐富學生的語言材料,為讀寫訓練做鋪墊。

  (四)讀寫訓練建議

  本則寓言,短小精悍,寓意也相對簡單,學生一讀就懂,對這樣的小文,如果我們教師能抓住語言文字的訓練點,對學生進行讀寫訓練,對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是大有益處的。

  結合這篇寓言的語言文字的特點,建議課下進行以下幾方面的練筆。

  1、寫讀後感,發表自己對人物做法的議論,聯絡生活學習的實際理解寓意。比如在課上我們可以設計一個想象表達:“你想對那個楚國人說些什麼?”“你會怎麼勸那個去楚國的人?你還可以用這些話勸勸誰呀?”

  2、擴寫成300字多字的習作,在原文的基礎上,對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進行合理的想象,豐富課文的語言材料,使語言文字更加生動形象。比如:加上人物的心理描寫;為故事續寫結果。

  3、還可以讓學生改變課文的描寫方式,把對話描寫改成敘述性文字,從中錘鍊自己的使用語言文字進行敘述性描寫的能力。

  四、源於本課的備課思考,給出簡單教學設計,僅供參考:

  (一)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七單元,寓言故事,寓言就是透過一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第一則寓言。(板書課題:南轅北轍)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瞭解大意。

  (三)檢查生字的預習情況。

  (1)出示古代車馬的圖片,瞭解“轅”和“轍”的字意。並把這兩個字放在成語“南轅北轍”中,初步體會成語的大意,這對學習課文內容會有幫助的。

  (2)指導書寫:注意“袁”的上部是“土”不是“士”。

  “轅”和“猿”對照學習。“緊”字強調下半部別寫錯了。

  (四)以讀帶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寓言的深刻含義。

  (1)透過課下預習,說說你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文中的楚國在太行山的南面,那人卻往北走,會怎樣?(3)組織學生不同方式、多角度讀課文,讀中感悟。

  想一想文中要去楚國那個人有不哪些有利的條件?

  他在對話中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狀態?

  而路人又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勸說他的?

  注意文中對話句子中的標點符號,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深入體會課文的內容。

  (3)引讀思考:要去楚國的那個人把那些有利的條件用反了,會有什麼後果?

  再引導學生仔細讀一讀路人說的幾句話,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路人所要表達的意思。

  理解好文章的最後一句話,也是理解本文寓意的關鍵所在,當目標和行動相反時,只能是背道而馳,永遠不可能實現目標。

  (4)課外延伸

  想一想我們生活中有沒有發生過“南轅北轍”的事情?

  (五)課堂讀寫小練筆

  (六)課後作業:完成課堂讀寫小練筆。

【南轅北轍優秀教材理解】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