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藝術> 淺談中醫思維與中國傳統藝術天人合一

淺談中醫思維與中國傳統藝術天人合一

淺談中醫思維與中國傳統藝術天人合一

  中醫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並豐富了中國博大的傳統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滋養下,龐大的中醫系統理論與中國傳統藝術精神息息相通。中國古樸的哲學思想滋養了神奇的中醫,也奠定了中國藝術的基本精神。

  在作為中華文化兩大思想源頭的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響下,中醫和中國傳統藝術有著相同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即認為有一種普遍存在的宇宙法則統一支配著天體的執行,季節的變化與人體生命的無常一樣都統一存在於宇宙之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中醫把人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認為,當這個整體內部出現不和諧或者外界出現異常時,微生物之間的生克規律就會混亂,最終會導致瘟疫的暴發和流行。戰國時期神醫扁鵲在《難經》中寫到:“望而知之者,望見其五色,以知其病;聞而知之者,聞其五音,以別其病;問而知之者,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脈而知之者,診其寸口,視其虛實,以知其病,病在何臟腑也。”中醫有句名言“有諸內必形諸外”,也就是說人體內在的疾病會反映到外表,透過外表即能認識到內在的問題。“望聞問切”是中醫獨特的診斷方法,以至於扁鵲只用“望”就能準確獲悉蔡桓公的病情。望、聞、問、切是中醫全面系統瞭解病情的手段,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體現了整體的哲學思維。比利時著名學者普利高津曾說:“中醫傳統的學術思想著重研究整體和自發性,協調與協同,現代科學的發展更符合中醫的哲學思想。”中醫採取辯證施治的整體原則,用全面的觀點來看問題。中醫治病的思路就是從整體出發,調動人體自身功能對抗疾病,中醫給予病人更多的時間和關注,它治病注重的是整個人體而不是人體的某個部分。

  中國傳統藝術與中醫一樣,以整體的思維方式把握世界,以“天人合一”的哲學世界觀為基礎,以“人學”為核心,側重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關係,以美善統一為基點。“所謂‘惟人為萬物之靈’(《尚書·泰誓》),為‘五行之秀氣’,為‘天地之心,無行之端’《禮記·禮運》都在強調人的主導地位。孔子以人文精神解釋祭祀緣由。這些都表明審美觀念上的天人合一的自覺意識背景已經形成。陰陽五行和諧原則,便是天人合一思維方式的重要成果。”“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範疇,中國藝術的根本特徵就在於體現著和諧的原則。“儒道互補,方為主體和諧心靈的完整體現。中國藝術正反應了宇宙和諧精神與主體和諧的合一,從而心有所感,藝有所達。”

  在中國傳統思想中,氣是萬物生命生存的本質,萬物生命的誕生與生長都歸結於“氣”。“春氣發而百草生”“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和同,草木萌動”,這些都是從陰陽二氣的變化來解釋萬物生命的誕生。人也和萬物一樣,生活在由氣支配的時節變化中。“春生夏長,是氣之長也。人也應之。”(《黃帝內經》)在中醫學裡,人也和自然萬物一樣,是氣聚的產物,“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生,散則為死。”(《莊子·知北遊》)因此,所謂的生死、有無都歸結於氣,氣主宰了一切。“故曰:通天一氣耳。”(《莊子·知北遊》)“氣,體之充也。”在中醫中就有“氣虛”“氣滯”“生氣傷肝”“火急攻心”之說,中醫推崇靜心、守神而養生、休生養性,以此恢復元氣。張景嶽說:“行醫不識氣,治病從何據。”中醫從“氣”的角度來認識疾病,對疾病的治療著眼於對“氣”的調整。西醫治標,中醫治本這也不無道理。元氣論作為中國古代哲學思想融入中醫學理論後,對中醫的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國傳統美學用“氣”來說明美的本源,“氣”是中國傳統藝術的生命。藝術中有“筆氣”“墨氣”“靈氣”“氣韻”之說。“氣”是藝術作品的生命,也是作者靈魂的再現。謝赫的“六法”中把“氣韻生動”作為評判一幅作品好壞的最高標準,“氣”不僅蘊含了藝術作品的生命,還包括藝術家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學識修養。“氣”是透過整體的內在表現出來的,而不是僅僅侷限於某個物體之上。藝術作品和人一樣,也有自己的“元氣”,為了表現其獨特的`“氣”,藝術家就要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和學識水平。中國古代的文人畫家與今天的畫家相比可謂是全才,他們不僅有精湛的繪畫技巧,還精通書法、畫論,有很高的學識修養,因而他們的藝術作品到今天還被人們頂禮膜拜,是中華藝術的瑰寶。

  中國傳統美學與傳統藝術主張中和為美,“和”體現了中國傳統藝術的辯證思維。要達到“和”,其重要法則是要掌握好“度”,過或不及都不為美。“中和”是一種模糊而崇高的美,是一種含蓄的美。“和”的這種辯證的觀點滲透在中國藝術當中,並被廣泛的運用。用筆的“濃淡”“乾溼”“輕重”“快慢”“方圓”;經營位置的“疏密”“主次”“聚散”“向背”;處理手法中的“以白計黑”“以小見大”“虛中實”“實中虛”“密中密”等都體現了“和”的辯證思維。“中國畫藝術處理講究火候,對於修養高的作品,常譽為‘爐火純青’。藝術處理要求恰到好處,過頭了則物極必反。”中醫中的“中和”體現為它始終謀求與萬物的共存之道,它沒有把目光僅僅侷限在只能用精密儀器才能認識的所謂的“病毒”上,而是宏觀地從生命的角度看待宇宙萬物,在中醫的詞彙裡不強調對抗,這也體現了中西方不同的醫術之道:西醫講求對抗,中醫謀求共處。

  中醫和中國傳統藝術同在中國文化的土壤中發生、發展、成熟,故它們遵循著同樣的思維方式。中醫並不以抽象的邏輯思維作為學術的主要思維方法,使得它與同樣以注重直覺、靈感、頓悟等非邏輯方式的形象思維為思維方法的中國藝術有本質的相似。古老的中醫是我們人類航程上的守護神,它與中國傳統藝術一樣,永遠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淺談中醫思維與中國傳統藝術天人合一】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