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課文滿井遊記的教學方案

課文滿井遊記的教學方案

課文滿井遊記的教學方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積累文言詞語,增強文言語感。

  ⑵ 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知人論世,便於理解作者豐富而微秒的思想感情。

  ⑶ 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2、能力目標:

  ⑴ 重視誦讀,在朗讀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⑵ 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體味作者個性化的寫景抒情風格。

  ⑶ 體會本文白描和擬人手法的運用以及比喻句的表達效果,引導學生把握形象生動的寫景技巧。

  3、德育目標:

  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體會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品讀課文,體會本文寫景的技巧,學習作者善於抓住景物特點生動傳神地進行描寫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遊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的豐富意蘊。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我們剛剛送走了美麗的春天。你們還記得春天有什麼美麗的景色嗎?(學生自由回答)今天,我們將雖明朝文學家袁宏道到北京東直門的滿井一帶看看又有什麼好看的`景緻,走,我們踏青去。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多媒體顯示)

  1、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學家。字中朗,號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萬曆年進士,官至吏部中郎,與兄宗道、弟中道並稱“三袁”,為“公安派”的創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潑,內容則多寫閒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間疾苦,對當時政治現實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

  2、遊記,散文的一種。以輕鬆的筆調和生動的描寫,記述旅途中的見聞,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勝古蹟、風俗習慣和社會狀況等,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屬山水遊記,又因其短小,稱“山水小品”。

  3、寫作背景:

  萬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順天府教授,終日又得和拜謁酬答打交道了,這使他頗為苦惱,更使他苦悶的是有政見卻得不到申訴。好在袁宏道所擔任的職務比較清閒,有空暇就遊覽北京附近的名勝古蹟。《滿井遊記》就作於此時。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聽課文錄音,注意字音、重音、節奏。

  2、學生自由朗讀:

  教師順勢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督促學生積累詞語。

  (多媒體顯示)

  請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燕地 廿二月 花朝節 靧面 曝沙 呷浪 浹 罍而歌者 淺鬣 倩女 蹇者 髻鬟 墮事 飛沙走礫 惡能

  (答案:yān niàn zhāo huì pù xiā jiā léi liè qiàn jiǎn jì huán huī lì wū)

  3、學生齊讀課文,教師糾正錯音。

  4、學生自由讀課文,藉助註釋及工具書,理解文句,整體感知文章。

  ⑴ 學生自行翻譯課文,畫出疑難詞句。

  ⑵ 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酌情指導。

  ⑶ 教師出示試題,學生分成兩組比賽搶答:

  (多媒體顯示)

  ① 解釋加粗的實詞:

  凍風時作 (起)

  土膏微潤 (肥沃)

  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在這時、水波的顏色、初)

  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乍出於匣也 (新開啟、指鏡匣)

  娟然如拭 (……的樣子)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 (泉、茗、罍、蹇都是名詞用作動詞,用泉水煮、喝茶、端著杯、騎著驢之意。)

  作則飛沙走礫 (使沙飛、使礫走)

  ② 判斷下列各組加粗的詞語意思有什麼不同:

  A、凍風時作(經常)

  B、於時冰皮始解(這時)

  A、然徒步則汗出浹背(但是)

  B、娟然如拭(……的樣子)

  A、於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始、初)

  B、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突然)

  A、冰皮始解(開始)

  B、髻鬟之始掠(剛)

  A、欲出不得(能夠)

  B、悠然自得(得意)

  A、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表承接)

  B、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局者未之知也(錶轉折,卻)

  C、泉而茗者,罍而歌者(表修飾)

  A、一室之內(表示限度關係,可譯為“以”)

  B、脫籠之鵠(表示修飾關係,可譯為“的”)

  C、倩女之靧面(起舒緩語氣的作用,可不譯)

  ③ 翻譯下列句子:

  遊人雖未勝,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局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遊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

  5、理清行文思路,整體把握文意: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

  第一段寫城中“餘寒景象”,寫了欲遊不能的苦。

  第二段寫郊遊的所見所感。

  第三段交待出遊緣由及作記時間,結束全文。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如下:

  ──城中餘寒

  ──總:滿井全景

  ──滿井春色 ──分:水-山-柳-麥-人-鳥-魚

  ──點明主旨:郊田有春意,只是未出遊

  ──結束全文 表明寄情山水的意趣

  四、品讀課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探究文章優美的意境:

  ⑴ 學生齊讀課文,想象文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體會文章的意境。

  ⑵ 選三位同學發言,其餘同學補充、評價。

  ⑶ 在學生活動的基礎上,教師稍加點撥。

  明確:一幅滿井春光圖,顯示了早春的蓬勃生機,物我交融,情致盎然,既表達了一種輕鬆喜悅的心情,又流露了對自然重新煥發生機的欣賞和讚美之情。

  2、深入研讀課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生討論並自由發言。

  明確:本文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五、賞讀課文體會作者寫景的妙處

  1、關於白描:

  教師講解:白描是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徵,以質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

  提問:本文哪些寫景文字運用了白描?

  寫水: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

  寫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

  2、修辭:

  提問:本文哪些句子運用了修辭手法?請畫出來,品味其表達效果。

  明確:“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以新開鏡比喻新綠水懷抱的欣喜、舒朗的心情。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妝倩女比喻被晴雪洗過的山巒,寫出了春山的“鮮研明媚”,生動而又傳神。

  “麥田淺鬣寸許”以獸頸之毛比喻返青還沒有長高的麥苗,簡明而又形象。

  3、學生背誦文中運用白描和修辭的句子,增加語言積累。

  六、比較閱讀,感受袁宏道遊記散文的獨特魅力,總結全文

  這個單元有四篇文章均為山水遊記,試將本文與前三課比較,體會它們的不同特點。

  學生思考交流。

  明確:前三課重寄託重理念。袁宏道更注重對大自然的客觀描寫,也揭示出人們遊山玩水的愉悅心情。

  七、課堂小結

  請兩位同學對課堂學習進行總結,其餘同學補充評議。

  八、佈置作業

  1、選出對加粗詞的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 )

  A、冒風馳行(坐車) 呷浪之鱗(吸而飲)

  B、麥田淺鬣寸許(左右) 汗出浹背(溼透)

  C、泉而茗者(茶) 倩女之靧面(洗)

  D、偕數友出東直(全、都) 柔梢披風(披掛)

  2、選出修辭手法分析不當的一項( )

  A、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比喻)

  B、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對偶)

  C、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排比)

  D、呷浪之鱗。(比喻)

  3、續寫填空,使之構成排比句,然後再填寫一句帶有哲理性的話語。

  一朵鮮花點綴不出絢麗的春天,一個音符譜寫不了動人的樂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D 2、D 3、略)

  【《滿井遊記》教案設計說明】

  《滿井遊記》是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九課,是一篇略讀課文。教授本課我設計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由教師點撥理解課文內容,並透過與本單元前三課的比較閱讀來體會本文的寫作特點。

  學習文言文如果處理的不好會讓學生感到非常的枯燥,因此我在翻譯課文的環節設計了一個小小的比賽,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同時加強學生對重點詞句的記憶。本文的重點是對作者感情的理解,此處設計透過對文章優美意境的感悟想象的基礎上學生自由討論發言,而不是老師直接確定為某種感情的抒發。學生既體會了文章的優美意境,又能從中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雖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學生的答案會不一樣,但都會集中在對大自然的熱愛上。本文學習的難點是對寫作方法的體會理解。這裡我設計由老師講解白描的寫作手法,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去找出本文哪些地方運用了白描,這樣不至於學生直接找時不理解白描是什麼而誤導。其它修辭手法的使用在有感情的朗讀中發現並體會它們的作用。

【課文滿井遊記的教學方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