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材> 語文教材理解之所見

語文教材理解之所見

語文教材理解之所見

  一、教學要求

  1

  學會本課6個生字。瞭解詞語的意思。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

  透過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二、教材說明

  這是清代詩人袁枚寫的一首五言絕句,寫夏天中午所見到的情景。詩的語言清新流暢,明白如話,透過動靜結合的描寫,把一個活潑機靈、天真可愛的牧童刻畫得栩栩如生。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一句,寫牧童悠然自得地騎在黃牛背上,他唱著牧歌,嘹亮的歌聲在樹林中迴盪。“騎黃牛”表現了牧童悠閒自在的神態。“歌聲”則表達了牧童愉快的心情。聲色俱備,情景交融,勾畫出了一幅色彩鮮明的“牧童行歌圖”。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一句,寫牧童行走間,忽然想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了唱歌,一聲不響地站在樹下,盯住鳴蟬。“意欲捕鳴蟬”不是寫詩人所見,而是詩人對牧童心思的推想。“忽然閉口立”是寫牧童的機靈敏捷的動作、神態變化。這句詩抓住牧童剎那間心理發展和動作變化這一細節,生動形象地勾畫出一幅“牧童捕蟬圖”。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或插圖投影片;課文朗讀錄音帶。

  (二)識字、寫字教學

  1

  識字教學。

  要指導學生讀準字音,特別要注意“所”字,聲母是平舌音s,不是翹舌音sh。六個生字都可以採取部件分析方法識記字形。下面字的偏旁要看仔細,記清楚。

  所:左邊是“”,右邊是“斤”。

  牧:左邊是“牜”,不要記成“扌”。右邊是“攵”。

  振:右邊是“辰”字,上邊是三橫不是兩橫。

  2

  寫字教學。

  所:這個字撇畫較多,左邊第一筆不要寫成橫,第二筆不要寫成豎,“”不要寫成“口”。右邊的“斤”第二筆要寫長些。

  牧:左邊“牜”,第三筆是豎,收筆不能向左出鉤。

  振:右邊“辰”略寬些,注意“辰”上邊不要少一橫,下邊不要再寫撇。

  欲:左邊略寬些。“谷”做偏旁,第四筆寫成點。

  鳴:左邊“口字旁”略高。“鳥”字末筆是橫不是提。

  學完課文後書寫生字。指導書寫時先讓學生自主選擇生字,分析記憶字形,互相交流記憶方法,然後教師示範指導書寫,直接在課後田字格中描紅臨寫。

  (三)詞句教學

  詩中有些詞語得讓學生了解意思,才能知道每句話的大意。

  所見:所看見的事物。

  牧童:放牛的孩子。

  振:振盪。

  林樾:林中樹木成陰的.地方。樾:樹陰。

  意欲:心想。

  鳴蟬:正在鳴叫的知了。

  在瞭解這些詞語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自讀自悟句子、詩意。這首詩大致的意思是: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

  歌聲在樹林中迴盪。

  心想捕捉鳴叫的知了,

  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

  (四)朗讀、背誦指導

  這首古詩情景交融,適合透過反覆誦讀體會意境。朗讀前兩行時,要想象牧童中午放牛歸來騎在黃牛背上,大聲地唱著歌兒的樣子,讀出悠然愉快的情調。讀後兩行時,要想象牧童走著走著,聽見樹上鳴叫的知了,想去捉它,馬上停止唱歌,靜靜地站在樹下盯住那隻知了的神態,讀出動作神態的突然變化,表現牧童的靈活機敏。詩句的節奏可以這樣處理: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五)練習提示

  第1、2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完成。第三題的設計意圖,是在瞭解詩意的基礎上,發散想象,訓練口語表達,培養創新意識。做此題,應先引導學生接著後兩行詩的意思,想象事情的結果。然後,看圖根據詩的內容和自己的想象編一個故事,可先自己試編同桌互講,再指名講給全班同學聽,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練習。

  (六)課時安排

  教學本課可用1-2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一)看圖、理解題意。

  1

  板書課題,提示“所”字讀音及字形。

  2

  齊讀課題,出示插圖。仔細觀察一下,說一說圖上畫了什麼?《所見》這首詩,寫的就是詩人看到的圖上的景象。

  (二)初讀,讀正確、讀通順。

  1

  教師範讀(或放錄音),學生注意聽準字音和每一句的讀法。

  2

  自讀課文,畫出生字,把生字讀正確,把每句詩讀通順。

  3

  檢查識字情況,指導把詩讀流利。

  (三)細讀,瞭解詩句的意思。

  1

  自讀每句詩,提出不懂的詞句,先同學互相解答,再教師點撥。

  2

  小組內說一說每句詩的意思。

  3

  全班交流對詩句的理解,教師相機點撥。

  (四)朗讀、背誦。

  1

  教師範讀,學生體會詩的停頓、節奏。

  2

  指導朗讀,前兩行讀出悠然愉快的語氣,後兩行讀出動作神態變化。(自己練習——指名讀——評讀指導——練讀)

  3

  有感情地背誦,多種形式練習,達到人人會背。

  (五)展開想象,看圖編故事。

  1

  想象牧童怎樣捉蟬,是否捉到了蟬?

  2

  聯絡課文內容編故事。(同桌試編——全班講述、評議)

  (六)識記字形,指導寫字。

【語文教材理解之所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