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傳統文化> 淺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交融之可能

淺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交融之可能

淺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交融之可能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問題,是一個極其複雜且論爭曠日持久的世紀難題。很長時間在歷史和理論等方面沒有搞清楚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關係。近年來,特別是同志關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弘揚、關於人類文明多元、平等、包容等重大理論問題發表重要講話以來,學界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關係這個敏感了近一個世紀的重大歷史遺留問題上的思想認識豁然開朗,在歷史和邏輯、民族與人類、現在與未來等多重視野下進行了深入系統地研究。

  1、中國傳統文化屬於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範疇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有沒有關係?不少學者進行了深入研究,在文字中發掘馬克思對中國的關懷和關切。但從思想理論發展史的維度考察,我們不難發現,絕大多數人並沒有自覺地、清楚地意識到,馬克思對中國的歷史命運和苦難遭遇的關注本身就是或折射著馬克思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思考與評價,沒有自覺地意識到中國傳統文化早己納入馬克思理論創新的視野。

  19世紀50年代,馬克思就對中國清代的社會經濟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人的存在方式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馬克思的《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俄國的對華貿易》以及晚年研究包括中國在內的東方社會的重要論著等,都非常深入地研究並尖銳指出了晚清中國是那個依靠小農業和家庭工業相結合而存在的中國社會經濟結構。與這種經濟結構和生產方式相適應,中國封建專制主義文化具有內在的合理性和穩定性。

  馬克思晚年關於人類社會發展道路統一性與多樣性理論的創新,更涵蓋了包括中國社會經濟、政治、歷史、文化特殊性等在內的重大問題的深度關切。1877-1882年間,馬克思在許多文章和通訊中討論俄國形勢和發展道路問題,並逐漸意識到他在《資本論》中所揭示的關於西歐資本主義起源的歷史概述,其實並不是一般發展道路的歷史哲學理論,並不放之四海而皆準,因而不能照搬或套用。俄國有可能直接進入社會主義,它有可能不透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而佔有資本主義制度所創造的一切積極的成果。

  顯然,馬克思的理論創新發生在西方,但馬克思理論創新的視野卻不限於西方,而是包括中國傳統文化在內的整個世界文明,揭示的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般規律。

  2、中國傳統文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文化來源

  馬克思沒有來過中國,但馬克思關注中國。馬克思與中國儒家文化創始者孔子在時空上相距何其遙遠,但在思想深度、終極關懷等方面卻近在咫尺。至少,以儒學為主體的中國傳統文化是馬克思理論創新的間接思想文化資源。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中國傳統文化便持續對西方文明發生影響,18世紀時期,中國傳統文化己經成為一大批西方啟蒙運動思想家重要的精神滋養。

  早在300年前,歐洲思想界就曾經掀起了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大討論。曾經將經濟學提升到科學殿堂的經濟學家魁奈,自認為是孔子的繼承人,被稱為歐洲的孔子;曾經公開宣稱自己是無神論者的霍爾巴赫則主張以自然代替神的觀念;《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的作者馬克斯韋伯曾對中國傳統文化也表現出深厚興趣並給予高度評價:中華民族不像一些民族那樣有宗教的狂熱,中國傳統文化貫穿著一條崇尚理性的主線,這種理性曾給西方思想文化傳統以重要影響。馬克思的故鄉在歐洲,馬克思的理論創新是西方文明發展的必然產物,馬克思主義理論視野則是整個世界。

  所以,中國傳統文化是魁奈、霍爾巴赫等思想家的思想來源之一,是馬克思理論創新的間接思想文化來源。

  3、中國傳統文化具有馬克思主義的基因

  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活動中,結合己經成為一個十分常見的用語。尤其是文化活動,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與融合,不同文化之間的學習與借鑑是人類文化交往的普遍規律。從整個人類文化的交往、演進和發展程序考察,馬克思主義、馬克思是現代西方文明的主要代表,而中國傳統文化、孔夫子則是古代東方文明的主要代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馬克思與孔夫子相結合,實質上是東西方兩大文化、兩大文明相結合。

  在諸多主義當中,為什麼唯獨馬克思主義不僅最終被中國人民所選擇,而且能夠在中國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以至於己經成為當代中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其核心在於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內在的同一性。中國傳統文化的終極追求與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具有內在一致性,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社會主義的基因。

  英國學者李約瑟揭開了這個謎底:現代中國知識分子所以會共同接受共產主義的.思想,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因為新儒學家(二程、朱熹)和辯證唯物主義在思想上是密切聯絡的。中國知識分子之所以更願意接受辯證唯物主義,是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哲學思想正是他們自己所產生的。

  無論從馬克思理論創新的歷史軌跡,還是從世界著名學者的研究成果考察,馬克思主義都絕不是脫離人類文明大道特立獨行的封閉思想體系,而是始終敞開胸襟,與世界文明相交融的與時俱進的理論寶庫。

  如果中國傳統文化的創造者、傳播者、承擔者中國人民對馬克思主義沒有文化認同,如果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沒有相關、相近、相似、相同的文化基因,那麼馬克思主義就難以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土壤,並內化為中國當代主流文化。

  所以,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本質上就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這一結合的歷史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互鑑、雙向改造過程。而這種雙向改造,既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使馬克思主義不斷煥發生機與活力,並取得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形態;又指導中國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從而不可逆轉地改變了中國。

  4、中國傳統文化創造性發展需要馬克思主義方法論

  相對於經過歐洲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工業革命洗禮的西歐社會,中國早在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開始生成的時候就逐漸地落伍了。與此同時,以儒家文化為核心價值觀的中國封建時代的主流文化或意識形態,也逐漸失去其昔日的輝煌,不可能成為中國現代社會變革的文化支撐。在現代性大潮的沖刷和裹脅下,尋求一種新型的、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新文化不可避免。而馬克思主義的深度融入和方法論支撐,是實現中國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重要條件,只有用馬克思主義系統地、具體地、歷史地分析和把握中國傳統文化演進、發展,才能在中國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開闢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

  推進中國傳統文化創造性發展和創新性轉化,必須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讓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弘揚服務,為提升當代中國文化軟實力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服務;必須使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經濟社會相協調,使之真正成為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精神動力。

  實現中國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必須正確處理好中外關係。在馬克思主義視野中,文明的核心是多元、平等、包容,相互排斥和衝突有害,相互包容和借鑑有利。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於進一步促進中國傳統文化與時代同步,與世界同行。在當今時代條件下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必須促進中國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相結合,賦予傳統文化以新的時代內涵;必須既立足本國國情又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根據國情需要,借鑑世界文明成果,形成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非但沒有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而且從歷史和邏輯上相互包容、相互借鑑、相得益彰。馬克思主義沒有離開人類文明大道,中國傳統文化也沒有離開人類文明大道。馬克思主義是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必須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淺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交融之可能】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