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科技> 國小教師科技素養論文

國小教師科技素養論文

小學教師科技素養論文

  對教師們進行與課程改革實際問題相聯絡的、以科技性質為中心的培訓是當務之急。大家瞭解過教師科技素養知識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好的小學教師科技素養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摘要: 只有正確掌握了什麼是科技才能把自己的科技知識用活;只有掌握了科技與其它知識的差異,才能教好科技課程;只有掌握了科技的精神,教學中才能得心應手、靈活主動、遊刃有餘。

  關鍵詞: 小學教師;科技素養;培養策略

  小學教育是提供公民科技素質的最基礎的環節,而小學教師作為小學生科技課程學習的啟蒙者、科技精神的弘揚者、科技知識的傳播者、科技方法的引路人,他們科技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和決定小學生科技素質的提高,以致影響到整個國民科技素質的提高。為此,我們對小學教師科技素質及需求現狀的進行了調查,瞭解小學教師科技素質和需求的現狀,為提高小學教師的科技素質服務。

  1.科技素質內涵的界定

  科技素質的概念紛繁複雜,在對科技素質的研究中,較有影響的是國際公眾科技素質研究中心主任、美國芝加哥學院副院長喬恩.米勒教授(Jon D. Miller)對科技素質的多維度定義和一套實際可操作的測量方法(Miller,1983)。他在“當代情景下(contemporary situation)定義了科技素質概念的三個維度如下:①對科技原理和方法(科技本質)的理解;②對重要科技術語和概念的理解;③對科技對社會影響的意識和理解。”

  2.小學教師科技素質狀況

  2.1 對科技術語的瞭解程度。

  調查結果顯示,在回答什麼是“分子”的問題中,城市教師有22.9%的能夠正確選擇“是物質中能夠獨立存在並保持該物質一切化學特性的最小微粒”。22.9%的人選擇基本正確的答案“與物質的化學性質有關,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23.9%的人選擇了錯誤答案“是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由原子和核外電子組成”。30.3%的人選擇了“不知道”。農村教師正確選擇的比例是26.7%,基本正確的比例是17.2%,“不知道”為19.4%。選擇錯誤答案的比例是51.7%,是城市教師比例的近2倍。

  從性別年齡角度看,城市教師55.4%女性被調查者能夠正確地回答, 男性被調查者回答正確的比例為53.46%。30-40歲組回答正確的比例為最高為23.5%,50-60歲以上組回答正確的比例較低;農村教師45%的女效能夠正確回答,55%的男效能夠正確回答。30-40歲年齡組回答正確的比例最高,20-30歲組次之。從受教育程度來,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回答正確的比例增加,其中大專文化程度回答正確的比例最高為24.2%。

  2.2 小學教師對科技觀點的瞭解程度。調查結果顯示:城市被調查者對“地心的溫度非常高”判斷的正確比例為61.7%,回答“不知道”的比例為25.7%。農村判斷正確被調查者的比例為52.8%,不知道的為23.3%。城市被調查者女性回答正確的比例為58.5%,男性為62.2%。農村被調查者女性回答正確的比例為42%,男性為55%。從性別差異來看,男女被調查者回答差異顯著(卡方檢驗p<0.001)。

  2.3 小學教師社群對科技方法的理解程度。對科技方法的理解程度調查是進行科技素質調查的國家所共同採用的`調查內容。在本次調查中,城市被調查者能夠正確回答“科技研究”一詞指的是“觀察、推理,實驗”的比例為53%;而選擇“引進新技術,推廣新技術”及“觀察,解釋,結論”這兩個錯誤解釋和“不清楚”的比例為47%。農村被調查者回答正確的比例為32.8%,判斷錯誤和“不清楚”的比例為47.2%。城市被調查者男性回答正確的比例是53.7%, 女性是53.8%。男性組從30-40歲組回答正確的比例高於其他組,女性是30-40歲組回答正確的比例高於其他組。農村被調查者男性回答正確的比例為41%,女性為28%。

  能夠對“對比實驗”方法做出正確選擇的城市被調查者的比例為33.3%,做出非正確選擇的比例為66.7%。農村被調查者的正確選擇的比例是25%,非正確的比例為75%。在這一題的回答上,理科教師回答正確的比例明顯高於文科教師,文理科教師差異顯著(卡方檢驗p<0.001)。

  3.小學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和技能

  3.1 教師應具有廣泛的自然科技知識,並具備不斷吸取最新的科技資訊能力,以及掌握操作技能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2 教師應具有科技活動的設計能力,能遵循教育規律,制訂出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科技活動。

  3.3 教師應具有開展科技活動的基本能力,即具有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創造能力。在科技活動中做到會操作、能考察、善製造。

  3.4 教師應具有科技活動的輔導能力,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

  4.提高小學教師科技素養的策略

  4.1 以科技性質的培訓為中心。對科技性質的理解是對科技的理解的核心,是成功進行科技教育改革的關鍵。對於普通公眾而言,也許懂得科技知識就夠了,而對於教師來講,如果不懂得科技的性質、科技與其它學科的差別,分不清各種科技哲學流派的確切含義及其對科技教育、尤其是對我國這樣一個文化傳統國家的貢獻、侷限甚至危害就不可能真正上好科技課。這樣的教師不僅難以真正做到把科技知識的學習寓於科技探究過程中去,寓於科技史和科技與社會、科技與人文的關係中去,而且可能將偽科技引入課堂。

  4.2 基礎科技教育的目標要定位在經典科技認識論的基礎上。那些否認科技知識客觀真理性的後現代主義科技觀,至少不適合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習者的認知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維能力,因而可能滋生不理性、不嚴謹、甚至反科技的態度。

  4.3 處理好以學生為中心與科技理性的關係。這裡要避免兩種極端,一是那種忽視學生學習特點的傳統做法,如簡單追求答案的正確性並限定完成時間,甚至過多使用競賽的辦法;另一種是借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而忽視科技的方法意識和規則意識。科技探究不同於其它探究,它一方面強調“自主”,另一方面同樣強調規範的方法。科技這門學問的積累性、邏輯性和經驗性特點,決定了科技學習要比其它學科的學習需要注入更多的理性思維。

  總之,對教師們進行與課程改革實際問題相聯絡的、以科技性質為中心的培訓是當務之急。只有掌握了科技的精神,教學中才能得心應手、靈活主動、遊刃有餘。

【國小教師科技素養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