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國小語文古詩分類閱讀賞析

國小語文古詩分類閱讀賞析

小學語文古詩分類閱讀賞析

  古詩是我國古典文化的精華, 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其中的名篇佳作千古流傳,魅力無窮,時至今日,它在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和精神面貌方面仍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里也選錄了大量古詩詞,讓小學生在學習、背誦古詩中,豐富語言積累,提高感悟能力、提高審美情趣,提高文學素養,使孩子終生受益。

  古詩之所以耀眼璀璨,就在於它題材豐富廣泛。它像一幅絢麗的畫卷,涵蓋了社會的各個角落,影響著生活的方方面面。蘇教版所選錄的古詩大體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寫景抒情詩。這類題材的最多,其中根據 選取景物來看又可分為以下幾種 :

  1、描寫花草樹木

  他們借寫花草樹木來或贊其色彩或誇其形態或譽其精神。如賀知章的 《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短短几行就將春柳那“萬條垂下綠絲絛”的婀娜多姿的形象根植在了讀者心中。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中“淺草才能沒馬蹄”和韓愈《早春》 中的“草色遙看近卻無”兩句將小草萌發的景象寫的生動形象至極。同樣寫春草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不僅寫出了“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的自然美,還讚譽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精神美。同樣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也巧妙的將梅的色和“只留清氣滿乾坤”的精神有機的融為了一體。王安石的《梅花》不僅有“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的清香,更有“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的傲骨。鄭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顯示出了不可動搖的堅定意志力。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毅的《青松》“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更是展露出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2、描寫祖國大好河山

  湖光山色最能激發詩人詩興,難怪詩人說“自入春來無好句, 杖藜到此忽成詩。”劉禹錫的《望洞庭》與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一個說“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一個說“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如同兩幅色彩斑斕的畫卷展現在讀者的眼前,給人無窮的遐想。白居易的《憶江南》更是直抒胸臆,直呼“江 南 好,風 景 舊 曾諳。 日 出 江 花 紅 勝 火, 春 來 江 水 綠 如 藍。能 不 憶 江 南。” 令古今多少身居北國的人們產生“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嚮往。如果說水的輕快靈動激發詩興,那麼山的挺拔蒼翠更能令文人詩興大發,正所謂“酒人得此添狂興,詩句從天潑下來。”古詩裡的山既有王維《鹿柴》中“空 山 不 見 人,但 聞 人 語 響。返 景 入 深 林,復 照 青 苔 上。”的空靈美,又有李白《獨坐敬亭山》中“眾 鳥 高 飛 盡,孤 雲 獨 去 閒。相 看 兩 不 厭,只 有 敬 亭 山。”的靜態美,更有詩仙筆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的沖天氣勢和雄奇壯觀美。

  3、描寫優美四季

  在這類詩中尤以寫春最盛 ,春天萬物復甦的季節,詩中的春天更是熱鬧非凡。你聽“春眠 不 覺 曉,處處 聞 啼 鳥。”“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這是多麼悅耳動聽的春天 啊。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更是農民播撒的好時節,你看,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綠滿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大人忙小孩也不閒,你看“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這是多麼生機盎然的春天呀!難怪詩人葉紹翁說:“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夏詩多以荷花、疾風、驟雨為寫作物件,如楊萬里的《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展示了明媚清新的初夏風光,自然樸實。同樣寫夏天而他的另一首《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盛夏時節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衝擊力,蓮葉無邊無際彷彿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蘇軾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詩人以夏天特有的自然景象“黑雲”、“白雨”、“卷地風”為描寫物件,即景賦詩,繪成一幅“西湖驟雨圖”。而“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兩句又把天氣由驟雨到晴朗前轉變之快描繪得令人心清氣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開。

  秋詩中多以霜、月為載體表達悲秋之情。“傷春悲秋”是中國古代文人一種帶有頹廢色彩的情結!這種情結,基本上影響了中國古代所有的文人。特別是劉禹錫的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更是將悲秋寫入了中國的詩壇。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和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都借水鄉秋夜的幽寂清冷,一個“客愁新”,一個“對愁眠”把羈旅者的孤孑清寥的感受渲染到了極致。杜牧的《七夕》“輕羅小扇撲流螢。銀燭秋光冷畫屏,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雖沒直言愁,但這一“冷”一“涼”寫盡了失意宮女生活的孤寂幽怨。但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認為天高氣爽的秋天使人心胸開闊,更有詩意。劉禹錫的《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就衝破了秋天的肅殺氛圍,為大自然別開生面。杜牧《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全詩構思新穎,佈局精巧,於蕭瑟秋風中攝取絢麗秋色,與春光爭勝,令人賞心悅目。

  相比其他三個季節描寫冬天的詩數量較少,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里也只選錄了兩首,一是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 暮 蒼山 遠,天 寒 白 屋 貧。柴 門 聞 犬 吠,風 雪 夜 歸 人。”另一是柳宗元的《江雪》“千 山 鳥 飛 絕,萬 徑 人 蹤 滅。孤 舟 蓑 笠 翁,獨 釣 寒 江雪”兩首詩語言樸實無華,格調清雅淡靜,寫出了暮色蒼蒼和環境的靜寂,卻具有悠遠的意境與無窮的韻味。

  二、友人送別的詩

  詩人李白重情重義從他寫給朋友的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贈汪倫》中,就流露出了和友人難捨難分的依依惜別之情。 尤其是“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句更是成了友誼萬古長青的典範。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一杯酒裡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包含著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包含著前路珍重的殷勤祝願。而高適的《別董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兩句很是豁達,用白描手法表達對朋友的真摯情懷,沒有悲悽,只有豪邁,這是對友人的.寬慰和勸勉,催人奮進與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寄託思鄉之情的詩

  在異鄉異土生活的孤身遠客,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觸動詩人思鄉懷人情感的誘因,那家鄉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就連浪跡天涯,率性灑脫的詩仙李白也逃不脫對家鄉的思念,一首《靜夜思》“床前 明 月 光,疑是 地 上 霜。舉頭 望 明 月,低頭 思 故 鄉。”成了思鄉的千古絕唱!《唐詩箋註》評論此詩是:“即景即情,忽離忽合,極質直卻自情至。”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更是書寫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的傑作,《繭齋詩談》評論道:“不說我想他,卻說他想我,加一倍淒涼。”常年居官在外的王安石 禁不住問道:“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一 個“綠”字將無形的春風化為鮮明的形象,極其傳神,成了千古名句。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一笑問,給久居他鄉後回了故鄉的詩人又平添了一份反主為賓的悲哀。

  四邊塞詩

  邊塞詩是唐詩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豐富,藝術性最強的一部分。以邊塞軍旅生活為主要內容:或描寫奇異的塞外風光,或反映戍邊的艱辛以及表達戍邊將士的思鄉之情。邊塞詩一般出自於出征的將領或隨軍文官之手。透過對古戰場的艱辛生活和自然風光的描寫表達思鄉之情以及保家衛國的高尚情操。蘇教版小學語文主要編選了以下四首:盧綸的《塞下曲》、王昌齡的《出塞》、《從軍行》和王翰的《涼州詞》。

  五哲理詩

  哲理詩是表現詩人的哲學觀點、反映哲學道理的詩。這種詩內容深沉渾厚、含蓄、雋永,多將哲學的抽象哲理含蘊於鮮明的藝術形象之中。如蘇軾的《題西林壁》、朱熹的《觀書有感》和陸游的《冬夜讀書示子聿》就是這類詩的代表作。

  六愛國詩

  愛國是炎黃子孫的不解情結,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無數詩人慷慨激昂,感嘆悲歌,陸游“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告誡不知激勵了多少仁人志士。有表現愛國情操和民族氣節的,如文天祥的《正氣歌》;有表現結束戰亂、迎接和平的強烈願望的,如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有表現生命垂危,仍心繫國家的赤子情懷的,如陸游的《示兒》等。這些詩思想高尚,情感純真,藝術性強,文質兼美,成為古代文學一道亮麗的風景。

  古詩裡有剪不斷,理還亂的愛恨情愁,有永不褪色的多彩四季,有綿延千古的離愁別緒有發人深省的人生哲理,有--------詩是中華民族最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誦讀詩文,受益終身.教材中的古詩文,都是經典之作.透過誦讀,學生能從中積累語言,培養語感.讀出做人的境界,讀出生命的輝煌,讀出人生旅途中燦爛的自我。

【國小語文古詩分類閱讀賞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