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貿易/消費/租賃>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的名詞解釋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的名詞解釋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的名詞解釋

  1.國際生產價格:就是生產同一種商品各國的平均生產成本與平均利潤之和。

  2.國際市場價格:是指透過世界範圍的競爭而形成的某種商品在世界市場上實際買賣時所依據的價格。

  3.商品的國際價值:商品的國際價值是在國際分工和世界市場的基礎上形成的、以世界勞動的平均單位所衡量的商品在世界市場上的`價值量。

  4.世界勞動的平均單位:就是在世界的平均技術條件下,在各國勞動者的平均勞動強度和勞動熟練程度下,生產某種商品所需耗費的世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5.世界“自由市場”價格:是指在不受壟斷及國家力量干預的情況下,由獨立經營的買賣雙方透過公開自由競爭而形成的基本客觀地反映國際市場上商品供求關係狀況的價格。

  6.世界“封閉市場”價格:它是買賣雙方在一定的特殊關係約束下形成的價格,商品在國際間的供求關係,一般對它不會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封閉市場”價格一般包括以下幾種:①調撥價格 (又稱轉移價格);②壟斷價格;③區域性經濟貿易集團內的價格;④國際商品協議下的協議價格。

  7.壟斷價格:即國際壟斷組織利用其經濟力量與控制力量決定的價格,有賣方壟斷價格和買方壟斷價格兩種形式。在兩壟斷價格下,均可取得壟斷超額利潤。壟斷價格的上限取決於世界市場對於國際壟斷組織所銷售的商品的需求量,下限取決於生產費用加國際壟斷組織所在國的平均利潤。由於壟斷並不排除競爭,故壟斷價格也有一個客觀規定的界限。

  8.調撥價格:也稱轉移價格。即跨國公司根據其全球利潤最大化的戰略目標,在跨國公司系統內部(母公司與子公司、各子公司之間)購銷商品和服務時所採用的價格。

  9.貿易條件:一般是指一個國家出口商品價格與進口商品價格之比。在現實中的貿易條件的計算通常採用出口商品價格指數與進口商品價格指數直接進行比較的做法。

  10.提供曲線又稱相互需求曲線。它是用來表示在各種貿易條件或交換比價下,一國願意為進口一定數量商品而提供的本國商品的數量。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的名詞解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