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詩詞》的教案

《詩詞》的教案

關於《詩詞五首》的教案

  教學過程:

  一、導 入

  同學們,唐詩、宋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是我們應該學習和繼承的優秀文化遺產。進入初中以來,我們已經學過二十多首古典詩詞,其中包括13首唐詩,4首宋詞,透過背誦和賞析,從中汲取了許多營養。今天我們學習《》,主要是唐詩和宋詞,首先學習前三首。

  播放錄影《唐之韻》,簡介唐詩偉大成就,介紹李白、劉禹錫和杜牧。

  二、誦讀

  老師配樂範讀,學生多種方式朗讀。讀三首詩,五遍。

  三、瞭解內容

  藉助文底註釋、工具書,理解詞語,瞭解詩歌大意。

  渡遠:遠渡。 楚國:楚地。 平野:平原。

  大荒:廣闊無際的原野。 仍憐:更愛。

  排雲上:直衝雲霄,排,衝擊。

  碧霄:青天。 折戟:折斷的戟。 銷:鏽蝕。

  將,拿起。 認前朝:認出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

  四、理解詩的意境,內容。

  《渡荊門送別》

  介紹創作情況:

  李白青少年時期是在蜀中度過的,把蜀地當作自己的故鄉,所以他有不少詩篇反映出對蜀中生活的懷念之情。這一次從三峽出蜀,面對江漢平原,眼界大開,心曠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寫下了這首廣為傳誦的五言律詩。

  學生談對詩歌內容結構的理解。

  總 結:

  詩歌從乘舟遠遊寫起,第一、二句點題:詩人遠離四川,乘船沿江遊覽楚地。

  中間四句對仗,描寫景物,描繪長江之水出山之後的壯闊氣象:長江出山,水面寬廣,景象雄奇,使人頓感前程開闊。清晨,玉兔西沉,有如天上飛下的一面明鏡;朝雲簇生,雲層裡出現海市蜃樓奇觀。寫景層次分明,且景中寓情,既反映出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尋求理想的志向與熱情,又充溢著詩人對故鄉的深深依戀與摯愛。

  結尾二句,詩人發出由衷的心聲:這長江是故鄉的水啊,所以它才不遠萬里把我送到江漢平原。詩人抒發了愛祖國、愛自然、愛故鄉的深摯的感情。詩中寫的長江之水,是來自故鄉的水,它在蜀楚交界的荊門山送別詩人,把李白送入了更加廣闊的天地之中。在這一描寫中,表現了初離蜀地的詩人對家鄉的深深依戀。

  本詩中間四句對偶工穩,“平野”對“大荒”,“天鏡”對“海樓”,佳句佳對。賦予了江水以人的濃厚的感情,這水情意真摯地把詩人送到楚國。這真是詩意盎然,情景交融。

  背誦這首詩。

  《秋詞》

  介紹作者。

  學生討論詩歌內容和寫法。

  總結:

  詩人以其奔放的熱情和曠達的胸懷,透過生動的畫面描繪和讚美秋天,表現出昂揚奮發的.精神面貌。

  第一、二句,詩人一反千古以來逢秋必悲的感情基調,熱情讚美秋日富於生氣,勝過萬物萌生的春天。

  第三、四句,描寫晴空鶴翔圖。萬里無雲,一隻白鶴奮翅高舉,排雲直上,它那矯健的身姿,使得詩人也不禁詩情勃發,壯志凌霄。這白鶴正是詩人不屈不撓,奮發有為的精神面貌的真實體現。

  全詩充滿著奮發向上的積極精神,表現了詩人政治失意時仍然不願隨波逐流的操守,想象新奇,意境悠遠,詩情深厚。

  《赤壁》

  介紹詩人情況。

  學生討論詩歌內容和寫法。

  總結:

  這首詩懷古詠史。

  第一、二句,敘述憑弔赤壁古戰場所見所感。由古戰場殘留的斷戟,激發起想象當年赤壁鏖兵的壯闊場景,以前朝舊物興思古之情,聯想到決定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戰以及那次重大戰役中的主要人物。

  第三、四句,發出議論,假想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那麼東吳的大喬、小喬便將被擄,關在曹操的銅雀臺上了。“銅雀春深鎖二喬”,是一種形象而富有情致的寫法,用來象徵虛想中的東吳孫氏政權敗亡的結局,因為二喬都出於東吳最高統治階層門第,吳國不亡,她們是不會受辱的。詩人認為,如果不是藉助東風的力量,周瑜未必能在赤壁之戰中取勝,周瑜的勝利不過是僥倖而已。詩人對赤壁之戰的結果表示了自己的看法。曹操雖然失敗,但未必不是英雄。不以勝敗論英雄,強調人生際遇在人生命運中的重要性,正是這首詩的核心思想。杜牧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詩人在這裡明諷周瑜,暗譽曹操,實際上是在藉助史實抒發自己內心的抑鬱不平之氣。

  這首詩能以小見大,透過鮮明的形象發表看法,評價歷史,是其藝術表現上的獨到之處。

  五、總結擴充套件

  這三首詩雖然題材不同,表達的感情不同,但是有一點是相似的,那就是三位詩人善於用獨特新穎的視角觀察和分析問題,閱讀三首詩既要了解各自的內容和寫法,又要善於比較,體會它們的共性。

  六、佈置作業 :背誦默寫三首詩。

  七、板書設計

  渡荊門送別

  第七句 — 第八句 收 束: 抒發思念故鄉的深情

  秋 詞

  赤 壁

  過零丁洋

  浣 溪 沙

【《詩詞》的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