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國小語文古詩詞的教學論文

國小語文古詩詞的教學論文

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論文

  小學語文課本節選的古詩詞都是歷經錘鍊的名篇,所以更需要學生精讀、悟讀。而在語文教學中,古詩詞又是最難把握的。精短的古詩詞蘊含的內容、哲理和感情是豐富的,教師講深了學生很難聽懂,講淺了又覺得意猶未盡。如何找到古詩詞教學的“最佳路徑”?下面對幾條探索路徑作簡要描述。

  一、開啟“密碼”

  “符號代表一種智性的認知的意義。每一個語言符號,在一個特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中誕生,形成了一定的效果。”古詩是中國千百年來智慧的結晶和文化的積澱,其中的每一個字都是一個帶著我國民族文化傳統濃厚色彩的“密碼”,它也是解開中國傳統文化的“鍵碼”,只有開啟它,才能進入古詩詞的魔幻世界。

  在教學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時,為幫助學生掌握開啟古詩的密碼,幹國祥老師先自己作了一首“詩”——《尋隱者喜遇》:“柳下問童子,言師採茶去。只在此山中,坡南向陽處。歸來天色晚,把酒慶歡聚。”然後再引導學生和賈島的《尋隱者不遇》進行比較。透過比較,學生髮現了其中的“密碼”,原來,詩中的“松、藥、雲”以及“不遇”都具有一種特定的象徵意義:“松”代表“高潔之士”,“藥”代表“隱者、長生、濟世”,“雲”則是指“隱逸安適”。即使“不遇”,也比“喜遇”好,因為它也是一個“語碼”,代表著想見而未見的“神往與神會”。

  古詩詞中,柳、梅、竹、桃花、明月等物象都可能是“語碼”,教師應帶領學生尋找並開啟古詩的“密碼”,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二、還原意象

  錢鍾書先生說:“詩也者,有象之言,依象以成言;舍象忘言,是無詩矣。”所謂意象,就是客觀事物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的一種藝術形象。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託情思的客觀物象。“凸顯意象、營造意境”是古詩的精髓。品味古詩的意象之美、意境之妙,可以用“還原法”創設適宜的閱讀環境,讓學生在與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中,自主展開閱讀,學會從文字中找到看似矛盾之處,提出問題,產生探究興趣,積極解決疑惑,從中獲得獨特的體驗和感受。

  如,教學白居易《池上》時,對詩中“偷採白蓮回”這一意象的“還原探究”:

  師:小娃明明是“偷採白蓮回”,怎麼會是天真可愛呢?難道“偷東西”是好事?

  生:我覺得這裡的“偷”與我們平時說的“偷”意思不一樣。

  師:那這裡的“偷”是什麼意思?老師查出“偷”在字典裡有四種意思:①私下裡拿走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②瞞著人。③抽出(時間)。④苟且敷衍,只顧眼前。請選擇一種恰當的意思。

  生:這裡的“偷”是指“瞞著人”的`意思,指小娃瞞著大人去採白蓮。

  師:一個小娃瞞著大人撐船去採白蓮是很危險的,怎麼還天真可愛呢?

  生:我從圖上看出這個小娃很能幹,撐船的動作很老練,所以不會有危險。

  生:他用一張大大的荷葉戴在頭上當帽子,(範文網 )看上去很調皮,很可愛。

  生:貪玩是小孩子的天性。這個小娃瞞著大人去採白蓮,說明他很頑皮,雖然有些冒險,但卻反映他很能幹,很可愛。

  生:他採了白蓮回來,也怕大人責怪,所以就想偷偷地藏起來,還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顯得很得意。事實上大人只要看一下水面上那分開的浮萍就知道他藏在哪裡了,小娃的“聰明之舉”讓大人覺得很可笑,又很可愛。

  師:是的,詩人白居易就目睹了這一幕,他覺得這個小娃“人小鬼大”,天真淳樸。這個“偷”字太傳神了。

  此環節中,教師抓住了“偷採白蓮回”這一意象中“偷”字的字典意義與語境意義之間的矛盾,激發學生去想象、品味語言之妙,感悟經典文字精華之所在。

  三、挖掘詩眼

  “詩歌語言中那種最富於生命表現力的詞彙被稱之為‘眼”’。“‘詩眼’能賦予詩句與意象以活潑的生命力,能使靜態的事物活靈活現地運動起來。”因此,解讀詩歌,就要善於引導學生挖掘“詩眼”。

  如,對《遊園不值》一詩“詩眼”的挖掘品味可謂淋漓盡致:

  師:你們認為《遊園不值》這首詩中最精練傳神、最關鍵的一個字是哪個字?

  生:“春”、“值”、“關”、“滿”……(意見主要集中在這四個字上)

  師:到底是哪個字呢?老師先讓你們四人小組討論,然後再集中交流。

  (經過交流分析,發現其他的字都能被“關”表達出來,於是“關”的“詩眼”地位便被凸顯出來。)

  師:大家認為“關”是詩眼,但我發現這首詩是抄來的。(大螢幕上在葉詩《遊園不值》的旁邊出示陸游的《馬上作》: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雲翠靄浮。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陸游是前輩大詩人,葉紹翁是後輩小詩人,葉紹翁詩的後兩句顯然是從陸游的詩裡化過來的,你認為誰的句子應該是名句?

  (學生兩種意見爭執不休,有同學認為真正好的應該是“春色滿園關不住”。)

  師:好,請大家辨析“楊柳不遮春色斷”和“春色滿園關不住”差別在哪裡。

  生:“楊柳不遮春色斷”的意思是楊柳沒把春色遮斷,一枝紅杏就出現在牆頭;而“春色滿園關不住”則是說“園子”、“柴扉”本來是要把滿園春色“關”住的。

  師:你們看,“遮住”和“關住”哪個力量更大?

  生:“關住”力量更大。“春色滿園關不住”讓人感覺到一個“想關”,一個“關不住”,就好像有兩個武功高手在打架。

  師:是的,一個“想關”,一個“關不住”,之間有很大的張力。“春色滿園關不住”使人們的視界得到解放,贏得了更廣袤的想象空間。所以說,葉紹翁的這句詩才是名句。

  四、互文拓展

  古詩的教學要有一個既意韻未盡又深刻見底的拓展過程。互文,便是拓展古詩意境的常用方式。所謂互文,是指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入先時、同時或後來的文字,把課文置於眾多的相關性文字群中,在不同文字的相互映照下,引導學生挖掘文字隱秘的意義。同樣,古詩教學有時也要採用互文的方式,來拓展古詩的意境。

  王崧舟老師執教的古詩《楓橋夜泊》,其中“互文”的運用堪稱典範,現採擷一個片段:

  師:於是,從張繼開始,從《楓橋夜泊》之後,除了“明月千里寄相思”,在中國詩人心中,又多了一種寄託愁緒的美好景物,那就是——鐘聲!這鐘聲穿越時空、穿越歷史,在一代又一代詩人的筆下悠悠迴盪。

  師:聽,四百多年過去了,這夜半鐘聲在陸游的筆下悠悠迴盪——七年不到楓橋寺,客枕依然半夜鍾。——【宋】陸游《宿楓橋》(大螢幕出示,生齊讀,下同。)

  師:聽,六百年過去了,這鐘聲在顧瑛的筆下悠悠迴盪——西風只在寒山寺,長送鐘聲攪客眠。——【元】顧瑛《泊閶門》

  師:聽,七百多年過去了,這鐘聲在高啟的筆下悠悠迴盪——幾度經過憶張繼,烏啼月落又鐘聲。——【明】高啟《泊楓橋》

  師:聽,一千多年過去了,這鐘聲在王士禎的筆下悠悠迴盪——十年舊約江南夢,獨聽寒山半夜鍾。——【清】王士禎《夜雨題寒山寺》

  師:聽,一千兩百多年過去了,這鐘聲在當代詩人陳小奇的筆下悠悠迴盪——流連的鐘聲,還在敲打我的無眠,塵封的日子,始終不會是一片雲煙。——陳小奇《濤聲依舊》

  當然,吟誦涵泳應是學習古詩的基本路徑。古詩詞教學首先應該多一些聲情並茂的誦讀,少一些學究解經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樂,少一些正襟危坐的嚴肅;多一些聯絡自我的體驗,少一些微言大義的挖掘。只有口誦心惟、咀嚼體悟、共鳴感奮,才能潤養身心、化育靈魂,鑄造人格的支柱,積蓄精神的原動力。

【國小語文古詩詞的教學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