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報告範文> 學生眼睛視力的調查分析報告

學生眼睛視力的調查分析報告

學生眼睛視力的調查分析報告

  一、緣由

  1985年至今,我國曾進行了4次全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調查。調查表明,我國青少年的體質不斷滑坡,其中,中小學生近視發病率逐年上升,近視率位居世界前列。最近一次調查顯示:小學學生視力不良率佔31.67%,中學佔58.07%,高中佔76.02%,大學佔82.68%。學生近視眼防控形勢十分嚴峻。

  我校每學年對學生視力狀況進行4次監測,發現學生視力不良率在75﹪左右。“是誰悄悄蒙上了你的眼睛”?

  為全面瞭解學生的視力狀況,以便給學校開展視力保護宣傳教育、構築近視防控網路提供依據,我曾指導XX級“社會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組”對我校學生的視力狀況做過一次調查。XX年5月10日,《勝利教育報》以“油田中學學生視力令人憂”為標題,發表了該次調查報告。7月11日,《中學生學習報》以“中學生視力狀況調查報告”為題進行了刊登。10月26日《勝利日報·新生活》以“一半中學生戴眼鏡”為題作了報道,在校內外引起了較大反響。

  XX年,我指導課題小組的同學再次對部分年級的視力狀況進行了跟蹤調查。發現初二年級的近視率較XX年又有了變化:由22%上升到38%,增長了16%。“眼睛是心靈的視窗”,調查結果令人擔憂!於是《關注“心靈的窗戶”——中學生視力調查》一文,發表在《勝利教育報》第467期上。

  時隔3年多,學生的視力狀況如何呢?近視率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帶著一系列的問題,我再次對1200名學生的視力狀況進行了全面調查,以期對我校學生的近視預防、視力保護盡一份綿薄之力。

  二、過程

  首先,我設計了學生視力調查表,利用政治老師所教班級多的優勢,分發到每個學生手中。由他們具體詢問、詳細統計各班的視力狀況。然後,把資訊反饋回來,由我再彙總統計,得出結論。整個過程歷時半個月,材料翔實,程式嚴格,數字真實可靠。

  三、結果

  全校視力調查一覽表以上資料表明:近視率隨年級的變化而變化。初二學生近視率明顯高於初一年級,初四年級學生近視率又明顯高於其他年級。

  不少學生自初一起即配戴了眼鏡,到初二時已達好幾百度。個別學生還存在不同程度的散光、弱視等視力問題。視力不良率在56﹪左右,超過40%的學生戴眼鏡!

  20XX年與XX年視力對比表(略)

  以上資料顯示:20XX年與XX年相比,學生眼鏡佩戴率下降了8.3%。說明學校透過推行新版眼保健操、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堅持冬季長跑鍛鍊等成效顯著,說明學校在積極預防近視、科學用眼宣傳方面措施得力。基本達到了《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用五年左右時間使學生近視率明顯下降”要求。

  20XX年的初一年級與XX年的初一年級比較發現,眼鏡佩戴率增加了3.39%。這說明同齡青少年眼睛發病率越來越高;說明預防近視需要從小學開始,需要從娃娃抓起。

  四、感言

  眼睛是人類最寶貴的感覺器官,是感知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的'視窗。是誰悄悄地蒙上了你的眼睛?讓我們說說他是誰:分、分、分,學生的命根,也是近視的禍根。“減負”,想說愛你不容易!電視、電腦、網咖,愛他沒商量,害你也沒商量!天空灰灰、高樓幢幢,月亮的臉偷偷地在改變。環境汙染、綠色難得一見!“暗箱效應”引發視力退化!

  青少年近視者越來越多,發病年齡越來越小,視力不良檢出率居高不下,實在令人擔憂!廣大教育工作者應充分意識到,防控中小學生近視是提高中華民族素質的重要方面,關係到民族的興衰,關係到祖國的未來。

  學生時代是養成科學用眼的關鍵時期。眼睛一旦發展為近視很難再治癒,因此要認真、自覺地經常做眼保健操。眼保健操對視力正常的學生有保護視力、預防近視的作用;對已經近視的學生,能夠起到延緩近視加深的作用。

  應該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不正確的閱讀書寫姿勢,長時間地面對書本、電視、電腦或遊戲機等行為,會對視力造成極大的傷害,這些行為如果不加以糾正,即使眼保健操做得再認真,也很難起到預防近視的作用。

  建議同學們遠離電子遊戲,培養高雅情趣;按時做眼保健操,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多與家長、老師溝通,積極做好近視預防、視力保護工作。

  近日,教育部副部長陳小婭在全國中小學生近視眼防控工作網路視訊會議上強調,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把包括視力狀況在內的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納入衡量學生綜合素質的標準。這為形成全覆蓋的學生近視眼防控工作網路提供了有力保障,使我們看到了希望。但願我們的視力調查能起到一定的督促和警示作用。視力跟蹤調查,我們還會繼續!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明才能心亮!一雙雙純真、漂亮、美麗的大眼睛,千萬不能被厚厚的鏡片所遮擋。請有關部門多關注學生“心靈的視窗”,請同學們自覺擦亮自己的“窗戶”!

【學生眼睛視力的調查分析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