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傳統文化> 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資料簡介

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資料簡介

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資料簡介

  導語: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身的特色文化。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資料簡介,歡迎閱讀。

  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資料簡介(一)

  1.《苗族敬酒歌舞》  演出人員6-8人

  簡介:不論是在苗鄉,還是在侗寨;不論是布依,還是水家;只要貴客進寨、親人臨門,自家釀造的米酒和熱情的歌聲便是山裡人獻給客人的最好的祝福。在演出現場的歌聲中,雷山縣民俗展示演出隊的演員手捧牛角酒杯,來到觀眾席中為觀眾敬酒,邀觀眾一起歡呼,與觀眾一起分享快樂喜悅。讓來自外地的遊客在陶醉在苗鄉里,親身體驗苗家歡迎貴客們熱情,感受到了原汁原味的民族風情。

  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資料簡介(二)

  2.踩鼓舞 演出人員4-8人

  簡介:踩鼓舞是清水江畔苗族節日都不可缺少的一項活動內容。鼓身木製,鼓面蒙牛皮,由兩名婦女敲擊,鼓面和鼓身交替擊響,發出“咚咚嗒咚嗒咚嗒嗒嗒”的聲音,在山寨迴盪,激烈而明快,動人心魄,意味著節日的.高潮來臨了,這時候不論是遠方的客人還是當地的人,都會往鼓聲聚集,鼓聲響的地方叫踩鼓場,人們在踩鼓場上自發的圍成幾層大圓圈,踩著鼓點,跳著特定的傳統舞,故名踩鼓舞。

  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資料簡介(三)

  3.討花帶 演出人員4男1女

  簡介:討花帶”,則是在“蘆笙節”之夜,老人們帶著孩子逐漸散去,而青年們舞興猶濃時,吹起帶有含義的曲調,如:“姑娘,請把美麗的花帶送給我”、“請把花帶拴在蘆笙上,大家喜洋洋”等,以此向姑娘表述愛慕之情。姑娘若有意於某個青年時,她就把自己繡制的花帶拴在該青年的蘆笙上。

  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資料簡介(四)

  4.錦雞舞 演出人員8-12人

  簡介:錦雞舞是苗族蘆笙舞中別具一格的一種民間傳統舞蹈,發源於貴州省丹寨縣排調鎮境內,主要流傳於苗族"嘎鬧"支系中穿麻鳥型超短裙服飾的排調、也改、加配、黨早、麻鳥、羊先、羊告、也都和雅灰鄉境內雅灰、送隴等苗族村寨。有天下第一錦雞舞之稱。

  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資料簡介(五)

  5.反排木鼓舞 演出人員8-12人

  簡介:該舞蹈已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反排木鼓舞”,是流傳於貴州省臺江縣方召鄉反排,是一種世代相傳的苗族祭祀性舞蹈,反映了苗族祖先不畏艱難險阻,披荊斬棘,長途遷徙,開闢疆土,圍欄打獵,創造美好生活的壯舉。這種舞蹈舞是苗族神話中造人之神——“蝴蝶媽媽”的象徵,系苗族的祖先姜央打造並開始貢奉,由後人沿襲至今。過去木鼓舞只能在13年一次的祭祀祭祖節跳,在莊嚴肅穆的儀式中進行,現已演變為用於健身的民族性舞蹈。舞蹈分為五個章節,以激越的鼓點為主節奏,由踏步、騰越、翻越、甩同邊手等基本動作構成。

【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資料簡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