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家庭教育經驗分享交流

家庭教育經驗分享交流

家庭教育經驗分享交流

  孩子一出生是一張白紙,我們每名家長都想在上面勾勒出最美最炫的藍圖,我們從曾躊躇滿志,豪情萬丈,但隨著時光的流逝,孩子的逐漸長大,這一切卻淡化了許多。作為一名家長,一名教師我認為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成人具有關鍵的作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庭教育經驗分享交流,歡迎來參考!

  一、當前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家長自身存在的問題

  如今,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家長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家長教育孩子的水平也在提高。但仍然還有相當多的家長,教育觀念滯後,教育方法不當。他們對孩子期望值過高,急功近利,迷信天才教育,對孩子強行塑造,想把自己的願望強加給孩子;重教子輕自修,不能為孩子作出榜樣;重智育輕德育,不重視勞動教育;教育方式多訓斥,少疏導,甚至用溺愛或暴力等極端方式對待孩子。孩子任性、厭學、自私、缺乏良好習慣等缺點,主要是家長錯誤的教育方法所導致的。

  2.家庭及社會生活變化出現的新問題

  如今的家庭結構和經濟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

  一是家庭結構以獨生子女為主,父母和孩子組成的核心家庭佔了多數。孩子少,家長更容易對孩子期望值過高。

  二是生活條件改善,居住面積增大,電腦、電視普及,這些優越的物質條件為孩子學習提供了學習方便,卻容易造成孩子與父母的溝通越來越少。

  三是部分家長養育孩子壓力大所帶來的問題。教育開支過大,家長對孩子期望值就越高,相當多的家長覺得自己對孩子的付出不能如願以償,常常處於焦慮和煩惱之中。

  四是單親家庭和重組家庭的子女教育問題令人憂慮。

  五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流動人口大量增加,留守兒童和流動少年數量也大大增加,隔代教育也隨之大量出現。為數不少的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往往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

  六是網路飛速發展,網路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七是“富二代”“官二代”的不良表現引起了社會的公憤等。

  總之,家庭和社會環境的變化帶來的家庭教育缺位、錯位、不到位現象相當普遍。

  3.閒暇教育問題沒有引起高度重視

  實行雙休日製度以來,加上寒暑假、節日長假,中小學生每年的閒暇時間長達170多天,接近全年的一半。學校放假,家長上班,孩子無人管理。但孩子的頭腦不會處於真空狀態,積極思想不去佔領,消極資訊便乘虛而入。據研究,違法犯罪青少年大都是在休閒時間開始學壞的;中小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髮展和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也主要是在閒暇時間獲得的。對孩子進行閒暇教育,是當今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

  4.家庭教育“學校化”傾向嚴重

  家庭教育應該主要對孩子進行德育教育,但許多家庭教育揚長避短,重點錯位,成了“第二課堂”“補課班”,家長則成為學校老師的“助教”。孩子在家庭享受不到應有的溫暖,對家長反感。家庭教育的“學校化”,成為學校教育的附庸或延伸,家庭教育的`職能作用越來越出現偏差而削弱。

  二、解決家庭教育問題的主要措施

  1.辦好家長學校是提高家長素質的有效途徑

  作為孩子第一任教師的家長,理所應當得到應有的培訓和教育。學校應發揮自身的教育資源優勢,從家長實際出發,靈活辦學。以“案例法”或“專題講座”等形式,力求讓家長“來一次,收穫一次”,不流於形式。一個學校若有一千名學生,辦好家長學校,就等於培訓了兩千名不佔編制的輔導員。家長素質提高,還促進了家庭和諧和社群文明。家長讀書看報的多了,打牌喝酒的少了;關心孩子全面發展的多了,只是追求考試成績的少了;以身作則,注重身教的多了,空口說教的少了;理智的愛多了,打罵或者溺愛的少了;理解學校和教師的多了,對學校、教師指責苛求的少了;家庭和諧的多了,爭吵打鬧的少了。許多家長學校挽救了一批問題家庭和問題學生。

  2.讓家訪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家訪是學校和教師與學生家庭取得聯絡的重要方式。但近些年來,隨著電話、網路等通訊手段越來越便捷,很多地方中小學教師登門家訪的越來越少。家訪的漸行漸遠,固然有學生家庭流動大、住居分散、鄉村教師“走教”等客觀因素的影響,更有教育功利化傾向的深層次原因。社會和學校往往偏重於學生成績、班組排名,忽視育人為本的教育目的,使得一些教師只重課堂成績,把家訪當做額外負擔。

  學生的成長髮展離不開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作用。家校不對接,孩子成長容易出現“真空”,影響身心健康。人們已經越來越意識到現代通訊工具的發達,始終無法代替面對面的交流溝通。教育是情感與思想的碰撞,離不開面對面、心對心的親密切磋。用好家訪這種形式,發揮好家訪的獨特功能,家長和教師才能拉近心靈的距離,形成共同教育孩子的合力。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絃,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家訪就是教師撥動學生心絃、產生和諧共鳴的其中一大法寶。現代社會紛繁複雜,學生內心世界更易受到影響,教師更多地走進學生的內心,掌握學生的個性特點、行為習慣,實現情感交流,給予學生有益啟發,才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敲開學生的家門,也就敲開了學生的心扉;走進學生的家庭,也就走進了學生的生活。對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和困難家庭的學生而言,家訪對於彌補他們缺失的關愛、溫暖他們的心靈意義更為重大。

  辦好家長學校,建立健全家訪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是解決當下家庭教育問題的兩大有效舉措。只有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兩條腿走路”,學校素質教育才能取得實質性的效果。家校有公識,合作愉快,獲益最大的是學生。

【家庭教育經驗分享交流】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