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金融> 現代金融環境下的投資策略

現代金融環境下的投資策略

現代金融環境下的投資策略

  1文獻綜述

  一般認為,行為金融學的產生以1951年Burrel教授發表《投資戰略的實驗方法的可能性研究》一文為標誌,該文首次將行為心理學結合在經濟學中來解釋金融現象。1972年,Slovic教授和Bauman教授合寫了《人類決策的心理學研究》,為行為金融學理論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1979年DanielKahneman教授和AmosTversky教授發表了《預期理論:風險決策分析》,正是提出了行為金融學中的預期理論。

  中南大學的饒育蕾和劉達鋒著的《行為金融學》是我國第一本系統闡述行為金融學理論的著作。吳世農、俞喬、王慶石和劉穎等早在中國證券市場初建時就對中國股市調查並進行取樣分析,得出中國市場為非有效市場,其主要論文有:吳世農、韋紹永的《上海股市投資組合規模和風險關係的實證研究》, 、劉勇的《對我國股票市場有效性的實證分析及隊策建議》。國內對這一理論的研究相對不足,對投資策略的涉足更是有限。

  本文主要是借鑑了兩位美國學者的思路進行論證。美國學者彼得L伯恩斯坦和阿斯瓦斯達摩達蘭著的《投資管理》總結了美國比較有影響力的觀點,對行為金融學理論在投資領域的應用進行了發展,對投資行為進行了全面剖析,其對投資策略的研究更具有獨到之處,這種在行為金融學下投資策略的研究對我國證券業的發展將有十分重要的借鑑意義。羅伯特泰戈特著《投資管理-保證有效投資的25歌法則》以其簡單而明瞭的筆法描繪了行為金融學下投資方法的選擇應具備的條件和原則,指導我們的實踐。BrighamEhrharot著的《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中也不乏對行為金融學的應用,比如:選擇權的應用等。

  2行為金融學概述

  行為金融學是將行為學、心理學和認知學成果運用到金融市場上產生的一種新理論,是基於心理學實驗結果提出投資者決策時的心理特徵假設來研究投資者實際投資決策行為的一門學科。

  行為金融學有兩個研究主題:一是市場並非有效,主要探討金融噪聲理論;二是投資者並非是理性的,主要探討投資者會發生的各種認知和行為偏差問題。

  主要理論:

  證券市場是不完全有效的即市場定價不能完全反映一切資訊,存在噪聲交易者風險即金融噪聲理論。投資者構築的投資組合具有金字塔型層狀特徵即行為組合理論。

  投資者有限理性。行為金融學總結的投資者行為偏差有:決策參考點決定行為者對風險的態度;投資者存在心理帳戶;投資者還存在過度自信心理和從眾心理。

  3行為金融學在實務中的應用

  實際上,各種積極管理模式都假定市場定價失真或無效。他們認為透過投資於定價失真的市場或資產可以獲得增值。然而所有的人都知道這種無效性是轉瞬即逝的,這樣,這些無效性可能會為有耐心的投資者提供收益。“耐心”是一個好的投資策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行為金融學理論可以很好地解釋諸如阿萊悖論、日曆效應股權溢價、期權微笑、封閉式基金之謎、小盤股效應等等金融學難題。還提出了成本平均策略、選擇策略參考點來判斷預期的損益、動量交易策略等投資策略。一些金融實踐者已經開始運用行為金融學的這些投資策略來指導他們的投資活動。

  成本平均策略。成本平均策略是在股市價格下跌時,分批買進股票以攤低成本的策略。採用這一策略不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是降低投資活動。

  行為金融學認為,人們在進行決策的時候,往往會選擇一個決策參考點來判斷預期的損益,而非著眼於最終的財富狀況。在心理預期的過程中,人們會把決策分成不同的心理帳戶來考慮,常常擁有自信情節,高估已經擁有的商品或服務,並且傾向於增加這裡物品或服務的使用次數。還對預期的損失過於敏感,把同樣價值的損失計算成遠高於同樣價值的收益,而對已經形成損失的東西卻表現出一種“處置效果”,由於期待機會收回成本而繼續經受可能的損失。因此在行為金融學中的“心理”帳戶和“認知偏差”這兩個概念,應該在日常理財中關注。運用動量交易策略。即預先對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設定過濾準則,當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與交易量同時滿足過濾準則時就買入或賣出股票的投資策略。當處置效應在證券市場上比較嚴重時,其帶來的股票基本價值與市場價格之間的差幅就會更大;當價格向價值迴歸時,可利用動量交易策略,透過差幅獲利。

  市場無效性本質上是一種套利機會,如果足夠多的資金追求同一種市場無效性,它肯定會消失。對於許多定量投資者來說,永遠感到困惑的是,一旦某種市場無效性在學術刊物上得到詳細論述,它就奇怪地消失了。實際上,如果昨天的無效性已廣為人知,並吸引了大量的投資資本,再設想它明天仍然存在是非常危險的`。資本市場同樣如此。因此,不要屈從或迷戀“權威”的資訊,應該努力追求有個性的投資策略。

  在職業資金管理遊戲中獲勝的資金管理者一般都是最少犯錯誤的人,但其中的許多錯誤都可以歸因於人類本性——追求安穩、相信潮流、失敗後希望改換風格和指導思想。投資組合管理中的一些錯誤源於資金管理者不瞭解自己的客戶,不瞭解自己的投資市場,一些錯誤源於資金管理者走“受託人的鋼絲繩”的遊戲,一方面要獲得高額收益,另一方面還不能超越客戶的風險承受性。

  4股票投資策略

  4.1具備股票投資取勝的素質

  對於我們來說,在股票業取得成功的素質應該包括:忍耐、自立、簡單明瞭、能忍受痛苦、心胸開闊、有獨立判斷能力、百折不撓、謙讓、靈活、願做獨立的研究工作、勇於承認錯誤,還有對普通的商業恐慌不屑一顧。這些素質的具備與巴菲特的忠告是一致的,與行為金融學是相符的,市場可能是無效的,積極管理者也有增加價值的潛力,但這些無效性既不簡單,也不是靜態的,利用起來代價也不低。換言之,市場無效性的一個特點就是容易消失。這就意味著市場無效性一旦被隔離出來,並廣為人知,越來越多的資金追逐這一無效性時,這個特點就消失了。問題不在於投資者和他們的顧問很愚昧或麻木不仁,在於當資訊收到之時情況可能已經發生變化。當樂觀的金融資訊廣泛傳播時,大多數投資人認為這個經濟形勢在近期內還會進一步高漲時,經濟走勢實際上已經向衰退邁進。頭腦清醒的投資者可以在資訊不完全、不理想的情況下做出正確決策,那種需要各種資料的“科學頭腦”是不科學的。

  4.2逆潮流而動

  風險觀念的根源在人類感情中可以找到。我們都是社會性生物,渴望與別人協調一致,達成共識。以常規方式失敗經常比非常規性失敗痛苦較少。相應地,投資者更願意冒以常規方式失敗的較大風險,而不願意冒可能以非常規方式失敗的較小風險。許多投資者並不一定像他們以為的那樣對風險有多少耐心。

【現代金融環境下的投資策略】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