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管理> 淺談如何展示素質教育管理論文

淺談如何展示素質教育管理論文

淺談如何展示素質教育管理論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展示知識形成的過程,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因為人的素質的形成過程,是人將外界獲取的物質、能量、資訊加以內化,逐步積蓄為自己身心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的過程,對數學教學來說,學生智力的發展過程,也就是學生將數學的內容、學習數學的方法等進行消化、吸收、積蓄的過程,因此,展示知識形成的過程對學生數學素質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構建學生的認知結構上看,展示知識形成的過程有利於學生認知結構的發展

  “認知結構”是什麼?奧蘇伯爾把它定義為一個人的觀念的全部內容和組織。認知心理學認為,兒童智慧的發展是認知結構的發展。皮亞傑將兒童智慧、能力的發展,看成是立體在環境作用下,透過“同化”和“順應”兩種功能,改變認知結構,從而不斷適應環境的過程。所謂“同化”,指把新知識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去,充實和完善原有的認知結構;所謂“順應”,是指原有的認知結構不能同化新知識時,便須對原有的認知結構加以調整,引起認知結構發生質的變化。同化和順應這兩種功能,只有學習的主體主動地發揮作用時才能起作用。如在教學求多位數43865與5427的和時,可根據學生原有知識,先讓學生回答:43865=43800+()與5427=()+27,然後讓學生順次做43800+5400、65+27、43865+5427。這一過程,展示了知識的順序性,使學生充分利用原有知識學習新知識,不僅掌握了計算方法,而且使認知結構得以發展。

  從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上看,展示知識形成的過程有利於學法指導

  進行素質教育既要研究教師的教,又要研究學生的`學,讓學生在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中掌握其規律、方法,逐步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引導學生由“學會”向“會學”發展。小學生掌握任何學習方法,往往是從教師的示範開始的,因而我們的教學方法必須遵照知識的內在規律和兒童的認知規律,透過展示知識形成的過程,使學生受到啟發和領悟。如教學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材(五年制)第五冊應用題例3“學校買3個書架,一共用75元。照這樣計算,買5個要用多少元?”教師可這樣引導學生分析題意:

  ①由條件“買3個書架,一共用75元”作順向聯想→每個書架用25元

  ②由問題“買5個書架要用多少元?”作逆向聯想→每個書架用多少元?

  這樣展示分析過程,不僅使學生找到“先求每個書架用多少元,再求買5個書架要用多少元”的解題思路,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知道圍繞題意正確思維。

  從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上看,展示知識形成的過程有利於思維能力的培養

  數學教學應是數學活動(數學思維)的教學,而不只是數學活動的結果(數學知識)的教學。托爾斯泰說:“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的思維得來而不是憑記憶得來的,才是真正的知識。”所以我們教學時,要堅持引導學生從已知到未知,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讓學生經歷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讓學生在獲得結論的過程中掌握知識規律,形成必要的思維方法和推導結論的能力。如在教學列方程解應用題:“學校圖書館買來27本文藝書和一批科技書,這兩種書一共是50本,買來科技書多少本?”教師可先出示三個數量:文藝書本數、科技書本數、兩種書的總數,讓學生組成數量關係式:

  ①文藝書本數+科技書本數=兩種書的總數

  ②兩種書的總數-文藝書本數=科技書本數

  ③兩種書的總數-科技書本數=文藝書本數按著讓學生解答。

  大多數學生都利用數量關係②列式為:50-27=23(本)。這是事前估計到的,於是教師要求學生試著利用數量關係式①和③解題,使學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上。最後組織大家對列方程解題和用算術方法解題作比較,使學生認識到,這兩種解法的共同基礎都是利用已學過的數量關係,而不同的是前者讓已知數與未知數一起參與列式,而後者只是讓已知數量構成算出未知數量的式子,做到了過程清晰,新舊知識融匯貫通,知識與思維能力同步發展。

【淺談如何展示素質教育管理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