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我的作文教學和研究故事

我的作文教學和研究故事

我的作文教學和研究故事

  春天到了。放風箏的時節。當時,學校的“第二課堂”活動比較活躍。學校組織了一次放風箏比賽的活動。對我來講,這是一次把作文教學與科技活動有機結合、有計劃有步驟實施的活動。

  活動按照“學風箏——做風箏——放風箏”的思路開展。

  先是學做風箏。我本身不太會做風箏——小時候,我做的風箏很少有能夠放上天空的。因此,我對方風箏也不太感興趣。不過,學校開展這樣的活動,我也不甘落後。於是,我發動學生找有關的資料。學生從各類書刊雜誌上找來的風箏的歷史、風箏的飛行原理、製作方法、放飛技巧等資料。利用“第二課堂活動”事件引導學生交流學習。我把“學校要搞風箏比賽”的`事情告訴了同學們,學生熱情很高。

  做風箏的活動,學生很投入。為了做好風箏,我們請了自然老師和美術老師來輔導。因此,學生製作出的風箏在工藝、造型方面都很不錯。為了能夠在比賽中獲獎,我們班先在學校操場上進行了試飛選拔;被選拔上參賽的學生還利用雙休日到比賽場地區練習放飛。

  從做風箏開始,我要求學生記觀察日記,其中包括做風箏、試飛的整個過程,我都要求學生用日記把自己的做法、心情、體會記錄下來。

  放風箏比賽活動在校園外的一塊農田裡進行的(那時的農田還沒有開始播種)。各班選出了自己班內最好的風箏。發令、放飛……哈哈,天上各式各樣的風箏飛舞,地上,放飛的同學東奔西忙,好不熱鬧。所有的同學真是“好好開心”。

  正當我按照自己的思路設計,準備指導學生作文的時候,教研原來聽我的閱讀課。因為我們熟悉得很,我向他們介紹活動和自己的作文教學打算。沒想到,他們很重視,決定,要我把這次作文指導上成一次全縣的作文公開課。

  我按照自己的思路,提前搞了一些寫動態景物和人物活動的片斷練習,準備在課上重點指導學生“說經過、說自己見到的、想到的”內容為基本思路來上這節課。

  幾天後,我把這個思路跟教研員一說,教研員基本同意我的思路。但是,他們要求我先搞一下試講,看有什麼問題。

  我說,不要試講了吧,我還是有把握的。再說,試講完了,學生都會說了,就說不出個性特點來了。教研員堅決不同意——我們不能打無準備之仗。

  沒辦法。我只好按照自己的設計,在自己的班級進行了試講。

  想得很好,以上課,果真出了問題——學生表達的積極性很高,大家都想說,但是,再說的過程中,我覺得學生對過程的介紹、場面的描述、自己的想法介紹得很有些不夠周到的地方。於是,針對學生的實際,我進行了指導。

  當然,最後,學生說出的作文是比較高水平的了。

  不過,這樣的結果,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壓堂十分鐘之多。教研員有話講了:怎麼樣,不試講不行吧?我心裡想:試講究行嗎?今天出了這個問題,誰知道,到了公開課上會出什麼問題?大家在一起對這節課的設計進行了一些“微調”。然後,我“走馬上課”。

  由於是作文公開課,大家顯得熱情比較高。學生們很配合,按照我的設計,非常的順利。學風箏、作風箏、放風箏,每一個要點都說得非常活躍,精彩。我高興得拿著話筒到處採訪。說完以後,教研員還不吹哨,沒辦法,安排學生課堂寫作,我轉到學生中間進行個別指導。

  一直過了將近十分鐘,課,終於上完了。

  我問教研員:怎麼回事?怎麼給這麼長時間?他們笑了:你的指導部分才用了32分鐘。什麼?我傻了。這是32分鐘能夠做完的事情嗎?哦。試講惹的禍。

  聽課老師對這節課倒是倍加讚賞。教研員在評課時把握得課也碰得很高。但是,我內心卻很不是滋味——我知道,老師們除了學一些思路,這節課是學不了的。

  反思:這是我教學生涯中,作為教師上的最後一節公開課。其實,這個時候,我已經擔任了學校的教導處副主任,只是要把這個班級送到畢業才能“脫產”。

  現在回憶起來,應該說詞作文指導的經歷是我現在搞研究性作文教學研究的原始經驗積累吧。最起碼,那時我把科技活動與作文給整合在了一起。當然,那是,對綜合實踐活動、對研究性學習,還沒有現在這樣的思考,因此,活動的指導方面,也多是以老師為主的,即使活動的安排,也是老師一個人說了算,至於學生的個性興趣,沒怎麼考慮。

  作為公開課,我到更傾向於自己試講的那節。因為,那節課真實,而在禮堂上的那節課,便很虛假了——一切都是準備好的,學生和老師之不過是在演戲而已。

【我的作文教學和研究故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