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淺析國小起步作文教學

淺析國小起步作文教學

淺析小學起步作文教學

  作文的起步階段一般是指學生剛剛邁入寫作的門檻的階段。這個階段作文的要求比低年級的寫話高了一個層次,很多學生由此也就對作文產生了畏難的情緒,感覺無從下手。《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部分對這個階段的習作提出了明確的目標: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由此可以看出,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和寫作願望,讓學生克服寫作的畏難情緒是起步作文教學的重要環節。

  一、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途徑

  1.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學生對身邊的事物缺乏直觀感性的認識,就讓他們去描寫,去評論,無疑對小學生的起步作文來說是很難的。在生活中只有讓學生充分去接觸周圍的事物,仔細地觀察事物,才能獲得真實細緻的感受,寫作時也才有話可寫。因此,作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描寫自己熟悉的事物,可以讓學生抓住自己生活中最熟悉的事物去描寫。比如寫《我的房間》,先讓學生回憶自己的房間的位置、大小、房間內的擺設、物品的位置、平時在房間裡都幹了些什麼等等。這樣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就有了寫作的第一手材料,學生寫起來也就覺得有話可說,作文起來就容易多了。

  2.注意激發學生想像的火花。豐富的.想像是寫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激發學生的想像力貫穿於教學的始終,引發他們的想像思維,培養他們的想像創造能力。如習作《假如……》,教師可以利用課件展示一些科幻動畫,激起學生的想像和寫作興趣,然後再讓學生充分交流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互相啟發,互相補充,會使自己的想像更加充實、完善、生動。在這種學習情境中,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了鍛鍊,學生也有了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寫作興趣也提高了,寫出的作文就會比較充實生動。

  3.鼓勵學生自主積累語言。“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大量的語言積累,學生就無法寫好文章。而低中年級的學生大多自覺性都比較缺乏,只有不斷的鼓勵和督促,才能幫助他們積累語言。其做法有:佈置學生每天摘抄好詞好句;向學生推薦一些名言、古詩詞、兒童詩歌,要求他們熟讀並學習運用;開展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文學知識競賽、成語接龍等有趣有益的活動,提高學生自覺積累的興趣和積極性,加深他們對語言本身及其應用的印象;鼓勵他們養成良好的自覺學習習慣,(教學論文 )從生活中去領悟,去積累,去掌握更多的學習好方法。比如從網際網路上查閱資料、做手工、調查訪問……時留心觀察並做記錄。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見聞,又幫助他們獲取了真實、生動的素材。透過長期的積累和內化,學生寫作的語言就不斷豐富了,寫作時遇到的障礙就會大大減少,作文也能生動起來。

  二、克服畏難情緒,提高寫作能力的方法

  第一,小學生剛接觸作文,要幫他們樹立寫作信心。所以作文的命題範圍應比較寬,多留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不必要附加太多的限制,增加學生的畏難心理。教師要根據班級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題目,使學生覺得有話想寫,有話可寫,從而逐步樹立學生的寫作信心。批改作文時,要善於發現文中的閃光點,多鼓勵,多表揚,以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

  第二,教師應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挖掘合適的寫作素材。學生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和家裡度過,接觸外界的機會不多,所以教師在指導寫作時,要善於引領學生根據已有生活經驗去體會,深入挖掘寫作題材。要給學生創設情境,把生活搬進課堂,還原學生真實的生活感受,引導學生體驗生活。只有這樣學生寫出的文章才比較真實。

  第三,讀寫結合。“教材就是例子”,教材中有大量的文章是寫學生學習寫作的模子。學習這類課文後讓學生根據情況適時仿寫。學習寫人的課文就仿寫人,學習寫物的課文就寫物,學習寫景的課文就寫景……此外,讓學生練習寫日記、週記、寫片段等等。

  第四,培養學生自主修改、相互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修改作文的良好習慣,每次習作初稿完成後,教師都應組織學生自由修改和相互評改作文。這樣有利於學生之間的相互取長補短,達到相互提高的目的。

  寫作能力是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作文教學也應從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角度出發,貼近學生實際,尋找適合學生的作文途徑,讓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樂於在作文中盡情表達自己內心的獨特感受,寫出一篇篇生動真切的好文章。

【淺析國小起步作文教學】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