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優秀的語文說課稿

優秀的語文說課稿

優秀的語文說課稿(通用7篇)

  語文說課稿對於語文教學的作用是十分關鍵的,有利於提升教學質量。優秀的語文說課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優秀的語文說課稿,歡迎大家閱讀。

  優秀的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是必修課本的最後一個問題探討專題中的第二篇課文,這一專題有兩個功能:一是對前面20個人文話題的自然昇華,由對“人與自己”、“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等若干具體問題的思考,生髮為對人之所以為人,人生存的意義和價值等終極問題的追問;二是這些文字本身對學生語文核心能力的提升具有引領功能,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具有豐富的課程價值。第一板塊的兩篇課文都是具有深刻的人文內涵、富有哲理思辯的文章。《蘭亭集序》作為一篇書序,由敘事而寫景,感物抒懷,從一次普通的遊宴活動談到作者的生死觀,雖然有人生無常、“死生亦大矣”的感慨,但一反魏晉時期流行的消極虛妄的人生態度,暗含把握當下人生,不宜空談玄理的真實樂觀的態度。我想教學時應從文字出發,牢牢抓住文章的核心觀點,注意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把文章蘊含的思想內涵挖掘出來,使文中包含的人生境界深深感染學生。引導學生深刻領悟作品展現的詩意的人生境界,讓學生體會中國古代士大夫的山水審美情懷和他們精神超越的優美姿態。

  所以,根據該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訂瞭如下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序文的寫作特點,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識。

  能力目標:

  1.理清課文內容層次

  2.理解作者的生死觀。

  情感目標:正確認識作者對人生悲歡無常、終歸於盡的深沉感慨,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由這次集會而引起的人生無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脈絡。

  難點: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二、說教法

  對於文言文教學,我曾經以教師講解為主,不重視學生誦讀,因為文言文有講頭,其中的實詞、虛詞、句式、情感、理趣等等,都可以講出很多“東西”來。但這種做法不能使學生真正喜歡文言文字身,他們喜歡的只是其中的所謂文化。發現這個問題後,我在教學中感到了一種“捨本逐末”的尷尬。於是我參照新課標精神嘗試改變文言文教學思路,從由教師講解變成讓學生誦讀,從重視翻譯到重視感悟。我把自己的思考設計為“文言文五步誦讀法”:一讀讀準字音,二讀讀懂句意,三讀讀出情感,四讀品味評價,五讀回味理解。《蘭亭集序》的教學,基本上就是按照這一思路進行的,但結合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準備用兩課時,採用誦讀法、點撥法和討論法進行教學。(為了清楚的體現我的“文言五步誦讀法”,我把兩個課時放在一個整體中)

  1、誦讀法。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讀書,每一遍誦讀都有目的,每一遍誦讀都有任務。透過誦讀,使學生身臨歷史情境,直入文字深處,切身體驗“此景此情”,與作者進行面對面地溝通與交流,產生心靈之間的感染與共鳴,從而在更深的層次上感悟文字、感悟人生。

  2、點撥法。所謂“點”就是點選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點撥法”能啟發學生腦筋,自己進行思考與研究,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在學習本文中,我主要點撥的是難句以及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3、討論法。討論法是指在教師精心運籌下,以小組或集體的組織形式,圍繞某一教學要點或專題,展開議論甚至爭辯,從而獲得知識、開發智力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活躍學生的思維。

  課時安排:2課時

  三、教具準備

  課件:王羲之生平簡況、王羲之蘭亭集序書帖影印、蘭亭集序錄音

  四、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

  由古人對生死進行的哲理思考引出王羲之對生死的感悟。

  (二)作者、作品以及文體簡介

  結合課下註解①瞭解作者後欣賞插圖,再在幻燈上出示王羲之的其他書法作品,讓學生直觀感受其書法“飄若遊雲,矯如驚龍”的特點,同時簡介文章體裁特點,擴充學生的相關知識,完成知識目標中對序文特點的瞭解。

  (三)五步誦讀

  1、第一遍誦讀:聽錄音範讀,小聲跟讀,完成以下任務。

  (1)、邊聽邊校正自己的字音、句讀錯誤。

  (2)、勾畫出自己有疑問的字詞,讀完後討論。

  (3)、給生字詞注音。

  2、第二遍誦讀:自由誦讀,完成以下任務

  (1)、同學指出文中不解的字、詞、句。

  (2)、師生共同解決學生提出的字、詞、句問題。(幻燈片展示字詞句)

  3、第三遍誦讀:配樂集體朗讀(理清思路,整體把握情感)

  要求從每一段中找出一個字概括作者的心情

  4、第四遍誦讀:學生代表有感情朗讀

  學生代表帶著感情誦讀,在朗讀中分別體現出歡樂、痛苦、悲傷的感情。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1)第一段中,作者的樂因何而生?

  (2)第二段中,作者的痛緣何而來?

  (3)第三段中,作者的悲由何而發?

  5、第五遍誦讀:學生再次齊讀全文(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四)討論

  學生透過小組合作討論,重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1)、作者由樂轉痛有無道理?

  (2)、作者的悲哀之情是否是消極悲觀?

  (3)請大家來談談你是怎樣認識王羲之對人生的感悟,你對人生有什麼新的體驗?

  (五)小結

  《蘭亭集序》歷來被譽為書、文兼美的藝術珍品。作者一掃風靡流行的駢偶時尚,以清新自然的散體筆法記述了那次在中國文化史上著名的雅集盛會;並觸景生情,臨境興嘆;將自己對生命的熱愛與眷戀,對人生價值的感悟與自然真諦的追問,坦誠且酣暢地傾訴於人性覺醒的啟示錄中。一千六百多年後的今天,我們重讀這篇佳作,仍然能夠真切地感受到這一曲生命之歌的巨大魅力。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應簡潔美觀,概括性強,故將板書設計為:

  蘭亭集序

  王羲之

  樂——時、地、人、物、事

  ↓

  痛——生命短暫、人生易老

  ↓

  悲——亙古不變的規律

  優秀的語文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

  下午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材第七冊第六單元的首篇課文《田忌賽馬》。下面我從教材的特點、教法學法的選擇、設計的意圖三個方面作簡要的說明。

  一、淺析教材

  《田忌賽馬》是一篇傳統好教材,課文主要講了2500多年前戰國初期齊國大將由忌和齊威王賽馬轉敗為勝的故事。全文分初賽失敗、孫臏獻策,再賽獲勝三部分。這個故事啟發我們做事要多動腦筋,廣開思路,分析主客觀情況,合理使用力量。本單元訓練重點是根據課題推想課文主要內容。從編排的意圖看,作為首篇課文,起著舉一反三的示範作用。從教材本身看,本課有三個特點:一是課題概括了主要事情;二是全文描寫生動,敘述清楚,比賽層次分明,人物形象鮮明豐滿;特點之三結尾言簡意賅,耐人尋味。因此,本文是訓練學生看課題推想課文內容,用自然段歸併法分段,分角色有感情朗讀的好教材,在本單元乃至本冊中地位都很重要。本課我準備分二教時教學,第一課時學習一二三段,弄清賽局,瞭解轉敗為勝的原因;第二課時仿照第二段進行人物對話的片段練習並複述故事。根據大綱要求和本單元訓練重點,結合教材特點,按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我把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如下三點:

  1.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課後題五的詞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12自然段,並能用自然段歸併法給課文分段。

  2.初步學會看課題推想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

  3.知道田忌賽馬轉敗為勝的原因,分析孫臏的思維過程,懂得“正確分析雙方情況,合理安排力量就能取勝的道理”。

  教學的重點是:

  ①初步學會看課題推想內容的閱讀方法。

  ②學習課文3—12自然段。

  難點:理解田忌賽馬轉敗為勝的原因。

  二、說教法和學法

  為了達成上述的教學目標,根據大綱要求和課文特點,遵循閱讀規律和兒童的認知規律,本課選擇的基本教法是“以讀代講、以練代講、以圖引文、圖文結合、語思統一”的導學式教學法,其教學程式分如下六個環節:

  (一)揭示課題,推想內容;

  (二)自學課文,初步感知;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四)細讀課文,弄清賽局;

  (五)深讀課文,探究原因;

  (六)延伸課外,培養能力。

  在操作過程中採用“讀、劃、練、思、演、品”等教學手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課時主要教給學生看課題推想主要內容的閱讀方法和思維的逆向推理方法,主要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邏輯推理及朗讀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本課時的教法設計和學法選擇是遵循語思統一原則,以讀為本原則。

  三、說設計意圖

  本課設計的總的指導思想是求實、求活、求新、求效,力求緊扣一個目標,圍繞一條主線,落入兩個基本點。具體地說力求體現如下幾點:

  1.體現“三主一核心”的教學思想,突出一個“練”字。

  語文教學要以語言訓練為主線,是一個既古老又新鮮的命題,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歷來注重一個“練”字,孔夫子的“學而時習之”,顏元的“講之功有限,習之功無已”,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朱熹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真可謂怎一個“練”字了得。針對當前教改的實際,本課的設計我力求學生人人參與訓練,如一、三段的教學,我安排了通讀課文,動筆練習,互相介紹,上臺解說四個環節,創造人人參與的情境,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訓練,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散性、概括性。

  2.以讀為本,以讀生情,以情促讀。

  我國語文教學有“熟讀、精思、博覽”的優良傳統,葉聖陶先生也認為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讀,他認為“語文教學要引導學生認真讀書,使之見於書,入於目,出於口,明於心,真正達到口誦心惟,使知、能和諧發展。”本課的第二段主要透過人物的對話刻畫人物,雖然文字淺顯,但細細品味,回味無窮,在這一段教學時,我設計了指名讀、對讀、範讀、分角色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以讀顯形,突出感染性;以讀動情注重薰陶性;以讀育人,堅持滲透性:以讀啟智,堅持啟發性。讓學生在琅琅的書聲中益智、怡情,發展語言和能力。

  3.注意語思統一,力求做到發展語言與發展思維相結合。

  大綱指出:語言文字是思維的表現形式,發展語言必須與發展思維相結合。所謂語思統一原則就是把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統一起來,在發展學生語言的同時,發展學生的認識能力、思維品質。本課的第二段教學設計,我力求語思統一,從孫臏的四句話入手,探究孫臏出妙主意的思維過程,再分析轉敗為勝的兩個條件,最後讓學生假設孫、田再次見面,田忌會怎麼說?齊王明白孫臏用計過程後又會怎麼想,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練習說話,發展創造性思維。

  由於本人水平有限,加上對教材理解不深,在上課時定有許多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優秀的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散步》這篇文章是人教版中學語文七年級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這個單元的文化主題為“親情友愛”,圍繞這情和愛本單元一共編選了5篇文章,其中《散步》最具代表性。文章記敘的是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表現出一家人互敬互愛的真摯情感,頌揚的是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這是一曲溫馨雋永的親情之歌、倫理之歌、生命之歌。

  文章在折射出人性之美的同時,字裡行間還洋溢著濃濃的詩意之美。“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這些曉暢素雅的語言文字和溫馨美麗的生活場景給人以享受,極具審美價值,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敘事美文!

  二、說學情

  七年級學生正是道德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透過學習這篇文章,對他們感悟和傳承尊老愛幼的中華傳統美德,培養真摯的情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三、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積累“分歧、信服、各得其所”等詞語,掌握它們的讀音及詞義。

  2、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品讀文章清新質樸的語言。

  【過程和方法目標】

  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圈點勾畫,品味畫面的優美和細節的動人。

  【情感態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用心發現親情,增強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四、說教學重難點

  對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我是這樣確立的:雖然現在學生生活在親情的氛圍裡,被愛包圍著,但他們對愛沒有深入透徹的理解,所以引導學生透過品味細節描寫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來體會人生的真情,增強學生的家庭責任感。

  五、說教法

  1、我採取朗讀教學法、品讀法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自助探究和合作探究法。

  2、“教學千法讀為本”,以讀為本,讀中悟情,讀中明理是設計本課教學的又一基本理念,讓學生真情投入地讀,在反覆的朗讀中,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感悟三代人之間真摯的情與愛。

  六、說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情景匯入,激發情感

  播放《讓愛住我家》歌曲,學生們邊聽歌邊欣賞自己帶來的反映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同時教師深情朗誦:我愛我的家,我愛爸爸和媽媽,家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家是我幸福的港灣。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莫懷威的家,陪他們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們濃濃的親情。

  【這個環節的設計,基於以下思考:孩子們都有一個幸福的家,以此作為情感的聯結點,學生會倍感親切,同時加以最能撞擊心靈的音樂渲染,孩子們很容易就融入愛的氛圍,激起學習本文的熱情。】

  第二個環節:朗讀課文,探究新知

  1、我一共設計了兩個層面的朗讀。

  (一)是捕捉直覺,想像畫面,讀出感受。談一下預習時對課文的初步感受。

  (二)是透過文字,深入思考,讀出理解。請同學們再次走進課文,去細細地品味給你印象最深刻的語句,看看你能透過文字,對這個中年人,對母親,對妻子,對兒子讀懂些什麼?找出體現親情的句子。

  【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教師要給足學生時間,讓學生深入到課文中去,抓住“責任…‘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等含義深刻的句子來理解內容,體會情感,並將自己內化的東西透過朗讀展現出來。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教給他們讀書時進行圈點批註的方法,為他們一生愛讀書、會讀書奠定基礎。】

  2、品味語言,學習借鑑

  這篇敘事散文用一個字來概括一一“美”,美在它的思想內涵、景物描寫、細節刻畫、對稱句式的運用……讓我們品讀課文,美點尋蹤。

  【散文的語言不同於一般文體的語言,語句優美,意境深邃。所以學習這篇散文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品味語言,在體會文章人性美的基礎上探尋語言美,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第三個環節:拓展延伸,昇華主題

  培根說:“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最好。”願同學們把這種我們民族引以為豪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平時身體力行,把它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用心去孝敬你們的父母,體諒他們的每一份苦心

  1、濃濃的親情不僅僅在莫懷戚的家中,它在我們每個人的家中,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請說說你家中的親情故事。

  2、心靈的傾訴

  親情是身心疲倦時聽到的親切問候,

  親情是煩惱失落時看到的關愛眼神,

  親情是輕鬆愉快時發出的會心微笑,

  親情是誤會分歧中產生的真誠理解。

  親情是天各一方的縷縷牽掛,

  親情是朝夕相處的心有靈犀……

  3、教師寄語

  親情不單靠今天課堂上片刻的時間來體會,它更需要我們用一生的光陰來感悟。

  親情不單是父母無條件的付出,它更應該是兒女們無言的回報。讓我們的家永遠洋

  溢著親情,讓我們的家永遠充滿愛!

  【該環節設計,開闊了視野,昇華了主題,還體現學以致用,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要用愛來營造家園,用責任來回報社會!】

  七、說作業佈置

  1、為你的長輩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

  (如“洗腳”、“洗衣”、“梳頭”等)

  2、將這一過程及感受寫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優秀的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教材解析:香港迴歸的背景:英國人的到來,使得香港捲入世界性事端。十九世紀,英商來華進行貿易,賺取大筆財富,換取中國的白銀、絲綢、茶葉和香料。清廷擔心老百姓受到煙毒影響,決定禁止的進口。英商方面,渴望在港口加強地位,不受滿清朝廷控制,因此導致戰爭(1840~1842年)的爆發。英國船堅炮利,中國戰敗。香港島就在一八四二年所簽訂的《南京條約》中,永久割讓給英國。鄧小平同志在接見時任英國首相的撒切爾夫人的時候,明確地表達了中國政府將收回香港主權的意願,同時,這也是國家主權神聖不可侵犯的體現。

  1997年7月1日零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在香港升起,經歷了百年滄桑的香港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中國政府開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這是中華民族的大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一件大事。

  文章出色地記錄了英國王儲查爾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顛尼亞”號皇家遊輪撤離香港的最後時刻,將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場面,生動、形象地再現在讀者面前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瞭解新聞報道的一般特徵和結構方式;

  2.瞭解香港近百年的發展史。

  二、能力訓練目標

  1.培養閱讀新聞作品的能力;

  2.培養在閱讀中篩選資訊的能力;

  3.學習兩篇文章短小精悍、語言簡練、概括力強的特點。

  三、德育滲透目標

  1.透過學習第一篇文章,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引導學生認識法西斯的暴行,激發學生熱愛和平的美好情感。

  (三)、教學重點

  1、欣賞特寫新聞的語言,品味文中蘊含的豐富感情。

  2、學習特寫新聞的表達技巧,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四)、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

  二、說教法和學法

  1、播放有關香港迴歸的紀錄片和反映納粹暴行的影片,設定好情境,引導學生進入課文。

  2、透過介紹香港近百年的發展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導學生討論納粹暴行(擴充套件至南京大屠殺)對於我們人類的戕害,以及我們應該從中吸取什麼樣的教訓。課外查詢一些香港歷史和納粹暴行的背景材料,以輔助閱讀。

  3、分別找一些香港迴歸和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新聞報道,比較一下寫法的不同。

  三、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匯入是播放有關香港迴歸的紀錄片和反映納粹暴行的影片,設定好情境,引導學生進入課文。

  二、新課

  研習課文

  1、學生聽課文錄音或教師範讀,注意新聞播音的特點,發現並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讀音。

  2、複習新聞知識

  ①什麼是特寫新聞?

  明確:

  新聞是新近發生的群眾關心的重要事實的報道。特寫新聞,也稱新聞速寫、新聞素描,要求用類似於電影“特寫鏡頭”的手法來反映事實,是作者深入新聞事件現場,採寫製作的一種新聞價值高、現場感較強、篇幅短小精粹的訊息文體。特寫新聞側重於“再現”,往往採用文學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發生現場,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場面,生動形象地將所報道的事實再現在讀者面前。

  ②新聞(訊息)的結構:

  明確:

  標題(引標、正標、副標)、導語(新聞的第一自然段,或開頭的一兩句話,一般稱為導語,由最新鮮、最主要的事實或者依託新聞事實的精闢議論組成)、主體(主體是導語之後,具體展開新聞事實的敘述,構成訊息內容的主要部分)。一般新聞經常運用這三要素,有的新聞還有背景,一般說,背景材料是新聞的從屬部分,它無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體之中,有時也可成為訊息的主要材料,這篇課文就有不少背景材料。

  3、文章的標題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中心,新聞標題更是如此。思考這篇新聞標題的用意所在。

  討論後明確:

  標題有兩層意思。從字面上看,參加完交接儀式的查爾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國皇家遊輪“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不列顛尼亞”號在中國人的目光中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這是現實的場景。另一方面,“不列顛尼亞”號的離去,象徵著英國殖民統治在香港的終結,中國歷史上屈辱的一段終被洗雪。標題一語雙關傳遞出中華民族在這種特定歷史時刻的自豪感,同時,此刻所傳遞的情緒又是複雜和深沉的。標題寓虛境於實境,獨具匠心又了無痕跡。本文標題,以英國皇家遊輪“不列顛尼亞”號象徵英國在香港的殖民統治。“別了”委婉的口氣中略帶一絲嘲諷,藉以表達英國殖民統治的結束。主謂倒裝,更能表達情感。這個標題不僅揭示了事件的主題,而且新穎別緻,寓意深刻。

  4、快速閱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掌握新聞的結構特徵,理清思路。

  討論後明確:

  導語(第1自然段)。它告訴我們,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顛尼亞”號離港,這標誌著長達156年的英國統治的結束。導語部分有三個重點,一個是點題,點明瞭英國國旗降落後,查爾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將乘坐“不列顛尼亞”號回國,“不列顛尼亞”號將最後完成接載英國王子和港督撤離的使命,這樣就賦予了“不列顛尼亞”號以象徵意義;二是揭示全文主旨,在香港飄揚了156年的英國米字旗即將下降,香港即將回歸;三是導語突出時間概念,為新聞主體部分按時序順序組織材料奠定了基礎。

  主體(2-11自然段),可分四層,按照時間順序,具體敘述了英國殖民者的告別儀式。

  第一層(第2~3段):下午4∶30,港督府告別儀式(第一次降旗)。

  港督府告別儀式是英國告別儀式的序幕,地點:港島半山上的港督府。時間:4∶30,降旗。4∶40,港督彭定康離開港督府。

  第二層(第4~7段):晚6時15分,添馬艦東廣場告別儀式(第二次降旗)。

  添馬艦東面廣場的告別儀式,象徵著英國長達156年統治的結束。時間:晚6時15分,儀式開始。7時45分,降旗。

  第三層(第8~9段):子夜時分,交接儀式(降旗與升旗)。

  中英香港交接儀式是整個儀式的高潮。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時間:1997年6月30日的最後一分鐘和7月1日的第一分鐘。米字旗在香港最後一次降下,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與此同時,添馬艦東廣場升起五星紅旗,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香港防務。

  第四層(第10~11段):0點40分,“不列顛尼亞”號離港。

  時間:0點40分,查爾斯王子和離任總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顛尼亞”號離港。

  小結:

  主體部分按時間順序組織材料,將事件的始末說清楚,透過對四個特定的場景的描述,這篇新聞真實地再現了香港迴歸祖國懷抱這一歷史時刻。幾個特定場景中著重描述了3次降旗與1次升旗。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徵與標誌,英國米字旗的降下象徵著英國一百多年的殖民統治的結束,五星紅旗的升起則標誌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主體部分共有10個自然段,其中有8個自然段,都是作者在新聞發生的現場,以眼睛為“攝像機”,以耳朵為“錄音機”,簡筆勾勒出的清晰可視的一個個場景、一幅幅畫面,這些儀式的敘述都很簡潔,但都有著歷史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介紹了每一種儀式之後,作者總要引用一些背景材料,突出儀式本身的涵義。另外還有兩段,一個是第4段,交代有關港督府的一些背景材料,一個是最後一段,作者又一次把歷史的今昔放在一起相互對照,深化了主題。作者鄭重地記錄下這一歷史時刻,含蓄地表達了一種祖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時的莊嚴與喜悅的心情。

  板書:

  別了,“不列顛尼亞”

  下午4∶30告別儀式第一次降旗

  晚6時15分告別儀式第二次降旗

  子夜時分交接儀式降旗與升旗

  零點40分“不列顛尼亞”號離港

  5、作業佈置

  聯絡上下文,揣摩下面語句的內涵。

  1.象徵英國統治的“不列顛尼亞”號,與象徵香港迴歸祖國的特別行政區區旗,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啟示人們發現這一儀式的深刻內涵。

  2.大英帝國從上乘船登陸香港,開始了長達156年的殖民統治;1997年7月1日凌晨,香港順利迴歸祖國,參加儀式的英國官員乘坐“不列顛尼亞”號離開了香港,消失在南海的茫茫夜幕中。這是現實的場景,也是一句概括性很強的話,把香港百年曆史的滄桑鉅變凝聚其中,暗含著歷史和現實的對比。

  優秀的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一)課文特點、地位及作用:

  《人生寓言》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三課,兩則寓言都依據辯證邏輯構想而成的。本單元內容上緊承第一單元,仍以人生為主題。但側重點稍有不同,第一單元側重人生感悟,本單元側重人生理想和信念,而且在前一單元的基礎上,上了一個臺階,內容比較深沉、嚴肅,理性的成分濃厚得多。這樣的編排,可以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升一個層次。

  本單元教學要求,與上一單元既有延續性,又有所提高。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要求熟讀課文,聯絡自己的人生體驗,深入思索,反覆咀嚼,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同時要注意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在閱讀方法方面,要繼續練習朗讀,提高朗讀水平,並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據此,我確立了教學重難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要求,結合新課標“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的要求,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和能力目標:

  (1)理解、積累詞語:審美、閒適、慧心、心曠神怡、得失之患、險象迭生多愁善感等;

  (2)學習從寓言的關鍵情節切入,探究寓意並簡要概括,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

  (3)在朗讀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讀水平;

  (4)揣摩《白兔和月亮》語言的精美和《落難的王子》構思奇妙。

  2、過程和方法目標:

  理解寓意,學習精美的表達。體驗反思,提升效果。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三)教學重難點:

  1、抓住關鍵情節,揣摩寓意,並聯系生活體驗進一步加深對寓言哲理美的理解;(重點)

  2、理解《白兔和月亮》中對人類的諷刺和《落難的王子》的奇妙構思。(難點)

  二、說教法

  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我教讀本課的指導思想是:把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

  1、教師創境匯入、指導誦讀、深入研讀、合作精讀、對比閱讀等,使學生能夠較準確、流暢地複述故事,品味其精美的語言特點和深刻的寓意;

  2、抓關鍵詞語、句子的方法,按設疑——探究——釋疑——質疑的程式展開,以問題引思路,以疑問求深入,大膽倡導有疑而問,提倡“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偉大”的精神;

  3、設境法、點撥法、積累法等,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如請你複述、請你品味、小試牛刀等尊重學生,以學生的體驗為基礎,不拔高,不灌輸,拉近與學生的感情距離,這也可以叫做感情法。

  三、說學法

  初一新生對寓言的學習有了一點點基礎,但理解也僅僅限於淺層次上。特別是以人生為主題的寓言,理解上更需要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

  而新課標提倡“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據此,本節課堂上從朗讀、複述、抓關鍵詞語句子入手,學生自主學習、分組合作、師生共同探究,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在閱讀中領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練習中鞏固,在質疑中創新。逐步理解課文蘊涵的深刻道理。

  四、說教學程式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二)資料助讀,預習反饋

  1、簡要介紹寓言及作者周國平;

  2、字詞積累:課後“讀一讀,寫一寫”內容。

  (說明:新課標要求學生能“蒐集自己需要的資訊和資料”。首先指名學生介紹,其他學生進行補充,爭取由學生自主介紹完整,教師做總結,幫助學生進行文學常識和字詞的積累,體現了這一要求。)

  (三)指導朗讀,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讀出語氣和情感,學生體會;

  2、自由誦讀兩則寓言,思考以下問題:

  1)《白兔和月亮》在情節發展中有兩處轉折,請加以概括。白兔從前後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什麼道理?

  (四)自由誦讀,請你複述

  以小組為單位,選出代表進行兩則寓言複述,教師簡要評價。

  (說明:新課標要求學生具備“完整準確,突出要點”的複述能力,該環節的設定可以很好提高學生的複述能力,達成新課標的要求,提高學生口語能力。)

  (五)深入研讀,請你品味

  以小組為單位,深入研讀課文,從中摘錄出你認為優美的語句,加以體會和交流。

  (說明:本專案的設定本著“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教學理念,依據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要求,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並且很大程度上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完成體會語言的教學任務)

  (六)合作精讀,質疑探究

  (七)對比閱讀,拓展延伸

  將兩則寓言連貫起來思考,進行比較閱讀,你有什麼啟發?在小組內交流討論結果。學生代表發言後教師總結。

  優秀的語文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匆匆》是當代聞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膾炙生齒的散文,文中將空靈而又抽象的時間化為詳細的物象,引發出傷時、惜時的深浩嘆息。牢牢圍繞"急忙"二字,精緻地描畫了時間流失的蹤跡。

  這篇文章很細緻修辭,文中用是非同等,節拍劃一,對仗工緻的排比句,形貌了表現季候更替的詩意化風景;又用一組是非紛歧,節拍跳躍,口語色彩很濃的設問句,嘆息日子的飛逝無痕。整句和散句的聯合,不光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並且顯得既典雅又樸素。文中多處運用比喻,相比性形貌使時間變得可以覺得,形象而又真實。

  本文是第四組課文中的第二篇,是精讀課文。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是"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要求在門生讀通、讀懂課文的底子上,開導門生睜開遐想。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學感悟能力,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並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初步感受作品生動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而本文語言優美、文辭雋永,優美的語言中包含著作者濃郁的情感。這對於心理方面還不夠成熟的六年級學生,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根據課文的型別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徵,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六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詞語。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瞭解時間的來去匆匆,一去不復返,體會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朗讀品味時間是怎樣匆匆而逝的,感受語言美。

  難點是讓學生在讀中體味作者濃郁的情感,學習語言的表達方式。

  五、教法和學法:

  為了擺正教學中教師"導"的位置,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主要採用朗讀探究法、品詞析句法。

  "方法是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教學目的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在教學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去充分感知語言材料,自己讀課文,品讀感悟,滲透了"讀(課文)、思(問題)、劃(重點詞句)、悟(感受)"的學法。讀寫遷移法:讀是吸收,寫是表達。從讀學寫,以寫促讀,讀寫互相促進。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的學習方法。

  六、設計理念:

  學習語言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就是讀,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透過充分地讀,自己獲取體驗,引發聯想,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蘊。學習語文的目的不只是瞭解內容,也不僅是引起一時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七、教學準備:

  (一)多媒體課件。

  (二)學生課前準備:

  1、蒐集關於朱自清的資料。

  2、惜時、傷時的古代詩詞、文章、名言、警句。

  八、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激趣匯入-初讀課文-品讀感悟-誦讀積累-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

  第一步、激趣匯入,引出"時光匆匆"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確實,好的開頭是課堂成功的一半。

  所以在課的開始我注意營造氛圍,播放"冬去春來"的輕音樂,圍繞中心,以漢樂府民歌《長歌行》匯入,直奔主題,明確學習的方向,以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再而創設機會讓學生彙報關於朱自清的資料,給學生提供施展能力的平臺,激發學生收集材料的興趣,從而有效地落實了這學期的一項重點訓練——注意收集有關資料的同時,使全體學生對朱自清生平有個初步認識,這為學習課文,理解內容,體會情感墊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步、初讀課文,感知"時光匆匆"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因此,在這一環節,我先採用開放式教學,讓學生自問自答,引導學生運用"讀(課文)——思(問題)——劃(重點詞句)——悟(感受)"的學習方法;然後在全班交流"透過讀書,你都讀懂了什麼?"教師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讀,進行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最後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

  學生透過初讀,整體感知內容,知道課文主要圍繞"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這個問題展開敘述。這樣為感悟、品評做準備。

  第三步、品讀感悟,體會"時光匆匆"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哪些地方寫了"時光一去不復返"?找出相關的語句深入體會。

  2、根據學生彙報,順學而導,品讀"時光一去不復返"內容。下面從五個環節引導學生學習。

  (1)析文品賞。(出示課件)

  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以讀的多種方式自主觸控文字,如:師生合作讀,學生個性朗讀,變序改成小詩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與文字、與作者對話,在讀中加深了理解和體驗,在讀中體會課文語言的優美,在讀中培養了語感。

  (2)品詞析句。(出示課件)

  這裡的設計讓學生抓住文中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讀讀、劃劃、比比、議議來理解課文內容。做到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優秀的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荷塘月色》是高中語文教科書第二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文章,《荷塘月色》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本部分學習的重點是鑑賞散文的意境美,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在教學中透過“讀”來引導學生走進文字,領悟作者所蘊含的情感,在“讀”中品味語言之妙,從而主動探究本文的魅力所在。

  二、說教學目標與重點、難點

  (一)教學目標

  1.學生情況分析

  這篇文章的教學物件是高一的學生,初中的學習已經使學生有了一定的散文知識的積累,也有了一定的鑑賞和品味散文的能力,但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審美的技巧和能力上,還有待加強。

  2.教學目標制定的理論依據

  本單元是現當代散文單元,學習重點是展開想象的翅膀,感受作者心靈的搏動,體會作者所描繪的美景,賞析散文的表現手法。

  3.制定教學目標

  依據以上分析,我確定的教學目標為:

  ①知識與能力: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培養學生鑑賞散文的能力。

  ②過程與方法:在反覆誦讀中揣摩重要詞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掌握一定的賞析散文的方法。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情感,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二)確定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以上三個目標的要求我設計了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

  重點難點:透過品讀語言,尤其是精彩語段4—5段的賞析,品味文章語言美,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讓學生走進作品的情感世界,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複雜的感情。

  三、說教法

  散文的本質是審美的,因此散文教學很適合鑑賞活動的展開。尤其是,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往往是作者心靈的絮語,很適合於朗讀。根據本文的特點和《大綱》要求,在教學時要加強誦讀指導,透過誦讀讓學生感受作者心靈的律動,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說學法

  1.朗讀法:形式多樣的讀、大量的讀。

  2.討論法:透過提問思考討論,引導自己思考。

  3.質疑法:引導學生從無疑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五、教學設想

  由於《荷塘月色》是篇膾炙人口的美文,讀是解讀文字的途徑。授課中我始終貫穿了“朗讀”。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透過聽讀和學生自己的朗讀來走近文字。初讀感受畫面美;二讀領略語言美;三讀體會情感美;四讀投入學生生命體驗。遵循學生學習的規律,依靠“文字”本身來說話,讓學生自己來與文字對話,得出自己的結論。

  作者本來就是因為心緒不寧,才出來排解內心苦悶的,作者到底為什麼心緒不寧,我們無法知曉,但他把他筆下的景描寫的那麼美,那麼細。可見作者在剋制自己,努力讓自己專注於眼前的景色,無論是看荷葉還是荷花都是那麼精工細描。作者本來是在看景,但美麗的荷塘景色吸引了作者,作者忘我的開始賞景了,隨風飄來的荷香,使作者好像聽到了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此時的作者已經和景物合二為一了,達到了一種無我之境。由看景到賞景,引導學生達到無我之境,和學生一起陶醉在這美景之中,永遠留在美麗的荷塘,不再回到紛繁雜亂的現實。

  六、教學課時:

  一課時。

  七、教學步驟

  (一)匯入

  我是這樣設計教案導語的:

  播放《荷塘月色》Flash片頭:夏季的一個夜晚,月亮高懸,靜靜的荷塘中,一朵含苞欲放的荷花,伴著輕柔的音樂,從一片荷葉中探出頭來,慢慢綻放。從盛開的荷花花蕊中現出《荷塘月色》的文題及作者。

  (二)提問

  看到我設計的篇頭了嗎?看到花兒盛開,心情怎麼樣?

  有一個成語是形容人很高興的,與花開有關,是什麼?心花怒放。

  花兒開放是寫什麼?寫景。

  你們看到花兒開放,很開心是寫什麼?寫情。

  寫景是為了什麼?抒情。

  (匯出本課主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板書)

  (三)誦讀四五段,感知畫面美

  引導學生誦讀第四五段。

  之所以這樣安排,是因為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美文,充分的朗讀是讓學生體驗這篇文章的辦法。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讀”就是“自主”學習方式的最直接體現。放手讓學生讀吧,只有讀,才會讀。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在讀中思考,在讀中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這一部分大約分這樣幾步:

  (1)學生自由讀,之所以不要學生齊讀,是因為我覺朗讀是一種對文字的再創造過程,而且這種再創造帶有鮮明的個體色彩,每個學生的對文章的理解不一樣,他朗讀時的輕重緩急是不一樣的。

  (2)第二步,抽學生起來朗讀。教師予以適當的評點、指導。

  (3)教師適時的範讀一部分。“美讀吟誦”是“迴歸語文教育的誦讀之本”,誦讀的關鍵“在於走入作者文字之心”。而且,老師的誦讀,很容易感染學生的情緒,使“學生的內心世界容易和文字達成共鳴”,使冷冰冰的文字活了起來,使聽課的學生在情緒上達到一個。

  (4)再次動情朗讀。聽完範讀後,競讀交流。分組競賽,各組推舉優秀者在班上朗讀表演。透過多形式朗讀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四)仔細品讀,體驗感情美

  經過幾次誦讀之後,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感知。再次請學生起來朗讀四五段,這次是請學生挑出自己最有體會的語句段,帶著感情來讀。

  (五)誦讀品味,領悟動靜結合的寫景方法

  多媒體出示問題:第四五段都寫了哪些景,是動態的還是靜態的?這與作者的情感有何關係?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格是怎樣的?

  在學生充分發言的基礎上,教師作必要的啟發指點,尤其是在那些容易被忽略之處,以下僅舉幾例:

  1、第四段有哪些演員上場?第五段是給演員製造氣氛的,是哪些景物?(引導學生找出四五段描寫了哪些景物)

  2、第四段寫荷塘是動態的還是靜態的?(理解作者動靜結合的寫法)

  3、荷香與歌聲有什麼可比的共同點?(領會通感手法的運用)

  4、作者為什麼要突出荷塘的動態呢?是為了表現什麼?(分組討論,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明確:毛澤東在他的《沁園春·長沙》中有一句詞“萬類霜天競自由”,他由自然景物的自由自在想到了什麼?那麼朱自清看到荷葉荷花的自由自在,生機勃勃會產生什麼樣的願望呢?追求自由。

  5、第五段寫月光突出了動態還是靜態?(引導學生抓住景物的特點來分析)

  6、心裡不寧靜朱自清在荷塘月色的美景中暫時獲得了寧靜。作者對眼前美景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呢?(把握感情,體會借景抒情)

  7、荷塘的一動一靜與作者的情感有何關係?

  (六)走近作者,體會作者淡淡的喜悅夾雜淡淡的憂愁

  假如你是六個孩子的父親,妻子兒女一大家全指望你養活,你工資又不高,你有什麼感受?假如你生在七八十年前,經歷了四一二政變,看到國民黨瘋狂共產黨和進步革命青年,你會參加國民黨還是共產黨?可是那時共產黨的力量很小,隨時都可能被殺。那你還要參加共產黨。朱自清那時候作何選擇呢?他選擇了逃避,不參加任何一方。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嗎?

  同樣是白色恐怖下,不同性格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魯迅會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他的語言象投槍,象匕首,時時體現他的疾惡如仇的性格。而朱自清的性格相對來說較平淡,平和。他從荷塘月色中獲得喜悅,他的喜悅是——淡淡的。淡淡的喜悅中還摻雜著哀愁,哀愁也是——淡淡的。

  (七)學以致用,活用鑑賞方法

  八、作業:

  任選校園中一景,寫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題目自擬。

【優秀的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