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行業> 情境作文教學的訓練方法

情境作文教學的訓練方法

情境作文教學的訓練方法

  情境作文教學,是一項需要我們教師長期努力去觀察、去研究、去完成的任務。本文介紹情境作文教學的訓練方法,歡迎閱讀了解。

  摘要: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製造學生思索的情境;設定一定的畫面,增添教學形象的情境;創設恰當的氛圍,捕捉教學特定的情境。以此來感染、影響學生,讓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去體驗、去感受、去品味、去思考、去創新。從而增強學生寫作的興趣和激情,提升和掌握寫作的技能和技巧,達到情境作文訓練的目的。

  關鍵詞:情境作文探微 技能 創新

  “教學過程的核心就是創設一種環境,在這個環境裡,學生能夠互相影響,學會如何學習”[1],因此,作為教師,就是要在教學中不斷的創設這種情境,讓學生親自去體驗、去感受。教師就是要把握好這個核心過程,讓創設的環境為寫作起到烘托和服務的作用。然而,寫作作為一種精神活動,要讓學生自由地、主動地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和對人生的認識,才能在寫作過程中獲得寫作的快樂[2]。英國教育家斯賓塞在其《教育論》中指出:“教課應該從具體開始而以抽象結束……在教育中應該儘量鼓勵個人發展的過程,應該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儘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該儘量多些[3]”。因此,情境的引入是給學生帶來寫作快樂的主要渠道。為此,本人認為訓練學生的情境作文教學,可以從以下入手:

  一、提出問題,製造思索情境

  問題是寫作的心臟,是思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實現作文可持續創作的主要途徑,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設問題情境,儘可能地提出有啟發性、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主動的去動腦,並從寫作的角度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掌握寫作方法。學起于思,思起於疑,疑問是思維的火種,是創造的動力。創設問題情境的實質是創設一種以激趣為前提、以思考為核心、以獲得素材並形成創造個性為目的的課堂教學氛圍。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把教學過程看成“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在作文教學的課堂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要抓住學生的心理,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用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但教師在設定情境展示時,要講究科學性、藝術性,把握三適:適時,把握時機,因勢利導,恰到好處;適法,講求方法,靈活多樣,生動形象;適度,把握深度,便於體驗。現在的新課程教學理念倡導在“做中學,學中做,問中學,學中問”,情境教學就是要透過創設情境,使學生深入其中、樂在其中,用所學知識來更好地解決問題的方法,積極地探究知識。教師在情境作文指導的過程中,要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很快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和先後順序,從而有效地組織好材料,達到教學的目的。

  比如:教師出示下面這段材料,讓同學們寫一篇議論文,這材料的大意是:一天,有兩個人去買盾牌。一個人站在賣盾人的左邊,說:“這盾是金盾。”一個人站在賣盾人的右邊,說:“這盾是銀盾。”兩人爭得面紅耳赤。這時賣盾人說:“你們兩人都說得不對。這盾既不是金盾,也不是銀盾,它一面是金的,一面是銀的,是個金銀盾。” 在寫作之前,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製造學生思索問題的情境,問學生為什麼同一塊盾牌,三個人的答案不一樣?你們對這個問題應該怎樣去思考?於是同學們議論紛紛,有同學這樣講:這說明幹什麼都要有群眾觀點; 有同學這樣講:做什麼都不要隨便下結論,要深思熟慮,想好了再發表意見; 很明顯,這兩位同學的說法都是離開了原材料,提得不著邊際。 有的`同學這樣提出論點:這說明看問題不應該看正面,而應該看反面。 那麼教師又試問學生:我們看問題難道不應該看到正面,只應該看到反面嗎?這說法當然不正確。 於是又有學生這樣提出論點:這說明看問題既要看到事情的正面,也要看到事情的反面,不要只看到某一個方面,還要看到其他方面,總之,看問題要全面,不要片面。

  二、設定畫面,增添形象情境

  王維詩的風格就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我們寫記敘類的文章也要講究“文中有畫,畫中有文”,也就是說透過你所寫的文章,能不能給人從頭展示一幅什麼畫面,講述一則什麼故事。因此,我們在記敘類的作文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先給學生出示一個畫面,通過幾幅畫面的整合、組織、構造,讓學生充分構思、想象;也可以用實地場境,一方面,做好活動場地的佈置,營造一個形象的氛圍。首先,在活動開始和活動過程中操作等方法,以繪聲的語言、情境渲染、實物演示和動手操作等方法,以激起學生想看看、說說、做做、寫寫的強烈願望;其次還可以充分利用活動在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相結合的特點,帶學生到社會、大自然的情境中,營造學生“仔細看,敢於做,樂於寫”的氛圍。

  情境作文教學,從情境畫面的創設、引入或製造直至其展開,無不滲透著學生的參與,而在參與中進行情感體驗和認知體驗,在體驗中理解知識、深化知識、內化知識結構,其最終目的是踐行知識。其實,從情境的參與開始,我們又已將新的知識納入了自己的知識結構,回味中,我們又不難發現,整個教學過程,我們始終在踐行知識,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詮釋了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師生間就不僅是教與學的關係,而且是協商合作的關係[4]。這正是我們新課程進入教學的今天所倡導的,教師在教學中處於“主導”地位,學生在教學中處於“主體”地位,師生之間在一起是相互學習、相互探究知識的一種新型關係。

  三、創設氛圍,捕捉特定情境

  “寫作既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所以“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5]生活是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源泉。在生活中我們要求學生去捕捉情境,往往使學生思維開闊,產生寫作靈感,在身臨其境的感觸中理解新的事物。

  德國民主主義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關於激勵、喚醒、鼓舞” [6],然而,變化的世界在我們不經意中,時時會觸動我們的感覺細胞,給我們帶來寫作的渴望,我們作為教師就是要善於去捕捉這種情境,抓住這種氛圍,去激勵學生、去喚醒學生、去鼓舞學生,把學生的思緒帶進這種情境之中。因而,美國教育家科勒涅斯說:“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也就是說語文學習的天地有多大,積累的途徑就有多寬,積累的領域就有多廣,寫作的層次就有多深。

  總之,讓我們共同努力,為了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作文之趣、寫作之快樂。讓學生想寫、愛寫、善寫,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讓學生取得了更好的寫作效果。我們在在教學中就應該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能力,才能讓學生多出文章,出好文章。

  參考文獻:

  [1]荊建華 譯 《教學模式》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第123頁

  [2]《中學語文教與學》 2007年第7期,第18頁

  [3]斯賓塞 《教育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62頁

  [4]龔春燕 郎天燕編著《魏書生教育工作者教學藝術》灕江出版社,第78-93頁

  [5]韋志成 著《語文教學情景論》 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8-32頁

  [6]《西方資產階級教育論著選》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367頁

【情境作文教學的訓練方法】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