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行業> 作文教學評課稿

作文教學評課稿

作文教學評課稿(通用11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作文教學評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作文教學評課稿 篇1

  一、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課標》在基本理念部分強調“豐富語言的積累”。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能抓住,指導學生有針對性的有選擇性的寫,讓學生讀中感悟、讀中探索、讀中拓展,豐富語言積累,從而學會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二、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老師能抓住兒童好奇心強的特點,把握時機,把學生帶進喜聞樂見,貼近孩子生活的情境中。例如她在上課時,一開課,讓學生說灰太狼紅太狼的特點,學生因為感興趣發言特別積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話可說。學生在介紹自己的時候,用一些好詞好句,老師能及時適當加以點撥,讓學生注意積累為學生的寫作奠定基礎,而且老師語言樸素,自然得體,學生接受很快,這是一堂值得學習的寫作課。

  三、課前準備充分

  老師在課前準備了自己的下水文,讓學生有型可參,學生克服了作文畏

  難情緒。並且老師在課前收集了一些好詞好句為學生寫作前作好鋪墊。

  四、注重方法指導

  中心句加具體事例,開頭結尾的方法。

  五、最佳化指導,啟用思路

  學生的習作內容具體、生動,有文采,有個性化,這取決於教師點拔的技巧與藝術。這次作文指導課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我想首先得益於老師提供了句式,規範了語言。小學中年級作文教學以片斷訓練為重點。段,是介於“句”和“篇”之間的表現形式。段,在結構方式上有一定的組合規律,包括並列、總分、因果等。句,這一教學環節無不滲透著教師指導學生片斷組合以及謀篇佈局的良苦用心。

  教師成功地引進口語交際。這堂課先口語交際,再習作,融口語交際、習作為一體,激發了學生寫作興趣,開拓思路。說和寫相互配合、滲透。口語交際有效地提升了習作質量。我們知道,說話是從內部語言到書面語言的橋樑。加強學生對口頭語言的訓練,是保證由句列段的過渡乃至完成小學作文教學任務的需要。口頭語言傾瀉於筆端,便是生動的文章。林老師的這節課無不體現著“從說到寫”的這一科學規律。

  六、多元評價,畫龍點睛

  在這堂自由寫話課上,教師始終注意學生說話和寫話的評價,而且評價方式多元,學生與學生互評、教師點評以及師生互評。在評點中,再次讓學生揣摩寫法,感悟本次習作的要領,體驗成功的樂趣,教學效果令人滿意。在課中,我們看到的多是教師的真誠傾聽,聽到的多是教師的熱情鼓勵。教師的尊重促使學生拓展思路,開拓想象,真正還學生“真本性”。林老師在每次學生交流之前,總不忘交代學生認真聽,想想“你覺得哪個詞語用得更精彩?”我們可以看到,課中,學生始終在專心地聆聽同學的說話,始終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同學的發言。學生與學生之間在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相互碰撞的過程中,獲得共同提高。

  作文教學評課稿 篇2

  在平時的聽課學習中,鮮少有關於作文教學的案例。所以這次傅主任《假如我會變》的課堂教學,我懷揣著一份新奇走進了三年級的課堂。

  首先打動我的是上課老師對學生的尊重。每次聽傅老師的課,他與學生之間建立的是對等關係。雖是三年級的孩子,他們仍能強烈的感受並表達出自己的主張,所以人人都有想說的機會。學生對所說的話題興趣盎然,“我要變成麒麟……” “我要變成雲雀……”這一個個動人的想法背後都有非常驚人的理由。

  老師穿插其間,進行適時地點評與誇獎,有不準確也得到了及時地糾正和修改。課的始終,傅老師始終對孩子的表達給予由衷的肯定,因為對三年級孩子來說,你的認可是他以後發展的動力,是他對寫作產生興趣的基礎。我相信積極向上的語言會更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使他們寫出更精彩的作品來。

  待孩子們寫完後,傅老師讓他們拿著自己的作文讀給其他同學聽,集體評點。學生的上臺是對她自己的一種認可,大家對她的肯定性評價,是對她的一種鼓勵,整個展示過程,孩子們始終是處於愉悅狀態的,這是對剛剛作文處於起步階段的孩子寫作信心的一種建立。當然一節40分鐘的作文課,展示的學生有限,我們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我想這種遺憾也影響到了對於學生寫作方法的指引上。因為時間的關係,原本結合習作進行方法點評的教學很難鋪陳開來。當然如果是常規的兩節課的時間會更加充分。

  這節課,對於處於作文教學迷惘中的我非常的寶貴。

  作文教學評課稿 篇3

  聽了幾節優秀老師上的作文課。低年級孩子學寫作文是一個慢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孩子們剛開始學潛詞造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老師系統地,有效地引導,激發寫作的興趣,才能使寫話水平慢慢提高。我感覺作為教師,要給孩子一個提高的過程,進步的空間,不能急於求成。

  這次聽的作文課,感受最深的是,教師善於啟發學生思維,根據範文拓展遷移,並及時評價。每個人都愛聽好話,學生也不例外。無論基礎好壞,都有他的優點,對於孩子說出的好詞好句,我們引導學生們充分發現優點,做良性激發引導工作,互相評論學習,激發學生對現有成績的肯定,確定今後的努力方向。有時候孩子並不能寫出完整的優秀的文章,但個別地方哪怕是一個詞最佳化的,要用淘金法,重鼓勵,讓孩子互相誇獎一番,建立學生的自信心。再注意發現作文中有哲理有創新的地方,給予表揚,幫助學生認識自我,不妄自菲薄。這樣長期以來,學生會放大自己的優點,產生寫作的信心,愛上寫作。作文能力的提高應在形式多樣的訓練中完成。作文訓練要給學生一個廣闊的展示舞臺,作到一讀,二寫,三評。讀是閱讀範文,以為楷模,以資借鑑。寫既是訓練。評是訓練的結果進行評改,評價,總結。

  上課的教師沒有向學生講述許多作文的理論、技法,因為這樣會讓學生感到枯燥而有壓力,失去對作文的興趣。教師從生活實際出發,以自己的實際寫作過程引導學生動筆,讓學生明白作文可以從小事說起,從身邊說起。至於作文是什麼,怎樣才能寫好作文,這些都需學生在長期的作文實踐中慢慢去理解、體會。

  在課堂上,我還發現了一個細節。教師讓孩子說自己的體會。孩子用了當下流行的詞彙說了一句話。雖然不是很通順恰當,孩子們也鬨堂大笑,但老師揪住了這句話裡的好詞,大力讚揚了一番,並引導其他孩子評論和修改,把這個句子改得完美起來。作文課上得輕鬆愉快,孩子們說得興趣昂然。這樣的課堂下教出來的孩子,怎麼會不喜歡寫作文呢?

  作文教學評課稿 篇4

  一、一粒粒珍貴的微塵。

  今天王老師所提的“每日簡評”,就像是剛才這個故事中一粒粒珍貴的微塵。說它“微”,是因為它著實小,篇幅小:小到就幾行字,幾句話。角度小:無非是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小事。它們就像是微塵,卻又那麼珍貴,我們都知道,現在學生一上作文課就頭疼,單純的技巧指導,根本聽不進去;讓學生看範文,然後改頭換面、剪剪貼貼,似乎是某些老師不得已的“絕招”,這種“作文課”讓老師和學生都痛苦不堪。作文教學要走出困境,首要的問題是讓學生能夠寫得出,是“寫”得出而不是“擠”得出。要讓文字自然地、流暢地從學生筆端如溪水般汩汩而出。“每日簡評”就是最初的積累,不必給他們定那些條條框框,只要能寫出真實的生活、真實的感受即可。因此,許多本來會隨風而逝的靈感,因為有了隨時、隨地、隨意的記錄而被捕捉下來。就像王老師說的:可惜啊,那時候的我,沒有及時把這些好玩的、快樂的、興奮的,甚至難受的、緊張的……事記下來,這些事發生過,但是現在的我已經很難記起來了,我度過了童年,可是,我卻覺得我似乎失去了童年,這是一件多麼可惜的事。但是,有件事,我們正在做,寫每日簡評,解決“源頭”的問題,然後再對這些原始的素材進行裁剪、補充、連綴,由量的積累,產生質的變化。“每日簡評”這一粒粒微塵,必將積攢出一朵金薔薇。

  二、一雙雙清澈的眼睛

  我們老師常常把 “寫具體”“寫生動”“有條理”“結構完整”之類作為教學的首要目標,因此,學生學得枯燥乏味。其實對小學生來說,“寫什麼”才是第一道門坎。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寫作無非是要再現生活,再現怎樣的生活,是不是所有的都要上去呢?教師之於學生的作用,無非就是幫助他們成就一雙雙清澈的眼睛。剛才王老師花了比較長的時間指導“每日簡評寫什麼”,進行寫作內容的分類,就是在幫助學生練就這一雙雙清澈明亮的眼睛。

  這清澈的眼睛能準確敏感地選擇記錄當天最值得記錄的人、事、物。這些可以是家庭的,也可以是社會的,放開他們思維的手腳,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發現生活,體驗生活,

  剛才王老師說:我教給你們一個發現的方法。閉上眼睛,從早晨往後回憶,或者從此刻想到早晨,一節課一節課地想,一個課間一個課間地想,一個遊戲一個遊戲地想一個爭吵,一個爭吵地想。這樣的方法,看似讓學生閉上眼睛,實際上是讓學生睜開了發現的雙眼。

  三、一顆顆思考的心靈。

  2011版《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實施建議”中這樣表述:“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 寫作,對學生來說,除了鍛鍊“心靈敏感力”外,還要有一種“現象思辨力”。

  如今,小學生的習作令人擔憂,有的言之無物,內容空洞;有的言之無序,信馬由韁;有的言之無情,不能“我手寫我心”;有的言之無趣,滿口“大人腔調”,他們就是不能說自己的話。每日簡評,除了記錄,還有一個“評點”,這個是非常重要的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一種過程表述。

  學校是學習的,人生是享受的。——瞿辛陽

  我今天真開心,因為我學會了洗紅領巾。——沈昱欣

  聽了以後,我覺得以後要多用廢品做有用的東西,絕對不浪費。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辨力在發展,作文走進生活,孩子們放開手腳,開放思維,才能自由表達,真實表達,有創意地表達。

  從很多孩子怕寫作文的現狀來看,幸福和寫作似乎是不可能牽手的,但是,敘事評價的嘗試,讓幸福和寫作牽起了手,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夠自由地表達,幸福地寫自己的生活。因此,就像課題說的,留下珍貴的童年,每位同學都有一個永不消失的童年。我覺得更重要的不光是留下了什麼,而是透過這樣的課題研究,我們的孩子帶走了什麼。

  作文教學評課稿 篇5

  聽了張老師執教的作文指導課《動作描寫》,我感觸很深。下面我談一下自己的點滴看法。

  一、目標明確,重點突出

  張老師都能充分把握本次作文課的教學目標:動作描寫。圍繞這一教學目的所展開的各個環節設計很精巧,也很受學生、老師的喜歡。

  二、匯入設計新穎

  張老師根據農村學生的特點,讓一個高個子男生到講臺前 “吃桔子”匯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其餘學生觀察該男生從走上講臺到吃完桔子的整個過程。老師特別強調抓住動作來寫。

  三、老師指導巧妙,啟用思路

  作文課,許多學生總感覺無從下筆,不知道寫什麼,不知道從哪兒下筆。針對這些學生的困惑, 張老師在本課教學時,把重點落在了“如何進行動作描寫”上。張老師層層鋪墊,步步引入,因此學生也就有話可說了。學生的寫作慾望被調動起來了,一切準備工作就緒,老師放手讓學生把觀察的動作用語言表述出來。

  四、教學過程井然有序

  教師的語言精練,教態自然,親切、大方。評價語言豐富。整節指導課的教學思路清晰、條理分明、重點突出。為學生今後的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整個教學設計,每個環節,都是教師的精心設計。目的性強,構思巧妙。

  作文教學評課稿 篇6

  今天,聽了朱老師指導的《想象作文》,我想了不少。首先,他選的這個課題對於寫作教學來說是一條新思路,以後可以在自己的教學中實踐操作。整堂課聽下來,思路還是蠻清晰的。開始呈現作文開頭一句話:“一天,小王遇到了一件蹊蹺的事……”,接下來就是讓學生大膽想象,各抒己見。這裡,朱老師及時地將學生的想法實行歸類並呈現在黑板上,這樣大家的想法就一目瞭然了。這一點比較好,可以借鑑學習。這時,學生的反應是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是熱烈的!只是,在讓學生去大膽想象的同時,教師並沒有任何地要求和限定,對於七年級學生而言似乎很難握好度。後來出現許多比較另類的想法,讓人不免得擔心學生會不會將大膽想象等同於胡思亂想。我的想法是在這裡教師應該說明想象的要求以及採取一些導向性的提議。

  接著,朱老師引導學生逐個排除了剛才列舉的內容,最後在“狗生貓”與“穿越時空”兩個裡面進行選擇。最後選定的是“穿越時空”。這裡,我存有疑惑,在引導學生排除時應按什麼標準為好呢?選定的內容到底是不是完全應該由學生隨機生成的呢?教師是不是應該有大方向的引導呢?還有,我們本節課的寫作意圖應該是什麼呢?

  接下來,朱老師讓學生們寫下自己最初的想法,完成第一稿。規定時間到了,他讓學生展示了自己業已完成的文字片段,讓其他學生提意見,當堂修改。

  作文教學評課稿 篇7

  今天,聽了董老師一節《扮亮語言》的作文指導課,這是一節紮實有效且有特色的課,深感從中受益多多,下面僅從三個方面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 本節課“以學定教”的理念得到了很充分的體現。老師以學生的閱讀積累:《老王》《背影》《又是一年粽米》等經典片段的再現,引導學生從中感受、總結其中在“扮亮語言”方面的技法;又以學生佳作中的精彩片段引導學生欣賞體會在語言表達方面的妙處;最後在升格練習環節,老師依然從學生習作中挑選了典型病例,引導學生進行升格訓練。整堂課,老師以學情為教學的起點,學教相容,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一步一個臺階往上攀,學有所悟,學有所獲。

  二、 本節課在“三學迴圈”的模式建設方面作了積極有益的探索。在“議學”“悟學”環節,改變了以往“議”“悟”截然分開的模式,採用邊議邊悟邊練,議悟迴圈反覆螺旋上升,顯得靈動而不僵化,體現了教學的智慧。

  三、 讀寫結合相得益彰,學以致用紮實有效。老師在方法感悟這一環節,所引的材料十分精心,皆為閱讀教學中的名家經典片段,打通了閱讀與寫作的聯絡,讀寫結合相得益彰;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小結語言表達的技法,每一個方法小結之後,老師都引導學生運用感悟到的方法進行升格訓練,學生實踐充分,學以致用紮實有效,收到了良好效果。

  當然,課堂教學永遠是殘缺的藝術。我覺得作為“三學迴圈”教學模式下的示範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引發探討:

  1、如何正確處理教師的講與學生的練的時間分配問題。

  2、“匯入”部分內容與下面教學內容聯絡不是很緊密,可考慮刪去,這樣內容就更集中。

  3、作文教學過程中是否需要小組“合作學習”,如何恰當的運用“合作學習”;學生練習時,是否需要先討論再自已操練。

  以上只是個人粗淺看法,不當之處,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作文教學評課稿 篇8

  今天有幸來到沂南四小進行了品社學科的培訓學習活動,學習了朱洪福老師的《讓學生從“生活地理”中來到“地理生活”中去》—品德與社會中“地理與環境”題材教學策略,從策略解讀中知道了什麼叫地理、為什麼要學地理、地理題材設定的目的以及小學品社課中所涉及的內容等以後又給我們詳細的講解了品社課的教學策略,讓我更加熟練的瞭解到了品社課的上法。然後觀看了《生活在世界各地的華人》、《破碎的山河》兩節多媒體教學錄影。下面,我就《破碎的山河》一課發表一下我的個人看法。

  《破碎的山河》一課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的一課,教師王小峰帶領同學們一起圓滿的完成了這一節課的教學,教學目標具體、明確,符合課堂標準要求、教材和學生的實際。重難點的提出與處理得當,符合學生的實際。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合理的呈現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知識水平,具有科學性、邏輯性。體現用教材教,把我教材內涵,善於挖掘教材資源,用活材料;分量適中,容量適度。教學過程思路清晰,課堂結構嚴謹,教學密度合理;師生共同創設學習環境,探究活動有較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生動活潑,紮實有效;圍繞教學重點有效展開,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情境,問題設計有針對性、探索性、展示性和延伸性;體現知識形成過程,結論由學生自悟與發現。教學方法靈活運用了臨沂市小學課堂教學策略。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注重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尊重學生的發現,並做合理的處理;注意面相全體,調動、尊重學生的積極性,關注學生參與面和個體差異,關注學生個性發展;密切聯絡實際,重視培養學生的品德和科學素養,注重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動機、興趣、習慣、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妥善處理學生出現的意外情況;充分利用校內外資訊資源,合理、充分、正確利用現在教學手段。

  教學效果是在向40分鐘要質量,能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哦,注重新的課堂生成;課堂體現民主、合作的特徵,學生學會學,尊重學生,師生平等,氣氛融洽;學生思維活躍,積極體現參與活動,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有發展。教師素質很好,用普通話教學,語言規範簡潔,生動形象;學科素養良好,教學基本功紮實,素養全面;教態自然、端莊大方,語言有親和力與凝聚力,師生關係和諧。

  作文教學評課稿 篇9

  首先,本節課教師能根據低年級兒童喜歡小動物的心理特點,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貫穿全課,極大地吸引學生參與探索活動。如:以格林童話主人公小熊嗒嘀嗒情景引入分蘋果;以打老鼠遊戲進行鞏固練習等。其次,教師注重讓學生透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主動探究新知,並結合師生互動小遊戲在學生學得有效又有趣。第三,教師能把新知識化解為幾個梯度逐步展開,把新知識與舊知識緊緊相扣。如,匯入環節的學生手中有幾個蘋果圖片有的不足10個,教師追問再拿幾個就10個,以此滲透10的組成,為新知識的探索做好鋪勢,如對10的組成幾種分法也由集體模仿到獨立,嘗試到發現規律,逐步推進,建構數學模型。第四,郭老師注重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多次指導學生說完整話,培養學生說數學的能力,藉此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表達能力;多次指導學生注重寫字姿勢,表揚學生聲音響亮,指導正確發音“十”讀“Shí”。

  幾點建議:

  ① 在出示幾組10的加減法算式讓學生髮現規律這一環節,教師留給時間思考太少,顯得教師太急燥了。“以生為本”的理念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實,在這個很有數學探索價值的環節,教師可放手讓學生思考、交流、總結,而不是怕後邊的練習無法全部完成,蜻蜓點水,一帶而過。課堂上有限的40分鐘是應該給學生探索有價值的數學問題,還是完成教師課前預設的每個練習,在課改回歸理性的今天,教師應知道如何選擇。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更是對教師教學機智的考驗,同時也能體現教師是否真正領會新課改理念,是否以理念指導課堂教學。

  ②本課課末有連續5個的練習應用,形式活潑多樣,生動有趣,但因為時間緊迫,教師為了完成全部練習,如似趕場子。練習重要的是應紮實有效,如本末倒置,反而會顯花哨、繁雜。

  ③評價語言較為單一,全課中對學生的回答,教師有8次給予“聲音響亮”的評價。我個人認為,數學課堂上的評價語言除了生動豐富外,要體現數學味,要有針對性,既能激勵又能導向。

  一、《搭配中的學問》

  陳丹鳳老師與何立娜老師執教同一課題《搭配中的學問》。下面我就談談聽完這兩堂課後的一些思考。

  第一,兩位老師都能創造性使用教材,創設生活問題情境,喚起學生已有經驗,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標準》中指出:在數學實踐活動中,要從學生身邊的行為、自身活動出發,激發學生對活動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才能使他們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實現數學的應用價值,同時達到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目的。這兩節課中,兩位老師從設計搭配衣服的情境引入,再到午餐菜式搭配到遊玩線路等一系列與學生熟悉生活情景中,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培養了參與意識和探索創新精神。

  第二,兩位老師的課堂設計,環節清晰,層次分明。從依靠實物圖片表示到連線表示到符號表示,促進了學生對數學抽象模型的自主建構。相比之下,陳老師設計了以“笑笑一天的活動”為主線的搭配活動,過程更為流暢,思考探索的過程更為連線。

  二,如果說課堂預設的方案凝聚者執教老師背後團隊的集體智慧,

  那麼對課堂上生成的處理才顯現出一位老師的真功夫。我認為對課堂生成的處理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及時調整教學方案,二是評價。我記得吳正憲老師說過:“課堂上老師怎麼評,學生就怎麼走。”教師好的評價可從激勵學生向更積極主動地探索數學知識,可以提高對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數學的信心。但這兩位老師在課堂上評價做得不夠,語言籠統空泛,而且有的學生非常好的發言,教師也棄之不理趕緊丟擲下一個問題。如陳老師在課上有這麼一段:老師要求學生用連線表示2件上衣和3件褲子的搭配,請了一名學生A上臺板演,這名學生未能按上衣或褲子的順序逐一搭配,出現了混亂。生A歸位後,老師問:哪位同學說說她剛才是怎樣連的?生B回答時把自己的方法說了一遍(有序),師未做任何評價又問:“剛才上臺的同學是怎樣連的?”又請生C來回答。顯然生B的發言答非所問,但她連線的方法是很有序的,表述也很清晰,我建議老師可這麼評價:你這樣連線很有序,這樣連不會重複也不會遺漏。要是上臺的同學能像你這樣就不會出現那小問題了,下面的同學誰知道臺上的同學出現了什麼小問題了。這樣既重申的搭配中應注意的問題,肯定了生B,又含蓄地指出生B回答的並非教師所提問的。等生C指出生A的小問題之後,教師可再次評價生C同學非常用心學習,能關注到其他同學,同時我們也謝謝生C同學,你出現的這個小問題,讓我們更懂得如何有序地搭配。

  以上是我對這三堂課的幾點看法,不成熟之處請專家老師們多多指正。

  作文教學評課稿 篇10

  聽了鄭老師的作文指導課《童年趣事》, 深深地體會到:習作指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從“內容”入手,開啟學生思路,而不是大講寫法,使人人都找到想寫、要寫的內容,如果一上來就用範文開路容易束縛學生,作文開始宜“放”,有人對自由表達用了個形象的比喻,叫做“你放手,他就飛”,教師只有大膽放手讓學生說,學生才可能“飛”起來。

  同學們在七嘴八舌的“說”中,使“材料—語言—思維”呈動態積累,使思路清晰、外化活躍,學生樂於表達,易於動筆,促進了寫的醞釀,作文不是平淡的乾巴巴的訴說,而是學生特定情景下內心的真實寫照,有所聞就會有所思,有所思就會有所情,有所情就會有所文,藉助作文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凸顯喜怒哀樂,應是我們作文教學追求的高階形態。

  透過所說材料,學生弄清楚了所謂趣事,一是充滿快樂的開心事,二是天真幼稚的傻事。所選的事情有的可以反映童心之趣,有的可寫行為之趣,也可以寫語言之趣。或者性格之趣。讓學生明白要緊扣“趣”字選材,把人物當時的動作,語言,心理活動寫出來,這樣就能寫生動,寫具體。這樣適時的降低了難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話可說,有趣事可寫。即使是學困生,雖然語句有的不通順,但事情卻真實有趣,確實是童心的表白,童情的宣洩與流露。聽著學生異彩紛呈的構思,天真有趣的傻事,把在場的師生逗得捧腹大笑,我想這樣寫出的作文,老師批改起來也是一種享受吧。

  另外我還有一點自己不成熟的建議:

  一直以來範文該不該出示,在寫之前出示好還是寫完之後出示好,一直是人們爭議的話題。我自己認為:範文的出現,對於一些學困生和中等生,起個引領作用,他們在茫無頭緒不知如何下手之際會根據教師出示的範文,開啟思路,明確怎樣安排詳略,怎樣扣題寫。但是對於一部分寫作水平較高的同學而言,完全沒必要。如果一上來就用範文開路,容易束縛學生思維。

  我就想:如果我們每次作文課都能這樣以情喚情,開啟心扉,暢所欲言,我們的作文課將永遠陽光燦爛,充滿歡笑!

  作文教學評課稿 篇11

  今天,徐老師執教了初二第二單元作文《尋覓春天的蹤跡》寫作課。整節課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啟發學生去發現春天,訴說春天,描繪春天。本節課給我感觸較深的有以下幾個環節:

  一、匯入自然,富有詩意。徐老師引用名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富有詩意。

  出示圖片:校園春景,運動會場景,讓學生感悟春天,回顧這個不同尋常的春天所發生的事情,然後請學生用一兩句話描繪自己眼中的春天,自然匯入,學生思考寫作素材,併為後面的寫作環節做口頭訓練。

  二、對學生的評價語言精闢,優美。對於學生的口頭描繪,徐老師給出這樣的評價:“在你眼中這是一個詩意的春天”,“在你眼中,這是一個團結的春天”,“在你眼中,這是一個真誠的春天”,及時給予學生鼓勵和肯定,評價語言精練,概括性強。

  三、對作文題目進行審題指導,引導學生確定不同作文題目的不同側重點。使學生明確“我眼中的春天”側重寫景,“在這個不尋常的春天裡”側重記事。

  四、引導學生賞析名家名作,從中學習寫作方法。

  從朱自清的《春》,宗璞的《紫藤蘿瀑布》中讓學生學習到寫景文章要注意:

  1、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描繪景物,可以讓景物更加生動

  2、注意詞語的精雕細琢

  3、抓住景物特徵細緻描繪

  賞析“綠絲帶”片段,描寫運動會的片段,引導學生明確寫“在這個不同尋常的春天裡”要:

  1、結合題眼

  2、情景理的融合

  3、記敘要結合自身經歷

  4、要注意品悟生活

  這些寫作方法的指導精準到位,有助於學生思維的開闊和寫作水平的提高。

  對於本節課的建議:

  1、對於第二個作文題目的片段賞析,所選取的“綠絲帶”片段材料稍有難度,應當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

  2、短短40分鐘的作文課,給學生的展示環節留下了遺憾,學生沒有互相交流的時間,如果能給學生留出組內作品交流、組員相互修改,效果會更好,學生的積極性也許會得到提高。

  聽後反思: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的一大難題,聽了徐老師的課,收穫很多: 徐老師授課語言精練優美,對學生的評價充滿智慧,對學生的寫作指導系統精到,這些環節值得我認真學習和研究。

  另外,如何提高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有效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

【作文教學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