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場人生> 電影人生觀後感

電影人生觀後感

電影人生觀後感

  電影人生主要是圍繞著一個窮困的鄉下知識分子高加林與兩位女子的感情糾葛,以及他在人生選擇問題上的矛盾心理。 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電影人生觀後感,相信能帶給大家幫助。

  電影人生觀後感一

  第一次看電影《人生》,是上中學的時候。那時的我,年少無知,懵懵懂懂,對許多看過的電影早已淡忘。但看完電影《人生》,卻感受到從未有過的震撼……

  忘不了巧珍的溫柔善良,她的勤勞樸實令人讚歎,為了不讓高加林難堪,她主動幫他做著做那,任勞任怨;

  忘不了巧珍的多情純潔,她對美好愛情的嚮往讓人感傷,無奈他嫁時,紅蓋頭下頻頻回望的含淚的雙眼,令人心酸;

  忘不了一曲《叫一聲哥哥你快回來》,那一聲聲深情的呼喚,至今仍在耳邊迴盪……

  因著一份厚重的記憶,我又一次看了電影《人生》,體味著其中的苦辣酸甜……

  鏡頭在陝北特有的黃土地、曲折的山路以及一片窯洞式的貧瘠的山村中開始了“高加林” 和“劉巧珍”的愛情故事和人生的選擇!加林高中畢業回到村裡當上了小學的教師。好景不長,加林就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頂替了,這時,加林不得不回到了土地,但這是他不願意的,他覺得自己有文化有知識,不該在黃土凹裡呆一輩子。正當他失意甚至有些絕望的時候,善良美麗的巧珍闖進了他的生活。劉巧珍沒有文化,真心真意地愛上了加林。她的愛質樸純真,她以她的那種實際的做法表達著她的熾烈的愛。而隨後,機遇再一次降臨到在了加林的身上,他終於真正的回到了城市。

  城市生活給了高加林大顯身手的機會,他遇到了他的同學黃亞萍。與巧珍相比,黃亞萍是位現代女性,她也對加林產生了愛,他們相同的知識背景,感興趣的話題讓他們走到了一起。同時,生活也讓加林進入了一種艱難的選擇之中。亞萍已經是有著家室的人,但是亞萍給於加林的承諾是可以讓她父親給加林一個很好的工作。在經過反覆考慮後,他接受了黃亞萍的愛,決定一起生活。這確實是一個“不幸的決定”。

  好夢難圓。高加林以託關係走後門的事被亞萍的婆婆告發,此時的加林不得不重新回到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負如同過眼雲煙難以挽留了。而此時巧珍也已經嫁給了別人……

  高加林和巧珍的愛情悲劇,或許早已註定。有文化的高加林始終想的是怎樣走出貧瘠的山川,而高加林接受巧珍,更多的原因有可能是出於他的困頓和失意。困境下的愛情,往往徒有其形而無質。精神世界裡的差異是他們之間最大的障礙。試想一顆總是在想著怎麼才能飛得更遠的心,又怎麼能與“生了幾隻豬崽又死了幾隻”這般平淡的生活心心相印呢?他想要做的事,也許就是做一隻“翱翔的大雁自由的去愛每一片藍天”。(我願你是隻翱翔的大雁自由的去愛每一片藍天。——亞萍寫給加林的詩)

  愛情是無常的,幸福卻是真實的。對於巧珍來說,馬拴的一句話 “ 我一輩子就是當牛做馬,也不能委屈了你。咱鄉里人能享多少福,我都要叫你享上…… ” 這樣的求婚誓言能算海誓山盟嗎?以前在雜誌上看到說西方國家結婚的時候新郎會在教堂裡對新娘說:我們的愛能走多遠,我就會有多忠誠,我們的愛能到我們分手,我會願意知道你不願意為止。相比之下是不是有一點平淡呢?但這何嘗又不是一種真正的幸福?幸福千千萬,存於心而不是顯於形。對於高加林來說,也許是做了場好夢,猛摔下來。他不該惋惜失去的愛情,他的愛情不在這裡。可是,一個“愛”字又該怎麼寫? 我苦苦思索……

  閉上眼,高家林端著饃筐慌忙地走過,睜開眼,騎毛驢、蓋紅紗的劉巧珍在淚光中頻頻回頭。

  我看了難受,為巧珍那真誠的、無私的愛而難受。 20 多年了,《人生》還是以這樣刻骨銘心的方式,屢屢帶著一些木紋樣厚重的記憶回到人們眼前,最終留給了我無盡的思考。就像當加林知道巧珍已經嫁人而自己一無所有要再一次回到農村的'時候,是不是該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呢?

  看過這部影片,帶給我人生中第一次強烈的生命震憾!它第一次將命運的選擇擺在眼前,讓你體驗選擇的痛苦與艱難,更讓你體驗命運的無奈與辛酸。只有看過它才能理解人生的苦澀,令你變得更成熟。看到它,就讓我想到無數擁有夢想的年輕人,在實現夢想的掙扎中,面對一次次的選擇,會不會因為有了多樣選擇而蹉跎流金?如今,怎樣評價那種沉重和深沉,我只能沉默不語,如同最後黃沙路上慢慢走著的主人公 —— 與整個人生漫無盡頭的憂鬱相比,其它的一切都是過往雲煙。

  我忽然想,如果高加林不被舉報,繼續有一份很好的工作,並順利地和黃亞萍結婚,他會幸福嗎?他會不會時常想起深愛著他的巧珍?會不會有著深深的失落和遺憾?結果似乎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是,影片似乎也給了我們答案:當他被舉報沒有工作時,他把巧珍為他納的鞋子拿在手裡,仔細的撫摸著,伏在桌上抽咽;當黃亞萍去找他,哭著說要辭去工作和他在一起,他卻說了一句:憑心而論,我更喜歡巧珍……這到底是他因為不能待在城裡的無奈的說法,還是他發自心底的心靈感悟?我們不得而知……

  是啊,那個時代,那個環境,那種心情,我們還能說什麼呢?逝者如斯,往者已矣,留給我們的,除了種種遺憾,還有苦苦思索。所以,影片永遠定格在高加林回村的畫面上,看著腳下曾經熟悉的土地,想著前路漫漫,愛情是什麼?幸福在哪裡?人生的路在何方……

  電影人生觀後感二

  清晰的記得我看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那時正讀高二,我從繁忙的功課中偷閒也要堅持讀完這本書,自從看了第一次,便一發不可收拾的迷戀上了這本小說。常常會被故事中的主人公孫少平和孫少安的曲折人生遭遇所震撼,被他們不甘於向人生低頭,勇敢挑戰命運的精神與氣魄所深深震撼。透過他們的人生經歷,我看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悲喜無常、冷暖交加,聽到了人生的無奈與嘆息。感懷於主人公在捉弄人的命運面前即使頭破血流,也要努力奮鬥的堅強意志。

  說到路遙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很多人不由自主的會聯想起他的另一部著作《人生》,也是講述一位陝北青年一生的奮鬥史,這兩部著作有許多相似之處。《人生》主要是圍繞著一個窮困的鄉下知識分子高加林與兩位女子的感情糾葛,以及他在人生選擇問題上的矛盾心理。

  剛剛看完了電影版的《人生》,內心久久不能平息,似有一塊海綿堵在胸口,急於想尋找文友訴說我心中的千百感慨。高加林作為一名高中畢業生,畢業後在鄉村教書,不幸被大隊支書的兒子所頂替職位,不得以淪為農民。在不公的現實面前,高加林無人傾訴,想要告狀,卻沒有人敢出來為他撐腰,親眼看著自己多年的奮鬥成果化為煙影,心痛、委屈、憤怒,有誰理解?一個青年的夢想在剛剛長出嫩翅時,就被獵手無形的扼殺在搖籃裡,有誰理解?有誰能感同身受一腔熱血被寒冰封凍的滋味?沒人懂得。

  高加林的痛有個人一直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她就是從小時候開始起就一直默默地關注著他、深愛著他的巧真,一個大字不識一個的山姑,一個上地幹活經常哼著陝西民歌信天游《走西口》的純真樸素姑娘。高加林做教師時,她心裡不敢奢求與他結合,當聞說他一直心愛的男子淪為農民的時候,她既為他感到難過,又有點竊喜自己有機會與他相愛,有時候,人的內心就是這樣矛盾不已,同情中混雜著自私。他看到心愛的男子操起了對他來說很陌生的農活,看著他嬌嫩的身軀在烈日下流汗,望著他滿腔的抱負無處施展,只能向沒文化的山裡人一樣幹著苦力,巧真心疼他心疼的連心夜裡也在為他抽泣。她在他最需要愛的時候大膽的站在他面前,向他表達了自己對他的痴情與真愛。她願意自己在田裡幹農活,讓高加林呆在家裡休養,她心甘情願的為了面前這位男人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他好,她才心安。

  巧真對高加林的好,相信每一個認真讀過《人生》或是看完電影三部曲的人都能夠真切感受到,她的痴情與付出是無可置疑的。一個沒有接受過文化教育的鄉村姑娘,她不會寫字,不會作詩,更不懂得什麼政治人文,但她的愛是那樣的真誠感人,她的溫柔體貼通情達理是自古以來中國優秀女子的集中體現,她無愧是良妻的典範,男人的賢內助。是誰偷偷把自己親手種的芋頭塞進了他的籃子?是誰善意的謊言幫他掙得了饅頭錢?是誰不辭勞苦的看望縣城裡的男友噓寒問暖?又是誰把最暖和的羊皮毯子和最新的被褥送到了心愛人的手中?是她,是她,就是她,巧真,一個為愛執著為情所困傷自己最深的傻女人,即使高加林背叛她後,她姐姐想要替她出氣時,她還是千方百計的護著高加林,她說:你傷害他,就是在挖我的心。這是怎樣的一種愛,可以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如果這還算不上愛情,算不上真愛,我想世上真的很難再有超越這種愛存在了。如果你一生有幸能遇到一個這樣愛你的人兒,這真算得上是上天的恩賜,問世間真愛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如果你有幸遇到那個真愛你的人,請好好珍惜她,因為緣分稍縱即逝,人生捉摸不定。要想人生不後悔,唯有珍惜眼前人。

  可是,人生的十字路口高加林賭輸了,他輸給了名利、輸給了感情、更輸給了自己。他經過內心的掙扎後還是選擇了向名利妥協,為了一個飄渺不定的夢他親手斷送了愛情。他放棄巧真選擇了條件優越的初中同學黃麗萍,一個他在感情上並不是特別喜歡語言上談得來,家庭優越的城市女子,她幫助高加林到縣裡廣播站工作,高加林本以為脫離了農民的身份就可以與這位家庭顯赫的貴族小姐走到一起,誰想,一般有地位的城市家庭父母是無論如何也不會讓自己的女兒嫁給一個地位低下的農民知識分子的,門當戶對歷來是婚姻中的一道很難邁過去的門檻,灰姑娘與白馬王子的生死戀、浪漫愛情也只可能在影視裡,小說中上演。當組織上查明高加林是透過不正當的途徑進城的,他被取消了公職,重又打發他回到農村。這時,即將遷居南京的黃亞萍也與他分手,遭遇心靈創傷的巧真則早已嫁人,高加林失去了一切,孑然一身回到農村,撲倒在家鄉的黃土地上,留下了痛苦、悔恨的淚水,(引用)但清醒時為時已晚,痛哭又有什麼用呢?苦苦追求一生,他還是沒能步出農村,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劇?還是人生的悲哀?還是命運的悲劇?自有後人評說。

  高加林與巧真的悲劇是在警告我們兩個不同文化層次的人是無法走到一起嗎?還是在說作為一名無論從出身還是文化都是弱勢群體的女人根本就沒有獲得愛的權利?還是在向我們訴說著《致青春》裡“誰先愛,誰就輸了”的辛酸?她們的有緣無分,緣外生枝註定無份的結局,是在揭露無情的人生、殘酷的現實嗎?不懂,不懂,真的好難懂。

  電影中的高加林給我的感覺是他在感情裡太過被動,無論是他與巧真的戀愛,還是與黃麗萍的之間他都缺少男人應該具有的主動、勇敢、自信。他空有一腔熱血,懷揣遠大的理想,卻在農民的身份面前邁不開腳步。他無法讓自己真正與農民的自卑分開,即使他在城裡工作後,心中矛盾重重,不敢轟轟烈烈的去愛,去恨。在他身上折射著當時底層知識分子的生存困境與內心矛盾掙扎。許多讀者都希望高加林能夠成功,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能夠在這個社會上找到他的真正立身之地,可以一展鴻鵠之志。可是,路遙為什麼要書寫一個令人悲痛的結局,這很值得我們去深思。無奈事實也許就是這樣,甚至比這更加悲哀。至少我們憐惜的巧真遇到了一個心甘情願為她付出的人。這大概就是上帝的仁慈之處吧!他會在你愛到心碎的時候為你護送一位天使去呵護你,但願世間因果如此。

  人生究竟是要追尋什麼呢?是金錢,榮譽,名利,還是無法觸控的真愛?還是要不斷改變什麼?看完《人生》,一系列關於人生的疑問都變成了一個個的大問號在腦海中一遍遍浮現、閃動、跳躍,聰明的你,能告訴我一個明確的答案嗎?我想很多人都不會有定論,人生未完,人生在延續,人生的疑問也永遠不會消失。也許,人生就不應該問為什麼?因為每個人都擁有不一樣的人生,人生沒有答案。

【電影人生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