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其他> 描寫山的散文

描寫山的散文

關於描寫山的散文3篇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語出《詩經·小雅·斯干》。那關於描寫山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關於描寫山的散文,希望你們喜歡!

  經典散文1:山

  最近有幸,連讀兩本出色的新詩。一是夏菁的《山》,一是楚戈的《散步的山巒》。兩位都是愛山的詩人。詩人哪有不愛山的?可是這兩位詩人對於山有不尋常的體會,瞭解與感情。使我這久居城市樊籠的人,讀了為之神往。

  夏菁是森林學家,遊遍天下,到處造林。他為了職業關係,也非經常上山不可。我曾陪他遊過阿里山,在傳說鬧鬼的賓館裡住了一晚,殺雞煮酒,看樹面山(當然沒有遇見鬼,不過夜月皎潔,玻璃窗上不住的有剝啄聲,造成近似“咆哮山莊”的氣氛,實乃一隻巨大的撲燈蛾在撲通著想要進屋取暖)。夏菁是極好的遊伴,他不對我講解森林學,我們只是看樹看山,有說有笑,不及其他。他在後記裡說:“我的工作和生活離不開山,而爬山最能表達一種追求的恆心及熱誠。然而,山是寂寞的象徵,詩是寂寞的,我是寂寞:

  有一些空虛

  就想到山,或是什麼不如意。

  山,你的名字是寂寞,

  在我寂寞時念你。”

  普通人在寂寞時想找伴侶,尋熱鬧。夏菁寂寞時想山。山最和他談得來。其中有一點泛神論的味道,把山當做是有生命的東西。山不僅是一大堆、高高一大堆的石頭,要不然怎能“相對兩不厭”呢?在山裡他執行他的業務,顯然的他更大的享受是進入“與自然同化”的境界。

  山,凝重而多姿,可是它心裡藏著一團火。夏菁和山太親密了,他也沾染上青山一般的嫵媚,他的詩,雖然不像喜瑪拉雅山,不像落磯山那樣的岑崟參差,但是每一首都自有丘壑,而且蘊藉多情,格律謹嚴,文字洗煉,據我看像是有英國詩人郝斯曼的風味,也有人說像佛勞斯特。有一首《每到二月十四日》,我讀了好多遍,韻味無窮。

  每到二月十四,

  我就想到情人市,

  想到相如的私奔,

  範侖鐵諾的獻花人。

  每到二月十四

  想到獻一首歌詞。

  那首短短的歌詞

  十多年還沒寫完:

  還沒想好意思,

  更沒有譜上曲子。

  我總覺得慚愧不安,

  每到二月十四。

  每到二月十四,

  我心裡澎湃不停,

  要等我情如止水,

  也許會把它完成。

  原注:“情人市(Loveland)在科羅拉多北部,每逢二月十四日裝飾得非常動人。”我在科羅拉多州住過一年,沒聽說北部有情人市,那是六十多年前的事了(一九六零年時人口尚不及萬)。不過沒關係,光是這個地方就夠引起人的遐思。凡是有情的人,哪個沒有情人?情人遠在天邊,或是已經隔世,都是令人悵惘的事。二月十四是情人節,想到情人市與情人節,難怪詩人心中澎湃。

  楚戈是豪放的浪漫詩人。《散步的山巒》有詩有書有畫,集三絕於一卷,楚戈的位於雙溪村絕頂的“延宕齋”,我不曾造訪過,想來必是一個十分幽雅窮居獨遊的所在,在那裡:

  可以看到

  山外還有

  山山山山

  山外之山不是隻露一個山峰

  而是朝夕變換

  呈現各種不同的姿容

  誰知望之儼然的

  山也是如此多情

  謝靈運《山居賦》序:“古巢居穴處者曰巖棲,棟宇居山者曰山居??山居良有異乎市廛,抱疾就閒,順從性情。”楚戈並不閒,故宮博物院鑽研二十年,寫出又厚又重的一大本《中國古物》,我參觀他的畫展時承他送我一本,我拿不動,他抱書送我到家,我很感動。如今他蒐集舊作,自稱是“古物出土”有詩有畫,時常是執行書之筆,寫篆書之體,其恣肆不下於鄭板橋。

  山巒可以散步嗎?出語驚人。有人以為“有點不通”,楚戈的解釋是:“我以為山會行走??我並不把山看成一堆死巖。”禪家形容人之開悟的三階段:初看山是山、水是水,繼而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終乃山還是山、水還是水。是超凡入聖、超聖入凡的意思。看楚戈所寫“山的變奏”,就知道他懂得禪,他不僅對山有所悟,他半生坎坷,嚐盡人生滋味,所謂“煩惱即菩提”,對人生的真諦他也看破了。我讀他的詩,有一種說不出的震撼。

  夏菁和楚戈的詩,風味迥異,而有一點相同:他們都使用能令人看得懂的文字。他們偶然也用典,但是沒有故弄玄虛的所謂象徵。我想新詩若要有開展,應該循著這一條路走。

  經典散文2: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我當然不信這世上有神仙之說。這裡所說的仙指的是一種沒去之前令人心馳神往、身處聖地心曠神怡、告別美景後魂牽夢縈的如夢卻真的地方。一鏡湖水映山色、滿目仙境醉清風。

  好山到處有,慧眼不常在。在賞山景的時候不可人往亦往,追隨大眾,關鍵在於身臨其境,領會其中精髓,在群山萬壑中見恢弘,在山環水繞中見和諧,在千仞懸壁邊見奇險,在雲中霧裡辨真幻,在奇形怪狀中嘆天工。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賦予了山的靈性,或俊秀、或巍峨、或張揚、或幽靜。大川名山、小丘孤崗,各具特色、盡顯個性。山之美不以大小論“英雄”,不因名氣比高低,這世上本無名山和小丘之分,只是到訪的人多了也便變得出類拔萃了。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 五臺、普陀、峨眉、九華山,因文殊、觀音、普賢、地藏菩薩的誕生而引起佛教信徒及遊客的紛至沓來。總有一個人先到某個地方,但並不是所有先到之人都能發現它的魅力。發現美的人就是那些能天人感應中頓悟自然、在頓悟自然中啟迪智慧、在啟迪智慧後傳承後人的人。徐霞客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但是別忘記了我們還有句俗話:一山還比一山高。不要以吾之長見彼之短,更不要以他人之見來代替自己的觀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審美觀,大象萬千,總有一個屬於你的仙境等著你去發現。

  讀山如品人,山如人,人似山。山無高低,人無尊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人不在尊,有愛則偉。父愛如山,父親的脊樑就像家鄉的山一樣並不厚實,確切的說有些單薄。但是他卻用這並不寬廣的的背脊馱起我兒時的歡樂,美好的回憶。每次回家我都會陶醉在四圍山色的美景中,感動在這至高至偉的父愛上。家鄉的山,一任群山諷,巋然不動彰本色。我的父親,冷對千夫指,任勞任怨獻大愛。

  山高人為峰,登泰山而小魯,這裡的山指的是目標的意思,山高絕頂,但人卻能夠征服高山,站在高山的頂峰,成為最高峰。從哲學來說,就是說再大的困難,再艱苦的條件,只要有勇氣,有毅力,有信心,沒有實現不了的目標!

  經典散文3:山

  山是故鄉的守望,山是旅人的依戀。

  夕陽西下,暮色沉沉,於獨樹一幟美麗的晚霞下,看遠方重山,心曠神怡,思緒萬千……

  夕陽的餘輝染紅了半邊天,而美麗停留在山的邊緣,這種美麗是在不經意間才能發現她的獨特之處。山淡然的面對了世間的一切,“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因為她的剛毅之浩氣,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無論風吹雨打,她依然矗立於春夏秋冬……

  山有雄壯的風采,山有樸素的品格。山豪邁,山也雋秀。奇險是山,逶迤是山,平坦是山,突兀是山,溫柔是山,呼嘯是山。山,時而鬼斧神工,時而平淡無奇。山的性格是剛強的,不具怕任何壓力,但平素卻顯得和藹慈祥,文質彬彬,英俊而柔情。因為有山,流水乃為之改道,城市才緣依環繞,大山以渾厚坦蕩容納萬世匯聚百川。

  山是純樸的象徵,不管思歸的遊子,不管勞作的農民,對山的執著之情寄託了永遠的鐘情。

  山,回憶她的純潔,回憶著她的執著;我,回憶著自己曾經的足跡,回憶著少時歲月的可惜。當我們滿懷夢想走出大山之後,再次去看暮色下的群山,她於世無爭,無欲則剛,獨領風騷。在晚霞的餘暉中,感受著天人合一,是自然賜予了和諧之美,此時我在想,誰能否認這滿山遍野的綠色,裝飾了黃土高原的執著?

  看山,山是一部辭典,年輕時讀她薄,年長時讀她厚。“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山讓人類看了千萬年永遠看之不完。山依然那樣虛懷若谷,山總是樂於把豐富的寶藏奉獻給熱愛它的人們。搜尋世界上所有的形容詞不足以涵括山的睿智。

  看山是一種心情,看山是一種體會,人生何嘗不是像群山一樣有高峰亦有低谷,然而無限風光在險峰,人們只有不斷的攀登,才能領略迷人的景色。然而詩人汪國真卻向登高的人說出了經典名言: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高的路。

【描寫山的散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