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書筆記> 讀唐詩讀書筆記

讀唐詩讀書筆記

讀唐詩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是指讀書時為了把自己的讀書心得記錄下來或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來而做的筆記。在讀書時,寫讀書筆記是訓練閱讀的好方法。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唐詩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唐詩讀書筆記1

  翻開歷史的長卷,那厚重的氣息中奔騰不息的是源遠流長的文化,而在這之中,最熠熠生輝的,便是唐詩了。

  對於浩如煙海的唐詩,我只是領悟到了一點皮毛,卻已讓我折服於唐詩優美的韻律,深邃的思想。這是一個繁榮的時代造就的一群偉大的詩人,也是這些詩人留給後人們最珍貴的財富。

  我一直很喜歡吟誦唐詩,喜歡它富有生命感的韻律和句句詩中飽含的無限哲理。“山嶽臨窗近,天河入戶地。”一個“山月”,一個“天河”便勾畫了一副靜而清幽的夜景,而“入戶低”更讓銀河的浩瀚美醉人心神,讀起來也朗朗上口。再有“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短短几個字,便將一副幽靜的林間蘭若圖躍然眼前,如詩中有畫一般。“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現在詠月的作品也不少,但有幾人能做出“搖情滿江樹”的佳句?這種情感的宣洩直入人心,更令人感嘆,而我也不覺被這情緒所感染,目光停留在浩浩江面的一輪明月上了。

  唐詩中,不僅有這些優雅迷人的景色和淡淡的感傷情懷,還有氣勢雄渾、情感豪放的詩篇。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這恢弘的洞庭湖景觀何嘗不體現了詩人遠大而廣博的抱負呢?“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這又是怎樣一種豪氣干雲,視死如歸的情懷!又聽得“黃雲隴底白雲飛,未得報恩不得歸。”,大丈夫男兒當自強,不為國家效忠怎能對得起“七尺男兒”的名聲?“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戰爭的殘酷在這黃沙遍天的背景中,讓那一堆堆的白骨更令人心寒啊!

  而我最喜歡的詩是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在時間的洪流中過去的聖君豪傑已不復存在,以後又尋不到一位明主賢人。在浩瀚的天地之間,我卻又顯得如此渺小而卑微,這怎能不令人痛哭流涕?雖然我並不為聖明君王、江山社稷而憂慮,但對於這份自己的渺小之感卻感同身受。當我們還自高自大、飛揚跋扈,沉浸在飄渺的榮耀之中,甚至以為睥睨天下時,卻不知道自己不過是悠悠天地間的一粒微塵啊!而我們所追尋的過去未來更是虛幻如夢,遙不可及。這是怎樣一種雄渾的境界,又有多少人明白了這其中對宇宙、對人生的感悟?唯有敬仰,思悟。

  我想,我仍然不過是煙波浩渺的唐詩面前一個稚嫩的孩童,可我會不懈努力的追尋下去。或許,我窮盡一生也無法完全領悟唐詩的境界,可我相信,有了唐詩,我的人生會積澱的更豐厚而深邃,同時也希望那些還迷茫在紙醉金迷、麻木冷漠的人生路途中的人們,讓唐詩真正的駐入你們的生命,讀唐詩,思唐詩,感悟人生。

  讀唐詩讀書筆記2

  從古至今,歲月的河流帶走了許多文化,但唐詩卻經久不息,直至今日。現在這個先進的時代,依舊有無數人熱愛唐詩,喜歡讀唐詩。

  “唐詩宋詞元曲”乃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我認為,它們可以被稱得上是“國寶”。

  唐代詩人有各種不同風格派別,但無論哪一首,都充滿韻味,可能是詩情畫意的江南美景,也可能是粗狂豪邁的塞北風光,可能是想象,可能是感慨,可能是懷念。還可能是敘述一件事情……無論如何,唐代的詩人用簡短的詩代替了現代的長篇大論,卻將詩人的思想引入一個更高的境界。

  我十分喜歡一首詩《春江花月夜》、我甚至將它默寫下來貼在牆上: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我最喜歡其中的一句“江天一色無纖層,皎皎空中孤月輪。我眼前立刻出現了一幅美麗的月色圖,其中還帶著淡淡的哀傷。而最後一句話”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使我感覺到詩人那紛亂的離別之情,慢慢隨著殘月的餘暉,佈滿在江邊的樹上。感覺上這首詩彷彿還沒有結束。

  同樣,對於李白、王維、孟浩然、王之渙等許多著名詩人的詩篇我也十分喜歡。

  正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王之渙的《涼州詞》也有其富有的韻味。“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這句在我面前勾勒出了一幅塞北與江南完全不同的荒涼遙遠的地方,而下一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更突出了詩人對邊塞戰士處境的深切關心。我彷彿吹走了幽怨的羌笛聲,又彷彿來到了邊塞的孤城,彷彿看見了那一片蒼山峻嶺。

  我認為,唐詩是不可缺的,人們從中可以感受到古人當時所體會的一切,也會學會到更多,懂得更多,可以寫出好文章,心胸也會開闊。從古至今,我們可能遺失了許多文化,更需要從頭學習,並將它們牢記。

  讀唐詩讀書筆記3

  我們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典詩歌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古典詩歌猶如燦爛群星,以其獨具的魅力一直傳承下來。而唐詩無疑是這浩瀚星空中一顆璀璨奪目、閃射異彩的超級明星。

  我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接觸唐詩,有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寫的《詠鵝》生動的描寫鵝的情態,給人一種高潔傲岸的感受。還有李白寫的《靜夜思》一個人孤獨的躺在床上,看著窗外的月色,相思之情油然而生。並且攜有秋的意味,尤其是那一地的疑霜更讓人感受那種孤獨意象在詩人心中與情景融合的碰撞。就是這些短小的唐詩給我的心靈一種獨特的震撼。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一本書《唐詩三百首》

  讓我感覺唐詩猶如浩瀚無涯的汪洋大海,若想暢遊其中,自非一般人所能及,若能選其精華,匯為一編,使一般人能據一斑而窺全豹,此書當之無愧。

  對於怎樣去學習唐詩,我的感觸是隻作欣賞,而不作具體評價,因為唐詩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詩歌,它所紮根的歷史時代,社會關係,人物心裡都與現代有著本質性的區別,我們在現在的環境中很難體會到唐詩的韻味,而我們自身發展的條件也很難對唐詩做出很好的解釋,只能從表層去揭露,但是這不意味著我們不用去學習唐詩,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唐詩的時候能夠注意到意境的開拓,自己去尋找創作一種意境,倘若你沒有見過鵝,別人讓你去體會詩中鵝的神態,這是不切實際的,我們作為小學老師,就更應該用事實說話,比如透過多媒體與圖片等等,讓同學們有一個宏觀的概念,這就是一種形象思維的立體感覺。

  有的人總會說:我們學習唐詩,又很少用,還不如不去學習,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唐詩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資源,我們學習唐詩的'目的首先在於學習,然後就是學以致用,變成融入現代生活的實踐精神。我們要提倡從各個角度去研究唐詩,而不是單一的在學術方面,我們從唐詩中提煉有用的東西,例如你可以在筆記本封頁上做一個有關於唐詩的圖片,然後去銷售,用唐詩文化可以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我們的思想要更廣闊,這就是所謂的回憶一落地,變成生產力。

  以有涯之身,學而無涯。

  讀唐詩讀書筆記4

  英國的培根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宋代的蘇軾也曾雲:“腹有詩書氣自華。”兩位在文學領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認為,讀詩,可以提升人的智慧與情操。放眼我國五千年的歷史,唐朝的詩歌發展最為昌盛,為後人留下了無數經典之作。

  年少時,寄居在外公家,外公是詩迷,珍藏的詩書舉不勝舉。於是,我便輕易讀到了《唐詩三百首》。我初識的古詩是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醉過方知酒濃”,一讀之下竟欲罷不能,從此,我便沉浸於詩的世界。

  最初讀詩,讀的是朗朗上口的語句;再讀詩,便讀出了詩中字詞的斟酌;而後,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讀出了詩中或悲或喜的故事。我最愛在清風微拂的傍晚,於柳樹下,讀一首唐詩,或讀李白的豪情,在現實中飲酒放歌;或讀杜甫的雄渾,讓自己多一份憂國憂民;或讀白居易的清揚暢麗,在內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讀讀孟浩然的恬靜,品品李商隱的委婉……每當此時,總是心潮澎湃,彷彿自己也是滿腹經綸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絕句。

  我向來垂青富含思想的詩歌,因為它們陪我走過了許多坎坷。人生難免有失意的時候,當我考試不利時,那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鼓勵我突破“行路難”的困境;當我與朋友道別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就成為心中的慰藉。詩,融入了我的生活,無論失意得意,無論悲愁歡喜,詩,一直是我不離不棄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現代社會迅速發展,許多中華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遺棄,對外來事物的狂熱追求使越來越多的現代人忘記了中國的古文化,忘記了唐詩,他們寧願生活在虛擬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無味的事物。曾有一則新聞報導:近六成的人認為中國人崇洋媚外。面對這個結果,我不禁震驚,難道中國文化的內涵不及外國文化嗎?並非如此,相反,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國文化是因為他們沒有了解中國文化的精粹。試問,如果每個中國人能夠多讀一首唐詩,多一份對詩歌的熱愛,又如何會出現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詩不再只是詩,它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嚮往,是中華文化的縮影。細讀唐詩,它能給予你智慧;品讀唐詩則可以使其勉勵你,鞭策你,使你前行。在紛繁的今日,不妨覓一個清靜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詩,來領略其中的感悟。

【讀唐詩讀書筆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