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初三語文期中考試總結

初三語文期中考試總結

初三語文期中考試總結

  導語:要充分利用教材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教材中的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妙文!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初三語文期中考試總結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初三語文期中考試總結1

  本次語文試卷由三部分組成:積累與應用;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基本與中考題型相吻合,現就這份考卷及本校學生完成情況作一些分析。

  一、考卷與考情分析

  本次試卷兼顧基礎與提高,試卷由積累與應用;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三大板塊組成,分別考查學生知識積累能力、語言應用能力、體驗感悟能力。同時這份試卷充分體現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原則,特別注重語言的實際運用。

  就從學生答題情況看,積累與應用部分學生完成得較好,閱讀能力部分其次,寫作能力完成得較差。這可以看出學生對於語文基礎積累還是較為重視,閱讀部分學生主要問題是回答不準確,語言表達較不規範。如第16題大部分學生是回答了“難受”字樣,卻沒有回答“無可奈何”這個感受。寫作能力部分完成較差,有一部分學生只是倉促作答,甚至有一部分學生作文沒有完成,這可能是與學生平時動筆較少、閱讀面不廣和考試時間較短有關。很多學生都不能構思非常完整,邏輯條理非常嚴密清晰地完成作文,表達中心,只是天馬行空地想到哪,寫到哪,文章文采也較差。

  二.反思與經驗總結

  1、狠抓語文只是積累,讓學生每天多讀、多想、多記,日積月累積少成多。

  2、要充分利用教材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教材中的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妙文!如果在教學中注重課文例文作用,那麼學生就會根據這些例子的字範作用去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突破學生閱讀障礙瓶頸。同時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整體感知能力,並告訴學生雜把握文章主旨基礎上聯絡實際分析。

  3、文言文教學要強化。要藉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整體感知文章大意,讓學生主動認知文言實詞、虛詞,引導學生誦讀詩文,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文言語感。

  4、作文教要定格。今後作文教學要引導學生寫定格作文,按照三大文體有條不紊的訓練,作文既要在“通順”上下功夫,也要在文體上強調,杜絕學生寫“三不像”的文章,可根據每冊每單元訓練重點,進行作文訓練。還要培養學生“有感而發”、“文為心聲”的作文習慣,寫自己真正感受過的內容,一定會更加得心應手。

  三、下階段措施:

  1、整頓紀律,掃歪風,扶正氣,讓學生養成勤奮、踏實的作風。

  2、借中考引發學生的危機意識,促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

  3、加強對臨界生、上層學生進行指導和督促,對後層生加大力度監控,對中層學生也及時做好溝通了解的工作。

  4、不斷強化高考意識,增強危機感。

  初三語文期中考試總結2

  期中考試已經結束,為了搞好下一階段的語文教學,現將前一階段的工作總結如下:

  1. 搞好集體備課。我們組總是提前把每一篇課文的教學內容集體確定下來,明確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並集體確定解決重點和難點的方法。

  2. 抓好作業環節。在為學生減負的前提下,我們每天佈置作業都不會超過20分鐘,並且沒有機械性的、重複性的作業。我們的作業緊緊圍繞課本和伴你學以及剛剛徵訂的abc試卷,指定有針對性的題目作為作業。

  3. 提高課堂效率。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我們確定了共同的教學內容,並且採用先進的教學手段開展教學,儘量縮短老師的講解時間,提高課堂效率。基本上每一節課都會進行小測,做到堂堂清。切實落實小組合作探究,充分發揮小組長的作用,調動小組成員的參與積極性。

  4. 注重知識和規律的積累。語文學科更需要有心人,老師要引導學生做好整理和積累工作。每一次的小測,每一次的練習中出現的.錯誤,我們都要求學生認真地整理出來。對一些帶有規律性的、常識性的知識,我們也要求學生積累和積極記憶。

  5. 搞好寫作。作文在考試中賦分50,不可小瞧。我們根據教研室發放的作文配當認真搞好作文教學。在作文練習前,我們總是給學生適當的點撥和指導,讓他們在寫作的過程中有所憑藉。

  在本次考試中,我們初三語文基礎知識得分46.2排在第三位,作文得分40,排在第二位,成績差強人意。本次考試的試題難度適中,只是課外閱讀中議論文對學生來說有些困難,在這方面也是我們沒有充分的準備。但是我們還會繼續努力,爭取在將來的考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在下一階段,我們打算:

  1. 繼續搞好集體備課,進一步規範課堂環節,在搞好合作探究的前提下,提高課堂效率。

  2. 精選習題和作業,在減負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進而提高課堂效率。

  3. 繼續認真搞好作文教學,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4. 搞好閱讀教學,剖析典範的課文,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總結規律,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組織答案的能力,併為作文做好素材和技能的儲備。

【初三語文期中考試總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