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場健康> 健康領域培訓心得體會

健康領域培訓心得體會

健康領域培訓心得體會

  發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身心健康的重要標誌。接下來小編蒐集了健康領域培訓心得體會,歡迎檢視。

  健康領域培訓心得體會一

  《指南》是深入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國務院關於當前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的精神,是對《綱要》的細化,為我們更清楚地瞭解對各年齡段幼兒大致的發展水平提供了參考。它從五大領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方面,分別闡述幼兒的學習與發展特徵。其中,健康領域中:發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誌,也是其他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基礎。

  《指南》明確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發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的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誌、也是其他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基礎。由此提出教學建議的第一條就是成人要為幼兒提供營養豐富、健康的飲食。這一觀點是《指南》的一個新觀念。我覺得很有必要性。現代流行病學的研究表明,生活方式是影響人們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利於身心的健康。幼兒正處於逐步形成生活方式的階段,幫助幼兒逐漸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有規律的生活習慣、良好的衛生習慣、良好的飲食習慣、運動的習慣等等),有利於幼兒的生長髮育與健康並會對其今後的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 幼兒的早期教育很重要,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點,更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鼓勵幼兒自理、自立。我們老師和家長應為幼兒提供合理均衡的營養,保證充足的睡眠和適宜的鍛鍊,滿足幼兒生長髮育的需要;創設溫馨的'人際環境,讓幼兒充分感受到親情和關愛,形成積極穩定的情緒情感;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形成使其終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

  在細讀“健康”領域環節,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成人不宜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以免剝奪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所以,又那麼一句話:能學會“偷懶”的老師才是一位稱職的老師。有時候,我們老師就像媽媽一樣,愛孩子總想幫她做好任何事。午睡起床,老師會“三頭六臂”幫助每個孩子穿衣穿鞋;小朋友入廁洗手拿杯子,老師都會一把手抓,細緻到位每個孩子拴好衣服;小朋友畫畫做作業玩區域,老師幫忙拿蠟筆發作業本收玩具……看似老師非常稱職,做好每一項工作,把孩子照顧的無微不至。其實,在不知不覺中,剝奪了孩子自主學習的機會,阻攔了孩子自理能力的發展。做老師,可以適當的學會“偷懶”,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去體驗。與其幫助他做好每件事,不如教給他做的方法。或許,一開始孩子總是做不好,但老師一定要堅信孩子的能力,相信他們能行。

  除了孩子身體方面的成長,健康中還包括孩子的心理。幼兒的心理發育尚未成熟,而幼兒期也是孩子形成安全感和樂觀態度的重要階段,教師關注孩子的心理發育變得尤為重要。開朗、外向的孩子或許較容易受教師的關注,老師也能在第一時間注意他的情緒變化,幫助疏導、開通。但作為一名老師,更應該關注那些內向、憂鬱的孩子。用自己溫暖的語言、親切的態度幫助他建立良好的心態,形成安全感和信賴感。只有心理得到釋放了,才能有健康的身體投入到班集體中。我們老師平時就要做到耳觀六路、眼聽八方,隨時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想盡辦法、使盡其招幫助孩子調控情緒,鼓勵孩子積極向上。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重要的,作為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責任就是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變得更好,都能達到能夠達到的水平,發揮他們應有的才能。要真正做到這一點,需要教師樹立“每一個孩子都重要”的教育觀、兒童觀。如何詮釋、踐行這一理念,我們需要走的路還很長。以上是我學習《指南》健康領域的一點體會,《指南》的確對我們的工作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它教會我從細節觀察幼兒的發展,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的學習、學習、再學習;實踐、實踐、再實踐;只有具備了這樣的精神和素質,才能真正將《指南》精神落到實處,才能稱得上是一個合格的幼教工作者。

  健康領域培訓心得體會二

  一個健康的身體、健全的心理才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發展目標,也是發展其他領域的基石。在教師踏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天,首先學習的也是“保育”,也就是如何來照顧一個孩子,使其健康、愉快地成長。在孩子進幼兒園的第一天,小班及託班的目標也在於“健康領域”為主,幫助心理快速健全,儘早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可見,“健康”領域在五大領域中的重要地位,每一位教師心中都應該有明確的目標。

  在細讀“健康”領域環節,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成人不宜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以免剝奪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所以,又那麼一句話:能學會“偷懶”的老師才是一位稱職的老師。有時候,我們老師就像媽媽一樣,愛孩子總想幫她做好任何事。午睡起床,老師會“三頭六臂”幫助每個孩子穿衣穿鞋;小朋友入廁洗手拿杯子,老師都會一把手抓,細緻到位每個孩子拴好衣服;小朋友畫畫做作業玩區域,老師幫忙拿蠟筆發作業本收玩具……看似老師非常稱職,做好每一項工作,把孩子照顧的無微不至。其實,在不知不覺中,剝奪了孩子自主學習的機會,阻攔了孩子自理能力的發展。做老師,可以適當的學會“偷懶”,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去體驗。與其幫助他做好每件事,不如教給他做的方法。或許,一開始孩子總是做不好,但老師一定要堅信孩子的能力,相信他們能行。

  除了孩子身體方面的成長,健康中還包括孩子的心理。幼兒的心理發育尚未成熟,而幼兒期也是孩子形成安全感和樂觀態度的重要階段,教師關注孩子的心理發育變得尤為重要。開朗、外向的孩子或許較容易受教師的關注,老師也能在第一時間注意他的情緒變化,幫助疏導、開通。但作為一名老師,更應該關注那些內向、憂鬱的孩子。用自己溫暖的語言、親切的態度幫助他建立良好的心態,形成安全感和信賴感。只有心理得到釋放了,才能有健康的身體投入到班集體中。我們老師平時就要做到耳觀六路、眼聽八方,隨時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想盡辦法、使盡其招幫助孩子調控情緒,鼓勵孩子積極向上。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重要的,作為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責任就是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變得更好,都能達到能夠達到的水平,發揮他們應有的才能。要真正做到這一點,需要教師樹立“每一個孩子都重要”的教育觀、兒童觀。如何詮釋、踐行這一理念,我們需要走的路還很長。

  健康領域培訓心得體會三

  最近教研大組組織學習了《指南》,看完後我想來說說自己的一點感想,其實《綱要》和《指南》是有區別的,《指南》是對《綱要》的一個細化,也是針對父母與家長的。

  《指南》是以幼兒自主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為目標,以促進幼兒在體、智、德、美各方面協調發展為核心,旨在引導幼兒園教師和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瞭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如在《指南》中的健康方面提出了很多教育建議,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方面。在身體健康中,建議教師鼓勵幼兒進行跑跳、鑽爬、攀登、投擲、拍球、跳繩等活動以及跳竹竿、滾鐵環等傳統體育遊戲,發展幼兒的協調性和靈活性。可在平時的健康活動中,我們只玩一些跑跳、拍球、跳繩,對攀、滾、爬等一些活動日常不太開展。

  學習《指南》後,我們教師在健康活動中應多提供一些活動材料,在安全的情況下,讓幼兒在各方面得以健康發展。《指南》中幼兒教育要強調:在玩中學在做中學。因為我們都知道孩子在遊戲中,是非常興奮的、專注的、非常注意力集中的。這個時候他們是沉浸於當下的是感受到快樂的。我們教師要善於把幼兒教育的內容和形式用遊戲來表達,用遊戲來實現。那麼就可以讓幼兒一方面沉浸在當下活動,另一方面從中吸收到有益的營養。總之,幼兒教育裡最重要的技巧——教育形式,就是遊戲。就是那些吸引幼兒興趣的、豐富的實踐活動,在這些玩的過程當中,在這些親身體驗去做的過程中,孩子們就會無意的從中吸收到很多的營養成分。

  在《指南》中講到要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我也學到了不少:我們教師的角色不應該是知識的傳遞者,也不應該是一個技能的訓練者,更不應該是一個競賽和考試的組織者。相反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主學習環境的創設者,是讓幼兒學習動機的激發者,使幼兒自主學習過程的觀察者、支持者、幫助者。想要實現這樣的角色,我們的教師在平常的工作中應要善於創設幼兒感興趣的環境,善於設計幼兒喜歡參與的活動,這樣才能成為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者;

  在以後的教學教育工作中,我還要認真學習並貫徹《指南》精神,把學到的傳遞於每個幼兒,讓幼兒在幼兒園裡健康的成長,快樂的學習!

  健康領域培訓心得體會四

  最近我園組織我們全體教師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其中讓我體會最深的就是健康領域。作為一位保健教師,兒童的健康與我息息相關,《指南》中把“健康”放在首位,因此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一個健康的幼兒,既是一個身體健全的幼兒,也是一個愉快、主動、大膽、自信、樂於交往、不怕困難的幼兒,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兒,使其發揮應有的主體性,幼兒才有可能主動、積極、創造性的活動。“健康”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的健康發育和心理的健康發展是有機結合、密不可分的。

  《指南》中健康領域分為三大部分,一是身心狀況,二是動作發展,三是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每一部分包含著若干個幼兒學習與發展的目標,告訴我們三個年齡段幼兒健康教育大致可以達到什麼樣的發展水平,而達到這樣的水平我們可以根據教育建議採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這些詳細、具體的內容,為我們一線幼兒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指明瞭健康教育具體的實施方向與方法。教師知道可以對不同年齡的幼兒有哪些健康方面的合理期望,這樣實施健康教育活動時就更加得心應手,同時也能與家長進行更為科學的互動,幫助幼兒獲得更好的發展。

  《指南》中“具有健康體態”提到:幼兒身心發展具有非常明顯的規律性,而我們需要做的是嚴格按照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培養。我頓悟,要讓我們的幼兒順利健康成長我應該做的是先了解本階段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比如,作為保健老師我應該瞭解每個年齡階段的幼兒的身心發展指標。我關注幼兒們的身高體重是否適宜以及能不能在提醒下保持正確的站、坐和行走的姿勢。後者在我看來很是重要,很多幼兒在家常喜歡玩電腦、看電視,畫畫或者書寫數字的時候眼睛離作業本特別的近,家長為此也十分的擔憂。我們在幼兒園內及時的加以提醒和指導,並鼓勵幼兒看書、畫畫保持正確的坐姿,不僅能保護幼兒的視力,培養良好的用眼習慣,又能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幼兒們也漸漸的養成良好的看書習慣。

  《指南》健康領域“動作發展”部分的教育建議中指出: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動作協調、靈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比如:結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我們的戶外器械有平衡木、鑽圈、助跑跨跳、躲閃跑、自拋自接球等;選擇丟沙包、單腳跳、梅花樁等;再次結合“手的動作靈活協調”這點,則不僅是在運動方面的發展。幼兒還要能有目的地剪直線、曲線等各種物體,左右手配合更加自如。

  在“具有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這方面,《指南》解讀要求幼兒要能每天按時睡覺和起床,在這一點上,幼兒在幼兒園的午睡情況是非常好的,都能做到按時睡覺和起床,但是幼兒在家裡個別化差異就比較大了,有些幼兒可能因為各種原因而無法做到每天按時睡覺和起床,這還需要我們老師多與家長溝通和督促才做得到。而在不挑食、偏食上,我們園所的幼兒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幼兒園集體生活後,基本都能做到了不挑食、不偏食的不良習慣。而在“具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和“具備基本的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方面,我園幼兒做得還是比較好的。甚至能力強的幼兒們還能常常幫助能力弱的幼兒。每月開展的一次安全疏散演練,老師們透過與幼兒的交談,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透過平時的生活環境的交流,幼兒們有愛護自己的衛生意識。還有讓幼兒知道一些應急知識,例如知道家裡人的電話和地址,瞭解緊急時應該要怎麼做,打什麼電話等等。 3歲至6歲的幼兒處於人一生中發展的關鍵期,這一時期幼兒接受到良好教育更是至關重要。透過學習讓我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加認識到幼兒園健康教育的目的不僅要提高幼兒健康知識水平,改善幼兒對待個人健康和公共衛生的態度,培養幼兒的各種有益於個人、社會健康的行為和習慣,還要密切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培養幼兒樹立樂觀自信堅強的品格,引導幼兒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同伴友好相處——總而言之,“幼兒園健康教育”是以實現幼兒的身心健康為目標,全面提高幼兒對健康的認識水平,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所實施的教育,將為幼兒的未來的健康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健康領域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