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其他> 品德與生活教學隨筆

品德與生活教學隨筆

品德與生活教學隨筆

  品德與社會課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小編收集了品德與生活教學隨筆,歡迎閱讀。

  品德與生活教學隨筆【一】

  《品德與生活》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一門課程,它作為一門獨立的綜合型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密切聯絡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品德與生活教學隨筆。

  回顧自己的課堂教學過程,感到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尤其在教學時常會遇到這樣的苦惱,學生不理解的內容,自己還教得特別累。剛拿到教材時,很茫然,不知如何去教。細看時覺得很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更生活化、大眾化,每一課的插圖都很新穎,很有趣。慢慢地,我就感到一定要用新的觀念去理解它,要用新的方法去教學生。

  《我的祖國多遼闊》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我愛祖國山和水》中的第一個主題。透過本課學習,旨在促使兒童知道我國的領土面積、海陸疆域、行政區劃。教材以中國行政區圖和文字介紹相結合的形式呈現,教材所提供的每一組材料:(中國行政區圖,兩個文字資料框、地圖周邊的四幅小圖和主持人的話及右下角小男孩的話),都是意在引導學生藉助相關知識,透過不同的方式,瞭解我國的海陸疆域,知道我國幅員遼闊,為祖國感到自豪。教材體現了一種“引領”的功能,既給廣大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提供了參考與借鑑,同時也在一定層面上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積極的引導。

  本課綜合了地理和品德各方面的教育內容,較好的體現了課程的綜合性,並注意將品德教育與知識的學習相融合,使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與知識技能的掌握相結合。文中以“地圖”為載體,在引導學生認識祖國的同時,把地圖作為一種學習工具,讓學生在使用過程中熟練掌握。這對學生而言是一個難點,但這又是本節課的重點。因為祖國是學生生活領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離學生既近又遠,因為畢竟她對學生而言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我們必須透過課堂教學去引導學生逐步認識祖國、瞭解祖國,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我們一直力求結合品德與社會課的特點,打破學科界限,以全身心地活動為載體,創設豐富的教學活動情境,營造開放、寬鬆、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從而達到寓教於樂,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我們一直努力倡導動態的、建構性、過程性的知識觀,打破單一、呆板、嚴肅的課堂模式,努力建立自主、互動、積極、向上的綜合活動課。

  品德與生活教學隨筆【二】

  這學期本人承擔了二年級品德與生活課的教育教學工作,教學中,我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傳統的思品教學是“封閉”的,“靜態”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缺少兒童暢想、暢言,缺少主體參與。本學期二年級的品德與生活教學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找突破口:

  1、廣闊的教學陣地。開放教學要打破教學場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學外,還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教室以外的場所去進行教學活動。領學生在校園內進行教學活動,及時進行“打掃落葉”、“你丟我撿”的活動。

  2、互動的動態式討論。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多樣化的情境式表演。我結合有關教學內容,採用講故事、聽歌曲、情感朗誦、角色遊戲、小品表演、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情境表演”。

  4、與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我們的作業設計要衝破封閉的圈子,向課外延伸,跟生活接軌,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變得生動、活潑、有趣。“

  5、與少先隊活動緊密結合。學生的天性是樂於自己探索,好遊戲、活動,課堂上的說教再生動也缺乏形象性、參與性,而少先隊活動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藝術性、知識性、參與性於一爐,要求學生誠實友愛,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說謊,做誠實的孩子;知道自己是集體的一員,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愛護班級榮譽,關心和愛護同伴。

  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節課就能解決的問題,為配合好品德與生活教學,我制定了每週每月的規範目標,使課堂上的熱情延伸到課外。經常不斷地進行課後導行、鞏固,使學生把熱情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內容上,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品德與生活教學隨筆【三】

  品德與社會課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為了教好本門課程,我總是認真做好課後隨筆,下面從以下幾方面談幾點體會:

  1、記成功之舉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例在《我在進步》一課,我開展了“調查自己成長曆程”的主題活動,課前學生採訪父母,收集兒時物品,回憶童年趣事。課上學生帶來了採訪父母的錄音,反映自己一步步長大的經歷,進而充分感悟到長大是一個豐富的過程。這節課的主題活動貼近學生生活,學生非常愛上,樂於參與。於是,在課後隨筆中我這樣寫到:“思品課教師應重視改變課堂傳授知識的習慣,設計一些豐富的實踐活動讓全體學生參與,動中悟理、動中導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再如,在《學會自我保護》這一課中,我嘗試了小品教學法,讓學生自演自無悟,學生興趣高漲,本堂課的成功,使我大受啟發,於是在課後隨筆中我這樣寫到:在老師的指導下,把書本知識,現實問題寓於滑稽的小品中,學生抽時間,擠時間去編、演,在演練中修改,充實內容。這個過程既提高了學生的創作與欣賞能力,也給大家帶來了樂趣,真是忙中偷閒,不亦樂乎,也是一種快樂的學習方式,在這種快樂中體現合作精神。這樣做從眼前看,確實是浪費了一些時間與精力,但從長遠的角度、發展的方向去看,眼前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應該說是值得的。但需要家長、社會、一些老師給予理解與支援。我願與大家一起探索品德與社會課的最佳途徑,把課改理念有效地融入到教學中。

  2、記"敗筆"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後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例如在教學《孝親敬長》時,我沒有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結合,結果學生對本課感悟不是很深,於是課下我及時記錄了這一點:課上應該主要解決學生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並不需要一味講大道理。這就強調了作為教師應該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這個重要性。我們必須實際走入學生的生活當中,去了解他們的需要。所以我們必須重視課前調查,無論是問卷還是調查採訪都應該在課前有所瞭解,課上才能有的放矢。

  3、記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例在在教學《學習別人的長處》這一課時,我明顯感到本班學生對別人的優點發現不夠,反而專揪同學缺點,所以本課我臨場發揮,由我扮演駱駝,一名學生扮演羊,同學們演老牛,上演了一幕《駱駝和羊》的童話劇,駱駝和羊的爭論使學生深刻領會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再如:在教學《課堂教學的規則》一課時,學生忙於回答問題,課堂紀律反而有些亂,我趁機讓學生們坐好,一分鐘後,讓生說原因,結果同學們找到了自身的不足,課堂紀律一下好轉。於是,課後隨筆中,我這樣寫道:非常情況,非常處理,教師在課上應多些應激機智,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記學生見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後豐富教學的材料養分。

  總之,寫課後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記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穫。

  品德與生活教學隨筆【四】

  本人承擔了二年級品德與生活課的教育教學工作,現對一學期來的教學工作做如下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透過一學年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傳統的思品教學是“封閉”的,“靜態”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缺少兒童暢想、暢言,缺少主體參與。本學期二年級的品德與生活教學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找突破口:

  1、廣闊的教學陣地。開放教學要打破教學場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學外,還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教室以外的場所去進行教學活動。領學生在校園內進行教學活動,及時進行“打掃落葉”、“你丟我撿”的活動。強化“知”、“行”統一,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互動的動態式討論。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我們去發現”這個單元教育學生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要求學生能夠自己動腦、動手,養成探究的習慣,學習探究的方法;能夠應用多種辦法收集資料,並進行簡單的整理和應用。學生們主體積極參與,萌發了高度的熱情。他們有的提議要成立“小小發明家”協會,有的提出“讓我們每天都有一個“新發現”的要求……雖然這些想法很稚嫩,但正是孩子們的“異想天開”,使整個課堂成為學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場所,使課堂成了資訊交流所。

  3、多樣化的情境式表演。我結合有關教學內容,採用講故事、聽歌曲、情感朗誦、角色遊戲、小品表演、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情境表演”。 在教“愉快的收穫”這個單元時,我組織學生開了一個豐收會,讓學生展示一學期來的學習成果,教育學生積極向上,讓學生能夠看到自己的成長和變化,併為此而高興,並以此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4、與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我們的作業設計要衝破封閉的圈子,向課外延伸,跟生活接軌,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變得生動、活潑、有趣。“你好,祖國媽媽”這個單元教育學生愛家鄉、愛祖國;要求學生知道家鄉的風景名勝和資源,關心家鄉的發展變化;我佈置學生與爸爸媽媽一起,透過上網、看報、走出家門等方式,瞭解為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昇華愛國情懷。

  5、與少先隊活動緊密結合。學生的天性是樂於自己探索,好遊戲、活動,課堂上的說教再生動也缺乏形象性、參與性,而少先隊活動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藝術性、知識性、參與性於一爐。因此,作為班主任兼品德教師,我不失時機地把思品教學與班隊活動結合起來,從班隊活動中深化思品教育。“獻出我們的愛”這個單元教育學生 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 ,要求學生誠實友愛,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說謊,做誠實的孩子;知道自己是集體的一員,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愛護班級榮譽,關心和愛護同伴。  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節課就能解決的問題,為配合好品德與生活教學,我制定了每週每月的規範目標,使課堂上的熱情延伸到課外。經常不斷地進行課後導行、鞏固,使學生把熱情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內容上,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品德與生活教學隨筆】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