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端午節> 《迎端午緬故人揚傳統》主題班會教案

《迎端午緬故人揚傳統》主題班會教案

《迎端午緬故人揚傳統》主題班會教案

  設計意圖

  1、目前,未成年人成長環境日趨複雜。西方文化的滲入,在未成年人當中掀起了一股來勢不小的崇洋潮,著洋裝、吃洋餐、過洋節。不少未成年人對西方的聖誕節、愚人節、情人節情有獨鍾,卻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如掃墓祭祖的清明、悼念愛國先人的端午、闔家團圓的中秋、登高敬老的重陽不屑一顧。我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現狀有些問題不容忽視,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迫在眉睫。XX年年12月,國務院決定把除夕、清明、端午、中秋列為國家法定假日。教育部和中宣部已聯合決定把每年9月份定為中小學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就是一個有深遠意義的重大舉措。認真審視現實社會沉渣泛起的醜惡社會現象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無孔不入,扭曲了青少年的是非標準和價值觀念。不少青少年精神空虛、道德滑坡、行為失範,迷戀不健康的網路遊戲以至逃學、出走,就是其中的典型。

  2、為迎接實驗性示範性高中的評審,我們學校一直在探索欣賞型德育模式,這種模式的.特點是情境性與審美性的有機結合,藉助於具體的德育活動,進行審美實踐,把美內化為素質,形成中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發展審美能力,培育審美情趣,完善學生人格美。正是在這樣的德育目標的指引下,為了繼承和弘揚我國傳統民族節日端午節,宣揚中國傳統文化,激發民族自豪感,我校舉行了迎端午,緬故人,揚傳統主題班會。

  活動目的

  1、緬懷先人,透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在瞭解端午節由來和風俗習慣時,鍛鍊學生透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路、他人經驗等)獲取資訊的能力。

  3、透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動手能力。

  活動過程

  知識小競賽:

  1、端午節是哪一天?

  2、端午節的別稱有哪些?

  3、端午節的活動專案有哪些?

  【參考答案(配合畫面)】:

  1、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

  2、端陽節、重午節、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

  3、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吃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請學生介紹端午節的由來。

  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訊息後,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於五月五日,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大家齊動手――包粽子。

  為配合這次活動,初二年級4個班主任為學生準備了水泡後的糯米、紅豆、粽葉、包粽線,在學校請來的社群阿姨的指導下,舉行了學包棕子的活動。

  親歷感悟:

  【教師】:

  我認為本次活動主題鮮明,透過知識小競賽、師生討論交流、遊戲活動、作品展示,使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與價值。瞭解了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既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動手能力,也符合我校對學生進行欣賞性德育模式的培育要求。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習俗。可是,就在2007年,韓國已經提前申請了端午節為東南亞文化遺產保護,這可給了我們極大的警示:各類中小學校應該多舉行這樣的主題活動,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習俗,讓它們代代相傳!

  【學生】:

  這是我第一次學包粽子,覺得特別新鮮,同學們也異常興奮。大家都激動得躍躍欲試,齊齊望著社群的阿姨,就等她這老師發號施令:第一步將粽葉捲成三角形狀,底部要嚴實合縫,不可留出小口。可是我捲來捲去卷不好,終於捲到無縫的要求,誰知手一動,好不容易卷好的形狀又散架了,唉,重新來過。看看我的同伴們,也都在向無縫粽葉的最高目標行進,再看看社群的阿姨,卻早已在教如何放糯米了。

  包粽子最難過的一關恐怕就是這個包字,如何將米包住不漏出來,還要將粽子包成漂亮的立體三角形,這可是一門學問,在場的許多人就是倒在了這一個坎上啊,不少同學直到最後結束還是沒有包出標準的立體三角粽,包啊、包啊、包出的都是被我們班主任戲稱為三明治 的平面三角粽子。忙碌了半天,儘管到下課我也沒有包出一個真正合格的三角棕,但我依然覺得這節課過的特別充實。因為:它讓我更深一步地感受到了屈原熾熱的愛國情懷,也激揚著我的愛國熱情;它也讓我更深切地懂得了做一件事(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事)都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成功的道理,啟示我在學習上更應該踏踏實實、持之以恆,只有這樣才可能有所收穫。

【《迎端午緬故人揚傳統》主題班會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