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圖形影象/多媒體> 大班數學《圖形的二次分類》教案和教學反思

大班數學《圖形的二次分類》教案和教學反思

大班數學《圖形的二次分類》教案和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幼兒利用層級分類板將三角形、圓形、方形、菱形等若干圖形進行二級次分類。2、觀察分類板、看是否標記嘗試把圖形二次分類。3、在“闖關遊戲”中充分體驗分類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形寶寶,引入主題。“今天除了客人老師,還有誰來到了我們班?是什麼圖形寶寶?圖形寶寶來幹什麼呢?” 二、在闖關遊戲中把圖形二次分類。 1、闖關開始:請觀看唐老鴨設計的路線圖,這個路線圖應該怎麼走?幼兒嘗試操作。2、幼兒操作,看標記把圖形進行第一次分類, 並請幼兒講述操作結果。3、繼續闖關:(1)小組討論路線圖;(2)請個別幼兒介紹操作方法;(3)幼兒操作,教師巡導;(4)幼兒的操作結果展示在黑板上,一起驗證。三、闖關成功。請幼兒講講在這次闖關遊戲中的感覺?

  反思:

  興趣能促使幼兒對數學學習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引領幼兒積極思考.在實踐中,我的體會是:從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出發.讓孩子們在生動有趣的遊戲情境中快樂的學習數學。

  在數學《圖形的二次分類》教學中,我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幼兒的實際情況,準備了充分的操作材料,讓幼兒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中,加深了對二次分類的認識,大班幼兒學習按物體兩個以上特徵或特性進行分類,按某一特徵的肯定與否定進行分類,學習層級分類和多角度分類,我選擇了其中的一個點按某一特徵的肯定與否定進行分類,重點是觀察分類板、看是否標記嘗試把圖形二次分類。

  學習內容和幼兒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幼兒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從幼兒熟悉的顏色、形狀入手,容易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整個活動始終注意從生活中取材,無論是形狀分類、顏色分類,還是開闊的練習,都賦予有趣的生活情境。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

  提供豐富的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幼兒只有透過動手操作、擺弄,才能逐步體驗抽象的.分類概念。在本次分類教學中,我是這樣安排操作程式的:活動一開始就讓幼兒先複習和觀察比較圖形的顏色、形狀,在動手操作中去發現問題,以保證其有較充足的操作時間,此時,在巡視的過程啟發幼兒尋找正確答案,接著是引導幼兒討論操作的結果,最後才幫助幼兒整理經驗,形成概念加上游戲情節的操作活動就可以將“就事論事”的擺弄材料變為趣味的手腦並用活動。幼兒多次反覆操作也不感到枯燥無味,從而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

  幼兒透過操作、擺弄學具來獲得一定的科學知識需要一個過程。在操作過程中,我較注意給幼兒充足的操作時間,使幼兒透過動手、動腦進行積極地探索嘗試,最終達到正確掌握知識的目的。讓每一個幼兒都能透過自己的操作、探索去發現問題。同時我還注意個別差異的存在,有的幼兒能力強,動作快,有的幼兒能力差,動作慢,我耐心等待那些動作慢的幼兒,讓他們完成操作活動。在教學中,我沒有因為時間的原因,以教師的演示法來代替幼兒的操作法,忽略幼兒自己動手實現主動學習的必要性、重要性。在本次的分類活動中,我提供給幼兒9個幾何圖形,讓幼兒學習二層分類。這個活動有一定的難度,幼兒在操作時,有的能力強,動作相對快一點,有的能力差,動作就很慢,在教師巡迴指導環節中,我重點關注能力差,動作較慢的幼兒,給他們留了充足的時間,讓他們開動腦筋,進行主動地探索操作活動。

  在操作活動中同伴間的討論,互相合作,能開拓幼兒的思維,促進幼兒互相合作,同伴間的相互學習,能提高幼兒探索活動的水平。幼兒在操作中出現對操作結果有不同的看法,我沒有簡單地肯定或否定,而是讓幼兒交流討論,分享的機會,直至達成一致的意見。透過這些活動加深幼兒對所獲得知識的印象,同時讓幼兒互相學習,互相評價,討論出正確的答案

  

【大班數學《圖形的二次分類》教案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