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啟事範文> 《徵友啟事》教學反思及教學設計

《徵友啟事》教學反思及教學設計

《徵友啟事》教學反思及教學設計三篇

  篇一:徵友啟事教學反思

  1. 這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教學本課時,我首先讓學生抓住兩次“徵友啟事”的內容讓學生朗讀,並進行對比,使學生明白了“或者”的意思,同時也明白了兩則啟事的不同,最後使學生進一步明白了與人交往時,除了考慮自己的需要,也要考慮別人的實際情況,對朋友的要求不能太多,多替別人著想,就一定能交到更多的朋友的道理。

  2.我體會到“問題”設計的重要性。要想讓學生學得快,學得好,就要熟讀教材,精心設計問題。只有這樣,既能讓學生很快地抓住課文的重點,又讓學生很快感悟課文內容。

  3.要圖文並茂,想象文中“人物”的表情。

  4.造句的力量,四個動物都要和小牛做朋友的四句話中,有四個字“同”“陪”“跟”“和”意思非常相似,但是作者並列地運用了它們,避免了語言的重複和累贅,可是,如何處理這部分,才能讓學生體會到中華民族語言文字的神奇之處呢?我依然採用了最原始但卻最紮實的造句訓練,在多個句子的感悟中,學生明白了這四個字的意思其實是基本一樣的,體會到了文字的神奇。

  5, 在這節課中,可以讓學生帶上頭飾演一演。以演代講,更能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快樂、輕鬆地學習語文,可我忽視了。學無止境,教無定法,不過,只要不斷摸索,自己就會有所得。

  篇二:《徵友啟事》教學反思

  如果說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每一門藝術中都有值得自己欣慰的地方:

  一、抓住主線,貫穿課堂

  全文有13個自然段,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的確是很長的一篇課文,而這樣的故事性課文,最忌諱從前向後上成“流水帳”形式,於是,我抓住了文章中的兩份徵友啟事作為主線,然後進行對比學習,不僅使得課堂脈絡清楚,而且在對比中名理。

  二、語言訓練,隨手拈來

  語文課堂,講究人文,講求拓展,但是永遠都不能丟掉最基本的語言文字訓練。在進行兩則徵友啟事對比的時候,我讓學生觀察第二則徵友啟事和第一則相比,有什麼地方不同?學生得出:多了“或者”和“其中一點”四個詞語。我又追問:“多了幾個詞語,意思上有什麼改變?”讓學生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明白第二則徵友啟事多了“或者”“其中一點”幾個詞語,卻少了很多對朋友的要求。

  故事的進度到了第二則徵友啟事的結果部分,“牛欄前熱鬧極了。大家把小牛團團圍住。”在這裡,“熱鬧”“團團圍住”兩個詞語可以很好地讓學生體會到第二則徵友啟事的成功,如果能緊緊抓住這兩個詞語,“好”與“不好”的徵友啟事分別為誰便不攻自破了。可是,如何讓學生輕鬆地來理解詞語呢?我丟擲問題:“孩子們,牛欄前熱鬧起來,你還見過哪裡有熱鬧的情景?”學生紛紛舉手:“快過節了,超市裡人真多,好熱鬧啊!”“大雁塔廣場上很熱鬧。”“天安門廣場的

  升旗儀式就要開始了,真熱鬧。”學生在簡單而形象的感知中,早已經將“熱鬧”的含義明白了。我又讓學生來做出“團團圍住”的動作,在動作中理解詞語讓學生輕鬆而快樂。

  此外,在備課中,我發現在四個動物都要和小牛做朋友的四句話中,有四個字“同”“陪”“跟”“和”意思非常相似,但是作者並列地運用了它們,避免了語言的重複和累贅,可是,如何處理這部分,才能讓學生體會到中華民族語言文字的神奇之處呢?我依然採用了最原始但卻最紮實的造句訓練,在多個句子的感悟中,學生明白了這四個字的意思其實是基本一樣的,體會到了文字的神奇。

  三、和諧愉悅、享受語文

  語文教學變來變去都不離其中的就是:為了達到對學生進行文字的訓練。而我,更喜歡與學生在和諧的交談中,讓學生邊享受邊學習語言。“徵友啟事剛一貼出,小動物們都有什麼反應呢?”學生看圖後紛紛舉手發言,於是,我拿起準備好的頭飾,隨意地走到一個學生的面前,又隨意地將一個小馬駒的頭飾戴在他的頭上,“請問,你就是那匹健康的小馬駒嗎?你為什麼走開了呢?”“請問,你是可愛的小花貓嗎?你會邊走邊想些什麼呢?”沒有任何的雕飾的,孩子會很自然地微笑著回答:“是的。”“我想:太好了,我早都想找個朋友了,快去看看有沒有收穫吧!”那時候,我想,我和孩子,我們都是微笑的,因為我們在享受著語言帶給我們的.美妙和幸福感。

  四、個性閱讀,不拘一格

  小牛沒有找到朋友,心情會怎樣呢?文中寫到小牛去找老牛訴

  苦,“訴苦“!兩個字對於7歲的孩子來說,實在有些難以理解,怎樣使這裡的“訴”能“苦”出味道來呢?我讓學生加上小牛此時的心情描寫來讀讀這句話,學生加上了“小牛難過地說”“傷心地說”“垂頭喪氣地說”??等描寫心情的詞語,然後我請學生按自己理解的心情來學著小牛訴訴苦吧!學生將這句話讀得有了滋味。

  在教學“可是,看完了,小動物們又一個個搖著頭走了。”這句話時,我請學生帶著動作讀一讀,體會小動物們的心情。“請問,你為什麼要離開呢?你會邊走邊說些什麼?”在學生反饋以後,再帶著那樣的心情去讀,使學生讀出了自己的理解,讀出了自己的個性。 另外,承擔“課中文化”課題以來,在課堂中間的活動上自己也再邊做邊積累。本課以“朋友”開始,以“朋友”結束,於是,在小牛找到好朋友的時刻,我趁機讓學生和小動物們一起“慶祝慶祝”,唱起了“找朋友”的歌曲,使學生得以放鬆。

  如果說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又都是一門不完美的藝術。 在這節課中,老師有點著急,應當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時間。點題時,可以更加自然一些。另外,要是能夠想辦法將第二份徵友啟事放在最後“隆重出場”,緊接著後面又讓學生仿寫啟事,那會效果更好。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不過,只要不斷摸索,自己就會有所得。

  篇三:《徵友啟事》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會認“聯、啟、徵”等12個生字。

  過程與方法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懂得與人交往時,既考慮自己的需要,也要考慮別人的實際情況。要學會與人合作,才能結交許多好朋友。

  二、學習重難點

  朗讀課文,正確認讀“會認”的字。領悟“徵友啟事”內容的不同,所引起不同的結果。

  三、教學過程

  (一)目標導學

  1.在故事中我們知道了朋友是需要用心去結交,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都有自己的朋友。和朋友在一起學習、玩耍會怎樣?有一隻小牛它很孤單,也想交朋友,那它是怎麼做的呢?(板書課題)

  2.出示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領悟兩張徵友啟事的不同,及所引起的不同結果。

  3、懂得與人交往時,既要考慮自己的需要,也要考慮別人的實際情況。只有與人合作,才能交到很多好朋友。

  (二) 預習交流

  艹交流預習情況

  (三)自主學習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

  2、同桌分段朗讀,不明白的字、詞向同桌請教。

  3、小組展示:(師範讀、學生朗讀、認字、詞語)

  迴歸課文,小牛為了找朋友,它採取了什麼辦法?(貼徵友啟事)板書:第一次

  四、合作探究

  (師:小組合作,針對一個問題進行研究、討論,討論出結果由組員彙報)

  1、 小牛找朋友的條件是什麼?它找到朋友了嗎?

  (生彙報)(出示課件)重點指導“興奮”一詞。結果小牛 板書:沒有找到朋友。這時小牛的心裡是什麼滋味?所以他找向老牛訴苦:那它是怎麼說的呢?重點指導朗讀(出示課件讀出訴苦、失望、傷心)。

  (師:第2個問題哪個小組來展示)

  2、 小牛的第二張徵友啟與第一張有什麼不同?動物們有什麼 反應?(課件出示兩張徵友啟事的對比)找學生來讀,找出不同。(用“或者?或者?或者 來說一句話)

  (師:第二張徵友啟事貼出之後大家的反應是:板書:第二次 它們是怎麼說的呢?課件出示,分角色演一演)最後小牛(板書:有了很多朋友)它們在一起非常開心、快樂。

  (師:怎樣才能交到朋友呢?相信聰明、愛動腦筋的你一定從故事中明白了什麼?出示課件)

  五、課外拓展

  (老師帶來了一篇和朋友的小故事,看你從中又學到了什麼?)課件出示(板書:與人合作 結交朋友)

  六、總結

  有了朋友你的生活就會充滿樂趣,結交朋友時對朋友要求不要太多,條件不要過高,要學會與人合作。希望在座的各位小朋友能交到屬於你自己的朋友伴你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七、佈置作業

  1、說一說,你想找什麼樣的朋友?

  2、請你模仿小牛的第二則徵友啟事,寫一寫你的徵友啟事。

  八、板書設計

  第一次 沒有找到朋友 與人合作 徵友啟事 對比 結交朋友 第二次 交了很多朋友

  《徵友啟事》教學反思

  1、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創造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思考、主動發言。開始上課時,我以一個找朋友的小故事,匯入到孤單的小牛也想找朋友,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小牛兩次徵友的結果,為什麼不一樣呢?這是課文的重點,也是難點。在小組自學比較兩個徵友啟事的基礎上,可以師生互動透過角色扮演、口語交際的活動方式進行體驗學習,體會“一起------一起------一起------”和“或者一起------或者一起------或者一起------”的徵友要求能帶來不同的結果。引導學生理解第一個徵友啟事要求太苛刻了,第二個徵友啟事減低了要求,求同存異,許多動物都能成為小牛的朋友了。使學生認識到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點、愛好、習慣,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完全適合自己的人是不存在的。要善於發現他人的優點,學會與他人交往。

  3、語言實踐,拓展延伸

  要學生自己寫一個徵友啟事,想想怎麼寫,能讓自己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4、有待改進

  在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讀仍是訓練的重點,雖然也採用了多種讀的方式,但感覺學生還是說的較多,讀得較少,今後一定要將讀落到實處。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們比較拘謹,沒有體會出高效課堂的歡呼雀躍。還有在銜接語上有很大的欠缺,以後在教學中還有加強。

【《徵友啟事》教學反思及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