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觀後感> 看外國電影觀後感

看外國電影觀後感

看外國電影觀後感

  外國的電影技術非常先進,看了外國電影,大家有什麼感受,怎麼寫觀後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看外國電影觀後感,歡迎閱讀!

  看外國電影觀後感(一)

  影片講述了威爾頓預備學校新來的一位文學老師基廷先生帶領一群17歲左右充滿活力,夢想和激情的男孩們勇敢追夢的故事。基廷先生是一位特立獨行的老師。他有著自己獨特的教學理念及活潑大膽的教學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們去思考什麼是他們自己真正想要的。他鼓勵著每個人追求自己的夢想。但他所做的一切卻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格格不入。這就導致了最終基廷先生的離開。

  這部電影雖然長達兩個多小時,但一點都不乏味。“船長,我的船長。”,“及時行樂,孩子們,讓你們的生命超凡脫俗。”,“我站到講臺上是想提醒我自己,我們必須時刻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待事物。”,“希望你們也找到自己的路,找到自己的步伐,步調,任何方向,任何東西都行,不管是自負也好,愚蠢也好,什麼都行。”等經典臺詞,無一不引起我對教育的反思。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第一,教育受到其所處時代背景的制約。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制約著人才的培養規格和教育結構。學校教

  育結構必須反映經濟的技術結構與產業結構的發展變革。故事發生的背景在美國的五六十年代,二戰結束不久之後。因為蘇聯第一枚人造衛星的發射成功,使得美國認為他們落後的原因在於教育。因此當時的美國特別重視對數學,自然科學和現代外語的教育,同時提倡天才教育,致力於發展精

  英教育。這種提倡尊重傳統,遵守紀律的“科學主義教育”,必然會壓抑人的個性,使得學生在某些方面形成缺失。提倡“傳統,紀律,榮譽,卓越”的威爾頓預備學校就象徵著當時美國社會的教育主流。而提倡“詩歌,美麗,浪漫,愛情才是生活的意義”的基廷老師必然與當時的教育主流相悖,這也最終導致了他被迫離開。

  第二,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在於使學生學會自我思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的發展,實際上是指在人的勞動能力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包括人的社會關係,道德精神面貌,意志,情感,個性及審美意識和能力上的和諧統一發展。

  在欣賞詩歌時,為了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思想去判斷一首詩歌的好壞,基廷先生刻意“煽動”所有學生把《英語詩歌五百年》的序言全部撕掉。學生們集體撕書那混亂不堪的畫面至今還讓我記憶猶新。學生們在撕碎書本這種實物的同時,獲得了精神上的超越,解放,那是對傳統,權威的粉碎。威爾頓預備學校向來在對學生的教育上注重對傳統,對權威的把握,他們要的.只是學生認真學習課本,獲得進入名牌大學的機會,至於學生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生內心的真正訴求根本不在他們考慮的範圍之內。基廷先生的到來使得這群內心長久被壓抑的孩子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在基廷先生這個“精神領袖”的帶領下,他們積極探索內心的真正想法。因為基廷先生的引導,他們邁出了自我思考的第一步。 第三,教育必須符合個體的客觀訴求,即教育必須尊重個體的能動性。人是在以自己的活動為中介同環境相互作用過程中,接受著環境的影響,同時也改造著環境,並在改造環境過程中改造著自己。若是環境極度壓抑並極力阻礙人的發展,那麼最終導致的結果只能是人的極度壓抑甚至崩潰。電影中尼爾的死正是對這一點的最好詮釋。尼爾一心只想演戲,而他的父親卻已經規定好了他只能是一名醫生。聽從父親的話,還是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他曾一度很猶豫。但最終在自我思考之後,他選擇聽從自己的內心,為自己的夢想奮力一搏。尼爾冒充父親寫信給諾蘭同意他參演《仲夏夜之夢》,他終於如願走上了舞臺。但同時,他這一舉動也加劇了他與父親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的不斷加劇,最終使得尼爾持槍,為了捍衛自己的夢想而自殺。倘若尼爾的父親能站在尼爾的角度,想想尼爾最需要的是什麼,那麼可能這個慘劇就不會發生了。

  《死亡詩社》這部電影還使得我想到了很多很多。我想要是我們能積極運用裡面的理念,對我們現有的教育體制,教育方法進行改良,使得我們的教育真正為學生所服務,並使學生成為真正受益者,那樣的教育才可謂是真正的教育!才可謂是成功的教育!

  看外國電影觀後感(二)

  波瀾壯闊的大海一眼望不到邊,海水在陽光的照耀下散發著金色的光芒,彷彿在隨著舒緩的音樂輕輕的律動,溫柔地拂過船身。碼頭上已是送別的人山人海,送別的友人不捨得擁抱即將登船的朋友,眼中滿是期待與激動;依依不捨的家屬們揮手告別即將遠行的親人,心中淨是思念與不捨······

  "她"高傲地俯視著碼頭上的人山人海與一望無際的大海,"她"優雅,端莊,華麗。"她",就是號稱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

  一位貧窮的流浪畫家傑克在泰坦尼克號即將出發的時候同他的朋友透過賭博贏得了兩張船票,他們踏上了泰坦尼克號。在船上,傑克意外地遇到了出身名門的富家小姐蘿絲。而蘿絲卻不願過乏味無趣的貴族生活,不願聽從母親的安排嫁給富有的卡爾。一天晚上,蘿絲正要投海自盡,傑克在危急關頭救下了她,他們也由此相識。羅蘿絲的媽媽不準蘿絲與傑克來往,他們被迫分手。黃昏,蘿絲和傑克在甲板上相遇,他們相愛了。

  可是不幸也隨之到來,因為船長的大意與疏忽,泰坦尼克號撞上了冰山,即將沉沒,傑克卻被卡爾陷害,捉進了船上監獄。蘿絲不顧生命危險救出了傑克,由於救生船數量不夠,所以船長決定讓婦女和小孩先上船,蘿絲不忍拋下傑克,從救生船中跳了下來。最終他們一齊落入了海中,蘿絲躺在一塊漂浮的甲板上保住了性命而傑克卻因將生存的機會讓給了蘿絲,凍死在了冰冷的海水中。

  泰坦尼克號沉沒的那一天人們永遠不會忘記——1912年4月15日,它承載著1316名乘客和861名船員,最後卻僅僅有694人生還!

  當已經101歲高齡的蘿絲含淚講出這段歷史,她走到甲板上,攤開手掌,將自己珍藏了84年的價值連城的‘海洋之星’拋入了當年泰坦尼克號沉沒的那片海洋。隨著它的沉入海底,這一切的一切都已完結······

  《泰坦尼克號》不僅僅是一段悽美的愛情,更反映了人性的光輝與偉大,自私與偏見。

  當蘿絲不顧生命危險走下地下室救出傑克;當蘿絲為了傑克跳下了象徵著生存的救生船;當船即將沉沒時,他們緊握的手;當他們落入海中,傑克忍受著冰冷的海水的侵襲將生存的機會給了蘿絲;

  當蘿絲的媽媽為了金錢與權利,不顧女兒的感受,要她嫁給卡爾,卻不許她同傑克來往;當卡爾因嫉妒傑克便嫁禍誣衊他,將他關進船上監獄;當設計師只按照原定計劃準備了只夠一等艙的富人們乘坐的救生船;當卡爾在危急關頭利用金錢保全自己的性命;當偏執的富人不願穿上與自己紳士風度不匹的救生衣······

  善良;無私;偉大;真摯;

  醜陋;勢力;虛榮;偏見;

  人性的美醜善惡,在此刻展露無遺。

  ‘海洋之星’和84年間的是非一齊永遠地沉入了海底。遙遠的海上,傳來一聲汽笛的轟鳴······

【看外國電影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