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書筆記> 教育哲學導論讀書筆記

教育哲學導論讀書筆記

教育哲學導論讀書筆記

  用哲學的觀點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問題的一門學科。它綜合教育學、教育史、心理學及其他教育學科的知識,對教育中的基本問題,用哲學觀點給以理論上的闡明。小編整理亂了教育哲學導論讀書筆記,希望對你有所用處。

     這一章分為三小節,每小節屬於遞進式的。

  1.心理科學的發展。

  從“理論”一詞開篇,主要是為了呼應前一章。“理論”在自然科學發展中,是對科學事情的“解釋”,是可以經過實驗與觀察進行證明的。而在教育中,“理論”這個詞比大部分的其他情境中使用更為頻繁而且隨意。所以本小節主要把教育與其他科學進行類比和分析。

  很多人會同意教育本身並不是一門科學。它反倒是由一個共同的目標所聯絡的一系列實際活動。教育就像醫學和工程學一樣,是一系列實際性活動。如果理解了應用於我們必須工作的物件中的那些自然規律,我們就會更好地理解如何實施這些活動。

  一個好的教師能夠從平常經驗中足以知曉人類本質的活動,從而有助於他有效實施教學活動。

  關於人的科學的發展,就像關於自然科學的發展一樣,一直是由社會條決定的。

  2.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不同。

  在去剖析“理論”在社會科學中的發展時,文中先是引導我們去比較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不同。而這個不同,可以讓人清楚看出教育理論在實踐中的範圍。

  它們的不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社會科學的發展歷史很短。心理學作為一門實驗科學,其歷史還不到100年。在成為獨立科學之前,它曾經是推測哲學的一個分支。

  第二,人的科學的規律與自然科學的規律不同表現在:自然科學規律可以當作世界上永久的且不可以改變的特徵。而人的本質規律可以有幾種變化的方式。如基因的突變,人類傾向性對社會結構的影響,社會結構也能影響遺傳能力發展的方式。

  第三,社會科學實驗的範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主要表現在一是道德問題,其二是從技術上來說,出於明顯的原因而在任何大的範圍內改變社會條件是非常困難的。

  第四,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最為重要的差別存在於它們各自的發展水平上。科學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表現為一個學科的常識知識階段。第二階段為自然歷史階段。第三階段是一個充分發展的科學階段。

  3.何為“教育理論”?

  這是本章最為重要的內容,用本章的結尾來回答:用於教育語境中的“理論”一詞,總體上是一種禮貌性的稱謂。

  這一章節中最為經典的恐怕是對“教育理論”的分類。

  教育理論中的第一類是存在教育著作中的一種形而上學的論斷。它們是作者主觀的猜想,它們既不能透過由成熟和公共認可的方法來收集、檢驗和評估的證據來證實,也不能透過它們來證偽。更重要的是,不管我們是否認為這些論斷有意義或者可以被證明,我們至少應該辨認出它們來。

  例如柏拉圖的著作中的教育建議:人在本質是一個與某種物質載體有暫時聯絡的靈魂或精神,這種靈魂和精神先於肉體創生並且不會消散。

  第二類是教育理論中的價值判斷論斷構成。

  一個教育理論的哲學批評,其部分功用是分解出指導價值並使之變得清楚起來。教育改革者的'大部分流行語和口號都是陳腐的價值判斷,諸如“依天性而教育”“為民主而教育”“機會平等”“為公民資格而教”等。更重要的是,這一類指示不應該只是單純的口號。它們應當明確地規劃出來,與實踐相聯絡並被辨出真相。一種不加診斷的價值判斷是造成智識困惑的源頭。

  教育理論的第三種組成是經驗性的。這個很好理解,屬於我們在教育過程中所獲得的經驗。但文中把這種經驗又分為了兩類。第一類是在生活於心理學成為一門成熟的實驗科學之前的那些理論家的作品中相對比較常見,它們由對教育實踐的建議組成。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比起一種新的教育理論來說更具有影響力,因為它得益於“實踐”。而大部分教育理論與其實踐之間的聯絡,並不是如此緊密。不管是已經發生的理論,還是準備發生的,它們只是教育實踐創新上的裝飾,真正起作用的是實踐本身。

  另一種是單是建立在“實踐”所獲取的經驗上的,而是在邊實踐,邊修正的教育理論。理論和實踐 變成了一種互動關係,理論指導實踐,實踐修正理論。今天關於感知、學習、動機、“智力”的本質及其分配和發展、教育落後的誘因以及諸如此類的其他方面的知識,有助於我們朝著所期望的改善結果的方向上改進教育實踐。

  所以作者在辯明“理論”以後,說出了“只有在我們擾成熟的心理學或社會學實驗結果應用教育實踐之時,它才能得到證明”,它才能稱之為“教育理論”。

【教育哲學導論讀書筆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