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初中歷史教學的反思

初中歷史教學的反思

初中歷史教學的反思範文

  古人以史為鏡,學習歷史可以提高我們的素養。對於歷史老師來說,歷史教學應該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有興趣,感興趣。下面要為大家分享的就是初中歷史教學的反思範文,希望你會喜歡!

  初中歷史教學的反思範文(一)

  經過一段時間的課堂教學,自己在教學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轉變。作為歷史老師我要教給孩子們什麼,怎樣教給他們?這學期的教學工作告訴我,要讓孩子們學好你所教的學科,就得讓他們對你所教的學科感興趣。而在育才這塊教學沃土上,語、數、外幾乎站領了孩子大部分時間,他們會對歷史感興趣嗎?我該怎麼做?一邊教學、一邊嘗試、一邊反思,使我逐漸領悟到,只有愛學生,並懂得怎樣去愛,當他們願意與你交流,喜歡聽你講課時,說明他們已經對你所教的科目感興趣了。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習興趣,可以產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較為穩定的學習情感,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尤為重要。

  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也的確碰到了許多的問題,現在針對具體的教學以及教學後的效果談談反思;

  一、我覺得我們應該以媒體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多媒體課件以其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具體形象地展示出各種事物的現象、情景、過程,它對提高學生興趣起到促進作用。如七年級歷史《伐無道,誅暴秦》主要介紹秦始皇的過失,引起陳勝、吳廣農民起義,以及建立西漢,我考慮到這些內容對學生來講較久遠,透過分析課文,能知道,但記憶困難,為了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我準備了北京長城的圖片,伴著優美的音樂,學生對世界名勝古蹟有了興趣。接下來放映《孟江女哭長城》學生們看到勞動人民,用小推車、肩膀扛、繩子拉,一步一步向上拉。有的累昏、有的死。再接下來放映陳勝、吳廣起義。這樣學生進行對比,然後分組總結秦始皇的功、過,學生的興趣從不知不覺中調動起來。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出現了部分學生乘機擾亂課堂,譁眾取寵的現象。也有部分學生不能達到言之有物,這是我在以後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二、對學生的能力的重視:把學生分成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一起討論,做練習冊,並教給小組長一些方法,引導他們儘可能的發揮每一個小組成員的作用,讓成員學會如何給別人分析、講解問題。小組出現不會的問題,向教師提出,再由教師給小組講解。自習課上也充分發揮小組的作用,先給同學們一定的時間背題,然後小組長同時抽三個組員,這樣即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激發他們的競爭意識,從而提高記憶的質量。同時在課堂和自習上,我也在嘗試給學生一種沒有壓力的學習氛圍,只規定背題的範圍,不規定必須背下來,或是抽背、默寫,人為給學生造成一種壓力和緊張,如果學生經常在這種壓力和緊張的狀態下學習,不但不會提高學習效率,相反還會降低學習效率。而是想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其真正地參與學習,自覺自願地去完成課堂任務。我覺得這個方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

  除此之外我認為在今後的歷史教學中我還應該注意

  1、平時抓好培優轉差,對學困生應多與他們交流,瞭解他們的情況,多鼓勵,幫助他們理清知識點,讓他們看到希望;幫助他們樹立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2、多學習、多鑽研。取他人之長,多聽課,包括其它學科的,學習他們的長處,好的教學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難點,根據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切實可行的教案。

  3、在自己平時讀書過程中,有意識的收集資料,積累命題素材。

  4、積極接受學生意見,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例如有學生提出多總結,多講解題的思路。只有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是好的教學方法。

  5、更加註重學以致用的原則,在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學生運用知識解題的能力。

  初中歷史教學的反思範文(二)

  本學期的初一歷史教學,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針對初一學生學習歷史的實際,本人主要從理清歷史線索,講清重難點,突破重特大歷史事件,適當延展等方面進行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方法,以期收到較好的效果。

  一.理清歷史線索。

  本學期初一歷史課本(新課標人教版)講授《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係的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涉及的朝代有隋、唐、五代、遼、宋、夏、金、元、明、清幾個朝代,讓學生了解這幾個朝代在中國歷史長河中發展的線索:

  1、封建社會形成、初步發展,首次一統時期——戰國、秦漢;

  2、封建國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

  3、封建社會的繁榮發展時期——隋唐;

  4、封建國家的再次分裂和封建經濟繼續發展——五代遼宋夏金元;

  5、封建社會的衰落時期——明清(1368—1840)。

  使學生對本冊所涉及到的隋、唐、五代、遼、宋、夏、金、元、明、清幾個朝代,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長河中的發展線索有了總體的概念和影響。有了線索,然後對所涉及的每個朝代的知識點——重大歷史事件才能各個擊破,才能化整為零,比較系統的掌握,這樣歷史發展線索和具體歷史事件就聯絡起來了,就像要提起葡萄樹上的葡萄,只要提起枝幹(線索),葡萄(具體歷史事件)就提起來了,學生透過這個淺顯的比喻,會一下子對歷史線索與事件之間的聯絡茅塞洞開,有意的學習和探究的,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又降低了難度。

  這符合歷史課程標準規定的知識技能目標前提下的“減輕學生負擔,降低難度”的要求。

  二.理清重難點

  本冊的重點是每個朝代的建立,發生在每個朝代的影響歷史程序的重特大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及意義等。

  難點是:五代、遼、宋、夏、金、元的更迭,頭緒多,學生難把握。

  對於重難點,我採取的方法主要是在每節課上先給5-1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主閱讀,之後讓學生說出透過自讀已經解決了的,再說出自己不懂的、或感疑惑的知識,老師引導學生透過探究加以解決,還解決不了的,老師再給以點撥,力求使學生透過個人或合作的途徑自行解決,萬一還是不能解決的,老師再適當的講解。

  比如學習《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一課,重點是契丹的興起和與北宋的關係、女真建立金和岳飛抗金。難點是如何正確評價澶淵之盟、如何評價岳飛。我先給5-1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主閱讀,先認識在中國歷史上從10世紀初契丹國建立到12世紀中葉宋金和議,大約二百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民族政權關係相對比較複雜的歷史時期。

  這一時期是主要事件有:(一)10世紀初,契丹傑出首領阿保機,建立契丹國,都城在上京,阿保機就是遼太祖。(二) 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宋朝,取代後周,以開封為東京,作為都城,史稱北宋。趙匡胤就是宋太祖。(三)澶淵之盟。(四)11世紀前期,党項族首領元昊稱大夏國皇帝,都城在興慶,史稱西夏。(五)12世紀初期,女真族的傑出首領阿骨打,起兵抗遼,在會寧稱帝,國號金,他就是金太祖。(六)1127北宋滅亡,北宋皇帝欽宗的弟弟趙構,登上皇位,定都臨安,史稱南宋,趙構就是宋高宗。(七)岳飛抗金。(八)宋、金對峙形勢圖。

  以上內容我透過課件,再如:講明朝建築藝術時,播放出北京故宮,明長城,山海關,嘉峪關的圖片。不但增加了形象性,而且將其線條化,讓學生透過形象來加深對內容的理解與識記。

  三.突破重特大歷史事件

  歷史是透過重特大事件來反映的,所以要給學生講清楚重特大歷史事件,讓學生了解整個事件的起因、發生、發展、結果及影響意義等,學生才會對整個事件有個整體深刻的印象,才能掌握某一歷史事件對歷史發展所起的作用。比如“陳橋兵變”,要講清這一事件發生在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被石守信等大將擁戴,將一件黃袍披在他身上,高呼“萬歲”,發動兵變。趙匡胤建立宋朝,取代後周,以開封為東京,作為都城,史稱北宋。整個過程看似簡單,但它意味著一個朝代(或者一個時期的——五代十國)的結束,一個新的時代的到來北宋與遼、西夏,南宋與金、西夏的戰與和。

  四.適當的延展

  在講清重特大歷史事件時適當的延展是必要的。如在講北宋與遼、西夏時,可以講講《楊家將》的故事,講南宋與金、西夏的戰與和時,可以講講《說岳全傳》中嶽飛抗金的故事。這樣就會將歷史記載和歷史人物有血有肉的結合起來,將歷史知識和社會見聞結合起來(楊門女將,岳家軍等),豐富了教學內容,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及記憶,活躍了課堂氣氛,對相應的知識又有適當的拓展,對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也有所培養。可以說教學效果是非常的顯著的。

  當然,還有困惑,那就是學生考試成績的提高,離學校要求和學生實際還很遠很遠,有待自己做進一步的探索與求教。

  綜上所述,是自己本學期擔任初一歷史教學以來的幾點體會,以便以後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歷史教學質量。

【初中歷史教學的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