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圖形影象/多媒體> 高三複習圖形教學方案

高三複習圖形教學方案

高三複習圖形教學方案

  內容提要:在高三複習中,教師透過清楚生物圖形的特點,主要運用多對比、多引導、適當變式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學習能力,結合運用邊講邊繪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設問讀圖法、填空法、以圖析文及以圖析圖法、糾錯法、構建知識網路結構圖與理論聯絡實際相結合等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觀察能力,使其領悟生物圖形的特點,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運用及發展其思維能力,從多方面、多層次來培養學生分析生物圖形的能力。

  關鍵詞: 高三複習 圖形教學 分析圖形的能力

  高考題中,有關圖形的分析和作答的題目佔較大比例,學生在此容易失分。學生分析圖形的能力主要與其觀察、思維、運用知識能力有關。高三複習怎樣進行圖形教學,培養學生對圖形的分析能力呢?我認為可圍繞以下三大方面展開圖形教學。

  一.清楚生物圖形的特點,這對教學有著指導的作用。

  生物圖形採用符號和註記,不僅能把生物學概念、原理、規律等加以形象化、具體化,還能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之儲存和濃縮了大量的資訊。圖形往往具有新穎性和趣味性,對學生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利於引起學生注意,激發情感,喚起學習動機。這些是文字描述無法比擬的。

  二.主要教學方式。

  學生對圖形的認識,是由具體轉化到抽象的思維過程。由於學生思維的目的性、趨向性、序列性、靈活性和差異性都會直接影響到對圖形的感受、儲存和處理,因此教學過程中需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學習能力,採用有助於學生容易理解知識、分析圖形的教學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教學方式:

  1.多對比。這裡的對比是指圖與圖的`對比,圖與文字知識的對比。對於出現兩個以上圖形的題目,學生普遍感到解題難度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難以找到分析的切入點及難以把相關知識串聯起來。複習時把圖形透過對比的方式呈現,有助於學生找到分析圖形的切入點及培養串聯知識的能力。如把“光合作用過程的圖解”與“有氧呼吸過程的圖解”對比複習,並設計相關的啟發性問題讓學生思考,引導學生由葡萄糖“切入”,把兩個不同主幹聯絡起來,進而串聯兩者的區別,充分挖掘簡約圖形中蘊含的豐富知識資訊,然後要求學生把文字知識用圖形的方式反映出來。透過圖圖對比,圖文、文圖的互換,不僅能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而且使學生逐漸領悟到圖形的特點、規律及圖形與文字的聯絡,學生分析圖形的能力由此得到良好培養。透過對比,還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如“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的區別,只從概念上理解,學生印象不深。配以對比強烈、差異明顯的圖形,學生在腦海中深深“印”下了兩者發生時期和具體變化的不同。“細胞分裂與細胞分化”、“DNA的複製、轉錄、翻譯”、“染色體結構變異與交叉互換”等可採取這樣的方式教學。

  2.多引導。對於複雜的圖形,學生很難發現當中主要資訊,教學時應多引導。如“碳迴圈”圖,既有無機環境,又有生物群落;既有光合作用,又有細胞呼吸;既有自然界,又有人類活動。學生目不暇接,不得要領。可設定以下問題引導:為什麼沒有碳就沒有生命?碳在無機環境和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是什麼?迴圈形式?圖中箭頭的含義?生物成分在物質迴圈中的作用?假如沒有生產者和分解者的參與,迴圈是否能進行?碳迴圈和能量流動的區別、聯絡?層層啟發,步步誘導,有利於知識的“零存整取”,把死圖讀活,使學生的知識點不斷流動、延伸,形成知識網路,把知識從靜態轉化到動態,把複雜的表象轉化為便於理解、記憶的內容。

  3.適當變式,使單一的圖形綜合化。心理學認為“運用變式進行教學,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形成科學概念”【1】。學生在分析圖形時,有時會把各種符號視作互不相干、獨立存在的圖形語言,這樣只會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引導學生分析圖形的同時,應適當設定一些靈活性較強的思考題加以引申、變式,以利於開拓思路,培養其發散思維能力,發展其思維靈活性。以“脫氧核苷酸的組成成分”圖為例。在多數學生看來,該圖只是表示DNA的基本單位──脫氧核苷酸的組成成分而已。如何把這單一的圖形轉化為有機聯絡的綜合體呢?可設定以下思考題啟發學生的思維:如果圖中的含氮鹼基分別是A、G 、C、T,該脫氧核苷酸的正確讀法依次是什麼?假如圖中的脫氧核糖被核糖取代,其他鹼基有何變化?從以上方面你能看出DNA和RNA化學組成的不同在哪裡?由此可見,組成核酸的鹼基和核苷酸分別有幾種?透過對圖形的引申和變式,引導學生在分析歸納中得出結論,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及綜合分析能力。

  三.具體教學方法。

  1.邊講邊繪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利用多媒體進行圖形教學,大多會出現這些情況:整個圖形一起出現,圖面繁多,不能突出教師在某一時間所教的內容,學生觀察的物件不明確,注意力難以集中在所學的“點”上;學生往往只看、聽,往往不繪圖;對學習能力差的學生,還有這樣的痛苦:思維跟不上多媒體播映的速度。教師邊講邊繪,教學的指向性非常明確,學生的思維與教學內容高度同步,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生學得容易,興趣自然就高;同時要求學生邊聽邊繪,調動學生的眼、耳、手、腦,強化知覺效果及提高記憶效率。由於繪圖過程的動態性不強,同時黑板的空間有限,往往難把多個生物學過程一起呈現,所以在小結時可利用多媒體把生物學過程以動態的方式呈現。這樣,“根據相對靜止背景上的運動物件易被知覺的規律”【2】,既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感知效果,又可使學生對生物學過程的整體性有更好的理解。對於複雜的圖形,可隻手繪反映其主要特點的簡圖,然後配以對媒體圖形進行教學。

  2.設問讀圖法,即設定一系列有層次、有聯絡、有啟發的問題來分析圖形。該方法有利於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對學生的思維有啟發、提示、互補和深化的作用,幫助學生學會“抓住”圖形的關鍵資訊和隱藏資訊,學會找到分析圖形的切入點。該法適用於分析反映概念、成因、原理、規律的圖形的教學。

  3.填空法,教師可有意畫出不完整的圖讓學生補充,有的只寫文字不標箭頭,有的只標箭頭不寫文字,學生完成填圖補圖的訓練。該法把已學過的理論知識以圖形的方式反映出來,使學生不僅能正確理解不同生物結構、生物學現象的關係,而且能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分泌蛋白的合成、運輸和分泌”、“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免疫調節”等內容的複習。

  4.以圖析圖法。該法主要用於解題。一些題目在分析時只用文字表達顯得?嗦難懂,這時可運用以圖析圖的方法。如對下圖的分析:

  有些學生由於思維定勢,沒注意縱座標的含義,認為b—c段代表有絲分裂的前、中、後期,d—e段代表末期。為避免學生誤解,教師可先指出b—c段代表一條染色體含兩個DNA分子即染色體含姐妹染色單體;d—e段代表一條染色體含一個DNA分子即染色體不含姐妹染色單體。

  5.糾錯法,即要求學生“抓出”圖形的錯誤之處。其優點在於能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準確性,對於促進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及正確記憶,培養其觀察細緻、分析全面的能力具有較好的效果。

  6.構建知識網路結構圖與理論聯絡實際相結合。學生之所以不能正確分析圖形,原因之一是不能把圖形及所含資訊與已學知識相聯絡。“奧蘇貝爾認為,學習是認知結構的重新組織過程。”【3】複習時,利用構建知識網路結構圖把已學知識重新組織,使之系統化。為使學生對知識真正理解,還需透過練習等方式把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最終使學生在分析圖形時,特別是流程圖時,能把圖形放入一定的知識聯絡中去檢索,有效提取圖中所含資訊並與已學知識建立聯絡。

  總之,在高三複習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方法,提高學生觀察能力,使其領悟生物圖形的特點,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運用及發展其思維能力,才能實現提高學生分析圖形的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1】、【2】、【3】均來自陳錄生,馬劍俠。《新編心理學》。2002年8月第2版。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出版。分別來自第84頁、第254頁、第268頁。

【高三複習圖形教學方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