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管理> 管理學基礎教學課件

管理學基礎教學課件

管理學基礎教學課件

  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是系統研究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學。小編收集了管理學基礎教學,歡迎閱讀。

  第一章 管理與管理學

  一、重點掌握:

  (一)、概念

  管理:是管理者為有效地達到組織目標,對組織資源和組織活動有意識、有組織、不斷地進行的協調活動。

  (二)、管理的性質。

  管理具有二重性。

  1、管理是由於許多人協作勞動而產生的,是由生產社會化引起的,是有效地組織共同勞動所必需的,因此它具有同生產力、社會化大生產相聯絡的自然屬性;

  2、管理又是在一定的生產關係條件下進行的,必然體現出生產資料佔有者指揮勞動、監督勞動的意志。因此,它具有同生產關係、社會制度相聯絡的社會屬性。

  (三)、管理的基本職能。

  1、計劃:計劃是事先對未來行為所做的安排。

  計劃是管理的首要職能。

  首先,計劃從明確目標著手為實現組織目標提供了保障。

  其次,計劃還透過最佳化資源配置保證組織目標的實現。

  再次,計劃透過規劃、政策、程式等的制定保證著組織目標的實現。

  2、決策

  決策就是針對預期目標,在一定條件的約束下,從諸多方案中選擇一個方案、並付諸實施。

  決策是一個網路系統,由輸入、處理、輸出和反饋四個環節構成。輸入就是指出問題輸入決策的資訊和資料;處理是指確定準則和方法、建立模型、進行方案間的比較、評審和選擇;輸出是指最後輸出最優方案;反饋是指在決策實踐中運用的情況,如發現問題,及時修改。

  3、組織

  從靜態意義上講,組織是具有一定目標、按照一定原則成立、有秩序的人事綜合體。從動態意義上講,組織是圍繞一定目標,設定並建立組織結構,安排群體成員的職位,確定其職責、許可權及其相互關係,從而使群體具有較高的效率。

  組織由三個基本要素構成,即:目標(組織存在的依據)、部門(組織的基本單元)和關係(部門及其活動的聯絡方式)。

  4、人事

  管理學中的人事指組織根據任務需要,透過選拔、培訓、開發等活動為組織各部門、各崗位配備合適人選的活動。

  5、領導

  管理學中的領導職能是一門藝術,它貫徹在整個管理活動中。不僅組織的高層領導、中層領導要實施領導職能,基層領導例如工廠的車間主任、醫院的護士長也擔負著領導職能,都要做人的工作,重視工作中人的因素的作用。

  6、激勵

  激勵是人的需要和動機得到強化的心理狀態,其作用在於激發和調動人的積極性,從而使人們能以最大的努力和主動性投入工作並取得最大成效。

  7、控制

  控制的實質就是使實踐活動符合於計劃,計劃就是控制的標準。

  8、協調

  法約爾認為,協調是使企業的一切工作都能和諧地配合,以便使企業的經營活動順利進行,並有利於企業取得成功。

  二、一般掌握

  1.組織外部環境的構成。

  社會環境、政治環境、經濟環境、科學技術環境、文化教育環境和自然地理環境。

  2.組織外部環境的特徵。

  複雜性:構成組織外部環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複雜的。

  交叉性:構成組織環境的各種因素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的。

  變動性:組織環境因素是不斷變化的。

  三、一般瞭解

  1.管理學的研究物件和研究方法

  2.管理的作用。

  第二章 管理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一、重點掌握:

  (一)、概念

  行為科學:廣義的行為科學是指包括類似運用自然科學的實驗和觀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會環境中人的行為的科學。

  狹義的行為科學是指有關對工作環境中個人和群體的行為的一門綜合性學科。

  (二)、現代管理理論的主要內容。

  1、管理過程學派:該學派的主要特點是把管理學說與管理人員的職能聯絡起來。他們認為,無論是什麼性質的組織,管理人員的職能是共同的。

  2、經驗學派:該學派主張透過分析經驗(即指案例)來研究管理學問題。透過分析、比較、研究各種各樣的成功的和失敗的管理經驗,就可以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結論或管理原理,以有助於學生或從事實際工作的管理人員來學習和理解管理學理論,使他們更有效地從事管理工作。

  3、系統管理學派:系統管理學派認為,組織是由一個相互聯絡的若干要素組成、為環境所影響的並反過來影響環境的開放的社會技術系統。它是由目標和價值、結構、技術、社會心理、管理等五個分系統組織。必須以整個組織系統為研究管理的出發點,綜合運用各個學派的知識,研究一切主要的分系統及其相互關係。

  4、決策理論學派:決策理論學派認為,管理就是決策。管理活動的全部過程都是決策的過程,管理是以決策為特徵的;決策是管理人員的主要任務,管理人員應該集中研究決策問題。西蒙將決策分為程式性決策和非程式性決策,他的研究重點放在非程式性化決策方面,提倡用電子計算機模擬人類思考和解決決策問題。

  5、管理科學學派:管理科學學派主張運用數學符號和公式進行計劃決策和解決管理中的問題,求出最佳方案,實現企業目標;經營管理是管理科學在管理中的運用;資訊情報系統就是由計算機控制的向管理者提供資訊情報的系統。

  6、權變理論學派:該學派認為,由於組織內部各個部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外界環境的影響,組織的管理並沒有絕對正確的方法,也不存在普遍適用的理論,任何理論和方法都不見得絕對的有效,也不見得絕對的無效,採用哪種理論和方法,要視組織的實際情況和所處的環境而定。

  二、一般掌握:

  1、梅奧及霍桑實驗。

  2、人際關係學說。

  3、行為科學理論。

  三、一般瞭解:

  管理理論發展的新趨勢。

  第三章 計劃

  一、重點掌握

  (一)、 概念

  1、計劃工作: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計劃工作,是指制定計劃、執行計劃和檢查計劃三個階段的工作過程。狹義的計劃工作,是指制定計劃,即根據組織內外部的實際情況,權衡客觀的需要和主觀的可能,透過科學的預測,提出在未來一定時期內組織所需達到的具體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

  2、滾動計劃法:是一種定期修訂未來計劃的方法。這種計劃是根據計劃的執行情況和環境變化情況定期修訂計劃,並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計劃、中期計劃和長期計劃有機結合起來。

  (二)、計劃工作的特徵。

  1、目的性

  任何組織都是透過有意識的合作,來完成群體的目標而得以生存的。計劃工作旨在有效地達到某種目標。具體地說,計劃工作首先就是確立目標;然後,使今後的行動集中於目標,並預測和確定哪些行動有利於達到目標,哪些行動不利於達到目標,從而指導今後的行動朝著目標的方向邁進。沒有計劃和目標的行動是盲目的行動。

  2、主導性

  計劃職能在管理職能中居首要地位。此外,管理人員必須制訂計劃,以瞭解需要什麼樣的組織結構,需要什麼樣的人員,按照什麼樣的方法去領導下屬,以及採用什麼樣的控制方法,等等。

  3、普遍性

  計劃工作在各級管理人員的工作中是普遍存在的。

  4、效率性

  計劃的效率是指對組織目標所做貢獻扣除制定和執行計劃所需費用及其他因素後的總額。

  二、一般掌握:

  1.計劃工作的程式。

  2.編制計劃的方法。

  三、一般瞭解:

  計劃的種類。

  第四章 目標管理

  一、重點掌握

  (一)、概念

  1、目標:是期望的成果。這些成果可能是個人的、部門的、或整個組織的努力方向。

  企業目標:是在分析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基礎上確定的企業各項經濟活動的發展方向和奮鬥目標,是企業經營思想的具體化。

  2、目標管理:是一個全面的管理系統。它用系統的方法,使許多關鍵管理活動結合起來,高效率地實現個人目標和企業目標。具體而言,它是一種透過科學地制定目標、實施目標,依據目標進行考核評價來實施管理任務的管理方法。

  (二)、目標管理的實施過程。

  1、目標建立

  2、目標分解

  3、目標控制

  4、目標評定與考核四個階段。

  (三)、目標管理理論的應用與評價

  1、從應用範圍看,目標管理的應用有如下的特點:

  A、應用範圍廣泛,除應用於工業、金融、商業等企業外,許多非盈利性組織也引入了目標管理的制度。

  B、在許多大型企業,目標管理作為企業系統管理的形式加以應用,透過目標管理對企業各個管理層實施全面管理。在規模較小的企業中目標管理一般應用於生產作業方面。

  C、目標管理在目標量化比較容易的財務領域應用最為廣泛。如:成本、利潤、投資收益率管理等。

  2、目標管理制度的評價:

  概括起來目標管理主要有以下的優點:

  A、能有效地提高管理的效率

  B、能有助於企業組織機構的改革

  C、能有效地激勵職工完成企業目標

  D、能實行有效的監督與控制,減少無效勞動

  目標管理在應用中也有一定的侷限性,主要表現在:

  A、目標制定較為困難

  B、目標制定與分解中的職工參與費時、費力

  C、目標成果的考核與獎懲難以完全一致

  D、企業職工素質差異影響目標管理方法的實施

  二、一般掌握:

  (一)、企業目標的性質。

  1、企業目標是企業經營思想的集中體現。

  2、企業目標具有多重性。

  3、企業目標具有層次性

  4、企業目標具有變動性。

  (二)、目標管理的特點。

  1、目標管理運用系統論的思想,透過目標體系進行管理。

  2、充分發揮每一個職工的最大能力,實行最佳"自我控制"。

  3、強調成果,實行"能力至上"。

  (三)、確定企業目標的原則。

  1、現實性原則。

  2、關鍵性原則。

  3、定量化原則。

  4、協調性原則。

  5、權變原則。

  三、一般瞭解:

  目標管理的產生和發展。

  第五、六章 預測和決策

  一、重點掌握

  (一)、概念

  預測:就是根據過去和現在的已知因素,運用人們的知識、經驗和科學方法,對未來進行預先估計,並推測事物未來的發展趨勢的活動過程。

  (二)、預測的方法。

  定性方法、定量方法

  二、一般掌握:

  1.預測的作用。

  2.預測的基本步驟。

  三、一般瞭解:

  預測的型別。

  第六章 決策

  一、掌握

  (一)、概念:

  決策:就是指為了達到一定的目標,從兩個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選擇一個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斷過程。

  決策目標:就是指在一定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條件下,在市場調查和研究的基礎上所預測達到的結果。

  (二)、決策的特徵。

  超前性、目標性、選擇性、可行性、過程性、科學性。

  (三)、決策方法。

  1、定性決策方法:頭腦風暴法、特爾菲法、哥頓法、其他定性決策方法--淘汰法、環比法、歸類法

  2、定量決策方法:確定型決策方法--盈虧平衡點法、風險型決策方法--決策樹法

  不確定型決策方法--冒險法、保守法、折衷法、後悔值法、萊普勒斯法

  二、一般掌握:

  (一)、決策的作用。

  決策是決定組織管理工作成敗的關鍵;決策是實施各項管理職能的保證。

  (二)、決策的原則。

  滿意原則、層級原則、集體和個人相結合的原則、整體效用的原則

  三、一般瞭解:

  (一)、決策的基本程式。

  (二)、決策的型別。

【管理學基礎教學課件】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