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求職> 幼兒園教育案例

幼兒園教育案例

幼兒園教育案例

  幼兒園教育案例有哪一些呢?我們一起來參考下範文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幼兒園教育案例1

  老師,我怎麼出來

  現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自幼受寵,衣食住行家長們包辦,以至於到了新的環境不能快速適應,常常比別的小朋友“慢半拍”。或者不動腦筋,希望別人來幫他“辦事兒”。

  案例描述:

  上週四我們過生日,因為6、7月份的孩子一起過,人數比較多。我們在前面放了兩個桌子。唱完生日歌,分完蛋糕我們就為女孩子們梳辮子。吃到一半,小偉喊道“老師,我有鼻涕”,“那你出來拿餐巾紙吧”我對小偉說。可小偉沒有出來,左顧右盼的看看邊上的小朋友,又喊“我怎麼出來啊?”小偉坐在最中間,左右邊都有小朋友,覺得出不來。其實只要把小椅子往後面一拉,就有空間出來了。我又對小偉說“自己想想辦法,可以出來的”。結果小偉的辦法是鑽到桌子底下,爬出來。當時我並沒有糾正他鑽桌子的毛病,只是對他點點頭,因為他想辦法了,只是這個辦法並不是最合理的。

  又過了一會兒,小偉又喊了“老師,我吃完了”。“好的,那你出來吧,叉子放在小臉盆裡,盤子扔掉”。小偉看看手裡的盤子和叉子,又喊了“我怎麼出來啊?”哦,原來,手裡的東西成了累贅,鑽不了桌子了。其實那個時候,小偉右邊沒有小朋友了,只是小椅子沒有搬走。我又對小偉說“自己想想辦法,可以出來的”,又使了個看右邊的眼色。小偉看懂了“看右邊”的意思,把手裡的叉子小心翼翼的放在盤子上,用右手笨手笨腳的推開他的障礙物。放完東西,回過頭看看我,我笑眯眯的再次向他點點頭,並說:“小偉你真棒。”

  案例分析:

  小偉就像很多家庭的孩子一樣,有爸爸媽媽包辦自己的家務事。早上的衣服、鞋子、襪子等都由媽媽幫著穿。這讓他養成了對爸媽的依賴性,所以遇到什麼事總是先喊老師或阿姨,自己不動腦筋想辦法。動手能力也就相對比別的小朋友差,使得小偉到了中班,紐扣還不怎麼會結。總是以為阿姨或老師會幫忙,自己坐在小床上或地板上等著。小偉其實會做事,但是因為鍛鍊的不多,做的比別人慢,做的比別人差,媽媽看到就會指責,使得他有些害怕自己做錯,做錯後又會被批評。這又增加了一項對自己不自信的頭銜。所以發生了兩次可以出來卻還要問怎麼出來的事件。小偉媽媽也對我說過,“在家裡,明明會做的題目,問我們好幾遍還不肯下筆,這個孩子沒用的來。”

  案例反思:

  策略一:遇到小偉這樣的孩子,首先要和家長進行溝通,和家長形成一致。不要認為孩子幹不好或怕麻煩、圖省事而不讓孩子做,在家堅持不當他的左右手,放手讓他做,做的錯、差沒關係,只要自己動手,就會得到鍛鍊,從鍛鍊中進步。讓孩子能獲得更多獨自動手的權利。綱要中寫到:“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渡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並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

  策略二:在幼兒園也一樣,教師要多鼓勵他,用一些肯定的鼓勵性的話語。比如“你真棒”、“恩,進步了,繼續努力哦”等,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師引導也很重要,上面我就用了一些眼神和手勢,透過引導找出切入點。

  幼兒自理能力已經是家長以及老師們坐下來常提起的話題,大家都希望能解決它,但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改正的,是一個漫長又艱難的`過程。相信透過家長、老師和自己的努力,小偉能克服他的依賴性和自主性。一起為小偉加油!

  幼兒園教育案例2

  《扶爺爺奶奶走路》案例分析

  《扶爺爺奶奶走路》是一個小班音樂遊戲活動,讓孩子在音樂中感知老年人是如何走路的,學會怎樣照顧老人。現在的小朋友都是獨身子女,平時以自我為中心,只有爺爺奶奶照顧他們,他們不懂得關心愛護別人和周圍的事物,甚至還要年紀大的爺爺奶奶抱著走路,還要爺爺奶奶餵飯。

  在設計這節課時,我先用圖片激發小朋友的興趣,讓幼兒看看爺爺的頭髮白了,爺爺奶奶走路都不方便,要用柺杖。接下來,我還用兩種不一樣的音樂,一種是小朋友走路歡快的音樂,還有一種是慢慢的爺爺奶奶走路的音樂。透過音樂讓幼兒進一步體會爺爺奶奶走路的不一樣,提高幼兒對於不同音樂的理解和感受,提高音樂審美能力。在整個活動中,引導幼兒學習爺爺奶奶走路的時候,大多數幼兒都知道要彎腰,捶捶背,走的慢慢的。最後就是遊戲,首先我請幼兒做小朋友,我做老奶奶,讓他們想一想怎麼扶爺爺奶奶走路的,然後再請幼兒個別表演。小班音樂活動只有15分鐘,在下午的遊戲活動中,為了讓每個孩子都有參加遊戲的機會,我把小朋友們做成兩排,一排當爺爺奶奶,學著他們走路的樣子,另一排當小朋友,去扶爺爺奶奶走路,這樣小朋友們就有足夠的空間活動。這樣不僅鞏固了幼兒對爺爺奶奶的認識,還讓幼兒多次重複聽音樂,提高他們音樂審美能力。


【幼兒園教育案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