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場> 正確評估自己的職場身價

正確評估自己的職場身價

關於正確評估自己的職場身價

  正確評估自己的職場身價

  判斷職場身價應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看自己能在所在的崗位上創造多大的價值,將公司的業績向前推進多少。此外,也應看看自己在同事及客戶中是否具有口碑及知名度,即在相關的工作場合別人是否第一時間能聯想到你,若是如此,你的身價也會提高不少。

  “職場身價”:競爭力的標誌和價碼

  前一段,一個“你屬於幾K?”的段子在網路上廣泛流傳:月薪2k,對出勤率負責;5k,對按時完成率負責;8k,對質量負責;12k,對小團隊的情緒負責;16k,對到款率負責;20k,要想著怎麼保住自己的飯碗;40k,保住部門;100k,保住大部門;100k+,考慮如何創造機會給人存活;500k,最佳化所在領域。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職場“身價”,但不是每個期盼著加薪的職場人,都認真思考過自己在工作崗位上的貢獻和價值。尤其對於在職場摸爬滾打了三四年的白領來說,“自我估價”必不可少,建立在此基礎上的“加薪攻略”也很重要。

  “職場身價”是什麼?最直接的普遍體現,就是在行業市場平均能給你開出的工資價碼。說得複雜一點,就是除了一些非市場化因素而導致的高薪或者低薪,完全遵循市場競爭力要求而給出的相關價碼。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你“值”一萬元,那麼你不是在這家企業能得到,就是在那家企業能得到,總有企業能給你這個價位的工資。

  一般而言,“職場身價”是由薪資、專業知識、經營管理能力、工作業績以及資歷決定的。其中專業知識相對比較穩定,因為一旦步入社會,自己在學校所學到的某個領域的知識就是比較固定的了,而資歷和經營管理能力則可以隨著在實際工作中獲取的經驗逐步提高。工作業績也應當隨著資歷和經營管理能力逐步提高,薪資水平也會進而不斷提高,職場“身價”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能力越強身價越高

  “職場身價”不存在唯一的判定標準,對不同的工種和職業,對“職場身價”的判定是有所區別的。行業不同、地域不同、企業的所有制形式不同、規模不同,作為“職場身價”的外在指標——薪酬也會千差萬別。這時判斷職場身價應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看自己能在所在的崗位上創造多大的價值,將公司的業績向前推進多少。此外,也應看看自己在同事及客戶中是否具有口碑及知名度,即在相關的工作場合別人是否第一時間能聯想到你,若是如此,你的身價也會提高不少。

  判斷自己當前的職場身價,應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考慮:自己是否公司需要的人才種類;自己有哪些潛在的競爭者;自己的專業或是過往經歷是否具有稀有性。

  專家提醒,如果自己恰巧屬於公司需要的人才種類,但是潛在的競爭者過多,自己的業績能力又不夠突出,那麼身價就偏低,此時應當及時為自己充電,又或者可以利用自己之前在不同的高知名度企業工作時獲得的處事能力,適時凸顯自己的獨特風格或者能力,便可為自己的職場身價加碼。

  加薪攻略

  許多職場人士會遇到這個問題:自己屬於有才能且對企業有貢獻的員工,卻被企業不公平對待,淪為廉價勞動力,這個時候應該如何跟老闆提出加薪呢?

  當你感到自己的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並因此嚴重影響到你的工作積極性時,不妨找個機會跟老闆坦言相告。當然,首先還是要正確評估自己在企業中的作用及貢獻:自己的資歷怎樣,在老闆心中的分量重不重,最近出色地完成了哪些專案,這些專案帶來了多大的利潤……用這些來評估自己,確認自己的加薪要求是否有實現的可能性。其次是需要一個合適的時機。通常員工選擇在老闆情緒愉快時提出適當的要求,老闆較容易接受。又或者是這些時候:由於你的努力,公司近期業績增長;你剛剛完成了某個大專案,為公司增了光……老闆也許會因此慎重考慮並作出你期待的回應。你也可以請與老闆比較親近的人去幫你說話。

  自我評估要不時更新

  欲“升價”須長遠規劃。

  激烈的競爭中,提高自己的職場身價並不是在決定離職時可以形成的,而是應該從進入一家企業起,用自己的努力創造出來的。若想在未來成為備受其他企業青睞的知名人才,就要從現在開始,為十年甚至二十年後的未來做好計劃,並把計劃付諸行動。

  不少職場人常覺得“職場身價”與自己目前所獲得的薪酬不符。專家認為,判斷這一現象是否發生首先建立在你是否正確評估了自己的職場身價的基礎上,因為自身和企業都是在不斷地變化之中,這就需要隨時更新你的自我評估,重新審視自身價值。

  市場營銷人員最常見的錯誤

  有效的市場營銷意味著退一步,做好功課,而且(經常需要)從頭開始。

  在過去十年左右的時間裡,我檢視過大量的市場營銷計劃和幾百個銷售資訊,看到數以千計的公司試圖在全球競爭最激烈的市場裡建立起自己的地位。

  我獲得的最重要的'經驗是:糟糕的市場營銷的數量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我不是有點“無能”的糟糕,我說的是“即便在太空的真空中依然臭不可聞”的糟糕。

  1. 沒有理想客戶的概念

  很多市場營銷人員的世界觀完全是以產品為核心的。他們知道他們的產品的方方面面,但是對於誰有可能真的想要或者需要這些產品卻只有模糊的概念,對於這些客戶實際上將如何使用這些產品也毫無概念。更糟糕的是,這些營銷人員並不認為這些問題很重要,因為他們的產品如此先進,顯然值得購買。

  2. 沒有花時間聆聽理想客戶的想法

  即使市場營銷人員對於理想客戶確實有概念,他們也很少花時間真的聆聽這些客戶的想法。他們也做“市場研究”並且統計資料,但是說到坐下來認真聆聽(真正的聆聽)……這完全不在他們的日常安排上。這一點都不意外,結果就是市場營銷的資訊對於那些被認為是客戶的人來說毫無意義。

  3. 對於客戶的客戶想要什麼全然不知

  即使市場營銷人員確實聆聽了理想客戶的想法,他們也聽錯了東西。他們試圖找出自己營銷的產品能如何滿足客戶的需求。這聽起來似乎很聰明,可是實際上卻愚蠢之極。在企業對企業的銷售模式中(絕大多數銷售活動都在這個範疇之內),重要的並不是滿足客戶的需求,而是滿足客戶的客戶的需求。這是你的客戶的業務的發展動力。你的產品只有在對終端使用者有用的時候才有價值。

  4. 不善於構想出有意義的“價值主張”

  即使市場營銷人員確實理解了他們客戶的客戶,他們通常也很難構想出對於客戶和終端使用者都有價值的主張。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理解整個供應鏈的業務動態,這通常已經超出了絕大部分市場營銷人員的眼界範圍,只有最有經驗的市場營銷人員才具備這樣的素質,這一點非常不幸。

  5. 不善於在二十五個單詞或者用更短的篇幅內清晰表達價值主張

  即使市場營銷人員確實有了了不起的價值主張,他們也會更傾向於採用“團隊寫作”的模式,結果就會寫出一大堆囉嗦的句子,充滿了各種抽象的詞語、行話和各種廢話。寫出簡明扼要的資訊是一項專門的任務,只能依靠有才華的人一個人完成。這是一種罕見的技能,這一點從我們周圍漂浮的各種糟糕的市場營銷資訊可見一斑,甚至在企業內部也充斥著這些糟糕的內容,只有偉大的公司才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怎麼辦?

  嗯,不要對你的市場營銷人員生氣,他們已經在這個非常困難的崗位上竭盡全力了。真正的解決方案是從你的市場營銷環境中脫離出來,回到研究潛在客戶上來,多花點時間傾聽客戶的意見,直到你充分理解了他們的業務是如何運作的。

  然後,在你真正的理解了這些之後,讓專業的寫手來完成這件事吧,同時一定要控制住進行小組編輯修改的衝動,不然就是自尋死路。

  這真的是沒有任何捷徑可走。

  你也在辦公室“裝忙”?

  如果你花足夠多的時間觀察人們的工作狀態,你就會開始明白我們到底看重什麼活動。打電話像工作一樣重要,盯著電腦螢幕似乎也跟工作一樣重要,但盯著牆看就不那麼重要了。我們很多人剛進職場時學到了這些習慣--當老闆走過時,讓他看到你正在做事!--我們已經把這個習慣完全內化了。即使我是在家庭辦公室裡給自己打工,在工作時間我會為讀報紙感到內疚,但在網上看頭條新聞卻不會自責。

  問題是,總是讓自己看起來很忙的衝動,對真正完成工作來說通常沒什麼幫助。假設一位主管正在考慮她的公司應當開展的新業務線。在一個場景中,她每天花2 - 3個小時採訪、評估資料,另外4 - 5小時只是思考--走來走去,或者坐在遠離電腦的椅子上寫寫畫畫。在另一個場景中,她在8小時裡忙著開會,處理收件夾裡那些雜事,只是在上下班通勤或者業餘時間才思考。

  我不確定在哪個場景中更有可能得到正確的答案,但我知道很多人可能會認為任何主管都會選擇第一種場景。人們會抱怨說,給她更多工作吧--顯然她沒有足夠的事情可以做。你沒看到我們其他人開會、打電話有多忙嗎?如果我們的主管有家庭,大概她的丈夫會認定,她需要處理更多家裡的急事,或者找水管工來維修,因為,她顯然沒什麼迫切的事情要做。因為不需要在特定的時間地點才能思考,也不需要與別人商定具體的計劃。因此,它總會被推遲。因為總會被推遲,它在優先順序列表上就排到了底部,而任何臨時會議都比它顯得重要。即使你在思考一些重要事情,而那些臨時會議與你的長期職業目標毫無關係,但事實總傾向於這樣發生。

  但你不必這麼想。作為一個領導者,你可以對抗那種"把自己弄得很忙"的強迫力,而且鼓勵你的團隊成員也這樣做。設定清晰的期望,設定偉大的、雄心勃勃的目標,在前進道路上,每個步驟都設定嚴格的最後期限。然後,只要人們能按期完成每個階段性目標,那就不要談期間發生的任何稀奇古怪的事情。如果你最優秀的員工下午2點要在辦公室廚房烤核仁巧克力糕餅,你不會知道,這就是他思考難題的方式,他正在尋找正確的方法,制定一個專案拿下那位需要一年時間才能搞定的客戶。你為結果開工資,不需要讓他每分鐘都花在收件箱上。最好的結果不需要總是顯得很忙碌。

【正確評估自己的職場身價】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