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筆試> 清華國際生免筆試的報告

清華國際生免筆試的報告

關於清華國際生免筆試的報告

  日前,清華大學公佈《2017年清華大學國際學生(本科)招生簡章》。新規規定,從今年開始,所有具有申請資格的國際學生,都將施行“申請-稽核”制。而以往所有申請清華本科的國際學生,都需要先參加4至5個科目的考試,然後經加試或面試後錄取。

  新規出臺後,外界質疑清華大學降低了國際生錄取門檻,對國內考生不公平。諸如“老外不用考試上清華?十年寒窗不如一紙國籍”之類的表達,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還有人擔心:這一政策將成為權貴階層的特權,他們可以輕易讓子女移民國外,獲得外籍身份,“拿著外國護照免試上清華”。

  面對洶湧的輿情,清華大學回應:施行“申請-稽核”制並不意味降低了錄取標準。第一,採用“申請-稽核”制後,考核維度更豐富、考查面更,難度不降反升。第二,新政實施後,因為不用來清華參加筆試,預計報名人數將增加,在錄取總人數不變的情況下,清華可以優中選優,本科國際生質量有望進一步提升,結構也將進一步最佳化。第三,清華在國內的本科招生規模維持在3300人左右,而國際學生招生名額與往年持平,不擠佔國內學生名額。

  這一幕與去年5月江蘇、湖北等12個“高等教育資源豐富”的省份向中西部地區省區增加招生計劃公佈後,部分考生家長因擔憂此舉擠佔省內考生資源,向教育部門請願類似。當時的輿情也是在當地教育廳承諾不會擠佔本省考生資源、影響省內考生權益之後才漸漸平息。

  客觀來說,清華大學首次採用“申請-稽核”制是向國際知名大學看齊,與國際知名大學接軌。對於國際學生來說,“申請-稽核”制可以避免用同樣的試卷測試不同國家學生的弊病。保持一定的留學生比例,對於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來說也很有必要。哈佛、牛津等世界名校都有大量留學生,招收國際生並不意味著損害國內考生利益,擠佔國內學生的教育資源,反而可能形成融合互補的局面。

  然而,民眾的擔憂雖然有些情緒化,卻特別可以理解。群情激憤不僅因為大家對考試製度的`天然信任,更因為它觸動了國人對高考的敏感神經。我國高等教育雖然已得到了長足發展,從精英走向了平民,但優質高等教育資源仍然稀缺。高等教育規模擴大了,高考升學率提高了,但高考競爭壓力仍然巨大。因此,名校招生政策的任何變化,但凡觸及教育公平,就很容易引爆輿論。

  這種易焦灼的輿情環境並不利於教育改革,它將給改革者帶來很大壓力,使那些著眼長遠的改革措施,因為觸動現有利益格局而胎死腹中。應對這種輿情環境,當然不能噤聲,而要繼續擴大優質教育供給,創造更公平的教育環境,消除焦灼情緒的現實土壤,使大家可以用平常心看待教育改革。回到清華招生新政,“申請-稽核”制的效果需要時間檢驗,但我們不妨用信任、開放的眼光對待它,而清華大學也要在執行上把好關、把牢關。

【清華國際生免筆試的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