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行業> 幼兒園幼兒爭搶玩具觀察記錄

幼兒園幼兒爭搶玩具觀察記錄

幼兒園幼兒爭搶玩具觀察記錄

  幼兒園幼兒爭搶玩具觀察記錄1

  案例:

  石瀟雨是個機靈的孩子,活潑好動,嘴巴也特別甜,和陌生人一下子就能相處好,但和小夥伴並不融洽,每天都有小朋友來告狀“石瀟雨打人了”。在活動中,我也發現石瀟雨的自制力不強,特別是在上課回答問題時沒有一點兒耐心,舉手後一定得請他回答,否則他就會鬧情緒,在座位上吵鬧,影響正常的活動。如果我用五角星表揚了別的小朋友,他就會小聲嘟囔:“這有什麼了不起,我才不要呢!”

  我想改變孩子的這一情況,於是向夏老師詢問關於石瀟雨的情況。才知道原來石瀟雨以前哭著回家告訴爸爸媽媽,有小朋友打她。爸爸就告訴她,誰要打你,你就打她,這叫“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屬於“正當防衛”。

  於是我決定先要做好家長工作。我首先和家長進行了交流,指出他們的“正當防衛”論在幼兒園是不適宜的。我列舉了許多在平時工作中遇到的事例,讓家長非常信服地接受了我的觀點。 並希望家長能儘可能多地抽出時間陪孩子一起畫畫,看書。

  一段時間後,我發現石瀟雨真的有了變化。少有孩子再找我說石瀟雨的不是了。

  於是我又去了家訪,想多瞭解一下石瀟雨在家中的表現。進門見到他正趴在桌子上畫畫。他爸爸說,上次交談以後,每天都堅持陪兒子看書,畫畫。兒子做事耐心多了。同時也向兒子糾正了以前對他的教育,重新給他講文明的孩子的故事,讓他知道了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兒子真的進步了許多。

  一天放學時,石瀟雨的爸爸對我說:“昨天兒子對我說,今天張傑打了,我對他說這是不對的。我覺得打人是不對的。“錢老師,聽到這話,我倒是很高興的。”我也笑了,摸摸石瀟雨的頭。

  分析:

  造成石瀟雨經常打人的主要原因是受家長所謂的“正當防衛”論的影響,因此,我必須先和家長取得認識上的一致。幼兒由於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不可能和成人一樣能用比較適宜的方法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有些幼兒只是想和別人表示友好,可是,他的動作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想侵犯別人;有些幼兒不太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願望,更多的只能依賴於動作,造成許多理解上的偏差。

  孩子有了某種行為,受到家庭的影響應該是最大的,所以家長一定要首先明確自己的觀點,端正自己的認識,才能給予孩子正確行為模仿,不至於有所偏差,造成某些問題行為的產生。這樣個別化的問題,如果重點放在學校教育上,效果一定不如家教來的好,也許反而也會傷了孩子,所以家教對個別化的指導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幼兒園幼兒爭搶玩具觀察記錄2

  每天早晨一入園,蔣涵就會急衝衝地跑進他所喜歡的區角。一會兒到娃娃家燒飯,一會兒去“畫畫我自己”畫畫。過了一會兒,他又對堆積木產生了興趣,看見朱影小朋友在玩一輛自己帶來的警車,他則跑過去二話不說就搶了汽車開始獨自玩耍。朱影小朋友“嗚嗚嗚”哭著跑來告狀,指著蔣涵說:“老師,他搶我的汽車……”

  分析:

  蔣涵的爭搶行為是因為他對玩具產生的興趣和急於求玩的心理需求而導致的。這與嬰幼兒缺乏交往意識和未形成良好的行為規則有關,他們往往強烈地“以自我為中心”,對自己的情緒和需要缺乏控制能力和恰當的表達能力,所以不能和同伴友好地相處。

  對策:

  1.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遊戲也應由託班時以“平行遊戲”為主轉變為“合作分享”為主。大多數男孩喜歡玩汽車,在“汽車城”中,應增添足量的汽車,滿足多數男孩玩汽車的需求,從環境與材料提供上避免幼兒在遊戲中的爭搶行為。

  2.透過故事《大家一起玩》,引導幼兒在遊戲中互相謙讓、不爭搶玩具,逐步體驗分享才快樂的愉快情感。

  3.利用泛靈心理創設“汽車生病了”的遊戲情景,激發蔣涵做個“愛護玩具的好寶寶”,引導他學習禮貌用語並對孜孜說“對不起”。

  效果與反思:

  透過一個階段的個案跟蹤研究,蔣涵漸漸地變了,逐漸改掉了以前許多不良的行為習慣。現在,他樂意與同伴一起友好相處,不爭搶玩具,喜歡在活動中主動幫助同伴。在幼兒共同生活和遊戲中,他能以適宜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願並控制自己的行為。不影響集體,並熱心為同伴服務,成了大家的“好夥伴”。漸漸地,他在同伴中建立起了一定的威信,同伴們都願意接納他,親近他,還經常讚揚他。以下是我的幾點感悟:

  1.情感是幼兒個性發展的核心,因此,幼兒教育必須要做到“以情動情”“因人施教”,要善於運用師愛及教育機智,架設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樑。

  2.教師要把觀察放在首位,走近幼兒,關注幼兒發展的特點和水平。要不斷觀察幼兒的行為,不斷分析和解讀幼兒行為的原因,並思考有效的教育策略。

  3.幼兒的教育必須注重”互動式”的家教指導,要與家長“溝通、合作和研究”,透過家園共育實現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幼兒園幼兒爭搶玩具觀察記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