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語文中考複習重點詩歌

語文中考複習重點詩歌

語文中考複習重點詩歌

  語文中考複習重點:《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知識點歸納:

  1、曹操的《觀滄海》:這首詩是一首樂府詩。詩中對景物作總寫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2、詳細寫詩人見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3、本詩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懷的詩句,描寫詩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4、本詩的主要表達方式是描寫,但是也有兩句是敘述,這兩句詩是: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語文中考複習重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知識點歸納:

  1、本詩中把對朋友的真摯感情昇華為哲理,寫出四海之內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還是近鄰一樣的親近,說明知心朋友聲息相通的兩句詩;以全新角度闡明對離別的看法,飽含友情,讓人胸襟豪邁爽朗的詩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2、用來形容人們在世界各地都有知心朋友,雖然遠隔重洋,卻如近鄰一樣親近的詩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3、寫送別的地點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詩句是: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4、拓展:高適《別董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與“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意境相似。

  5、第二句中“望”的表達作用:一個“望”字將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聯絡起來,望中含情,表達了對友人沿途勞頓的擔憂之情。

  6、簡要分析頸聯的內涵(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答:這兩句以理性的議論展現了友情和別情的新意境:真正的友誼不受時空的阻隔。表現了詩人高遠的志趣和闊大的胸懷

  7、“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成為千古名句,它告訴我們什麼?

  答:寫出了友誼的哲理,真正的友誼是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既是永恆的,也是無所不在的。

  8、這首詩與其他送別詩的不同點是什麼?

  答:這首詩不同於其它送別詩,開闢了送別詩的.新意境。一改以往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字裡行間體現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高遠的志趣和曠達的胸懷。

  語文中考複習重點:《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知識點歸納:

  1、時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著時光的的流逝,蘊含自然理趣的詩句;寫歲末年初江邊景色用來感嘆歲月無情,徒增遊子無限鄉愁;蘊含新事物孕育於舊事物解體之時的哲理: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2、表達鄉愁之情的句子: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3、首聯寫出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先寫“客路”,後寫“行舟”,寫出了人在他鄉、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

  4、頷聯“潮平兩岸闊”有的版本作“潮平兩岸失”,你覺得“闊”與“失”哪個更好?“風正一帆懸”能否改為“風正數帆懸”?為什麼?

  答:①“闊”字更好,它給人以視野十分開闊的強烈感受,且讀起來與“懸”字對應,聲調也更響亮。或“失”更好。它生動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漲而與水面平齊,似乎消失了的主觀視覺形象。②不能改,詩人意在以“一帆懸”之小景襯“兩岸闊”之大景,改了就沒有這種效果了。

  5、頸聯歷來為人們所欣賞,請選擇一個角度作簡要分析:

  A.“生”“入”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富有生機。

  B.反映了時序的交替,蘊涵自然理趣。

  C.“日”“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徵,透露出積極、樂觀、向上的感情。

  6、本詩表達了漂泊在外的遊子對家鄉親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認為詩中的哪一處句子最能突出地表達這種思想感情?為什麼?最後兩句,詩人由歸雁想起鴻雁傳書的故事,心中湧起對故鄉洛陽的思念。

  7、從這首詩看,詩人處在怎樣的境況之中?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遠離家鄉,漂泊江南水上。表達了漂泊中的孤獨情懷和思鄉之情。(可從“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等句看出)

  8、前人評價“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兩句詩是“形容景物,妙絕千古”。你認為它“妙”在何處?

  答: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現出春天的訊息。寫景逼真,還蘊含一種生活哲理,突現了新生事物的強大生命力。給人以樂觀向上的鼓舞力量。

  語文中考複習重點:《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知識點歸納:

  1、借花鳥表達憂國憂民之情的詩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2、作者思念家鄉的詩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3、言明春望所見的詩句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4、運用對比的手法,表達詩人憂國思家的詩句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5、“破”、“深”寫出了怎樣悽慘的景象?

  答:“破”描繪了國都被佔,城池破敗,殘牆斷壁的景象:“深”描繪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蕪,人民離散無人整治的景象,刻畫了詩人痛苦的心情。寫出了國都淪陷、城池破敗、殘垣斷壁、雜草叢生、人煙稀少的冷寂荒蕪的景象。

  6、杜甫詩有詩史之稱,本詩折射出怎樣的歷史事件?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安史之亂,表現了憂國思家、感時傷壞之情。

  7、情景交融在頷聯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試加以賞析。

  答:花鳥本是怡人之景,而詩人見之而泣,聞之愈悲,可見時局的不幸,這裡詩人將悲情融於樂景,更加重了悲的抒情色彩。

  8、“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是千古傳誦的名句,你知道為什麼嗎?

  答:這兩句真切地表現了戰亂中人們思念親人、盼望得到親人訊息的心情,能引起人們的共鳴。“連三月”寫戰禍之長:“抵萬金”言家書難的。

  9、末句“不勝簪”這一細節有怎樣的作用?

  答:強烈地表現了詩人憂國思親之情。

  本詩的前四句寫景,所寫內容均統在一個“恨”字中;後四句抒懷,一個“搔”的動作(細節)將一位白髮稀疏、孤立於長安城頭的老詩人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語文中考複習重點詩歌】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