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行業> 冀教版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冀教版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冀教版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冀教版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窗前的紅氣球》

  教師的文化素養與教學藝術,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當我們提出“轉變教師的角色”倡導“以學生為主體”,主張“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時候,由於理解上的誤區,課堂教學成了“放任自流”的課堂,教師一時不知道怎麼調控課堂,該講的不敢講了。特別是提出“順學而教”,有的教師成了學生“字尾”。新的理論無疑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培養了學生能力。然而,當我們一味追求花樣翻新的時候,語文教學也變得“千瘡百孔”了,語文成了教師的負累。語文教學一定要正確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係,主導與主體的關係”。在靈活地選擇教學方式的同時,教師的導學是萬萬不可忽視的。沒了教師的主體,也就沒了學生的主體。教師應該是課程開發的最重要的資源。教師對教材的解讀,決定著教學方式選擇。

  這節課,我很好的發揮了導學的功能,從開始的匯入,到字詞的複習,都體現了對語文教學重點的把握。語文教什麼,不應該成為教師的困惑了。深入閱讀階段,我採取的由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閱讀策略,中間環節層層遞進的引導學生情感,既關注了學生的多元理解,又關注了詞語的訓練,既關注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又關注了知能的拓展。特別對朗讀的訓練體現了語感能力的培養。好的語文課,是教師用智慧點燃學生情感的。這篇課文帶著濃厚的同學情誼,我緊緊抓住這個情感線索,不失時機地點撥,發現和激發學生美好的心靈。

  一個飄在窗前的紅氣球,對躺在病床上的科利亞來說,就是一聲問候,一張笑臉,一陣驚喜。

  紅氣球折射出的是教室裡的朗朗書聲,是操場上的奔跑和歡笑。透過這個紅氣球,科利亞的心飛到了窗外,飛到了夥伴們的身邊。傳染病房把科利亞和夥伴們隔開了,但它無法隔開孩子們的心。這窗前的紅氣球,使科利亞的心離開了“真沒意思”的病床生活,回到了小夥伴身邊。

  童心無價。窗前的氣球將激動著孩子們的顆顆童心,淨化著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引領著孩子們開啟想象的大門,飛向真情的天空。

  冀教版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我想我能行》

  《我想我能行》這一課的內容是面對困難自己努力解決的小貝貝。童心世界充滿溫馨、充滿感動、充滿美麗。我想當孩子們真正感情那顆童心他們會收穫很多的,所以在這單元教學中我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培養孩子會讀書,會學習的能力,拿過一篇文章知道做什麼,知道如何來讀書。這是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的教,就是為了以後的不教,讓孩子做到自讀自悟,需要老師的指導。我給孩子們設定了兩個關,第一就是認真完成預習環節;第二就是:讀透。要求是1、能流利,加上自己感情的去讀。2、能說一說下面幾個問題(1)你知道了什麼。(2)你有什麼不理解的。(3) 你能發現什麼問題。(不懂的,或者是有價值的問題)(4)還可以說你從同學的朗讀裡聽出什麼。

  冀教版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雨後》

  《雨後》被我們二年級語文組定為同課研究課,集體備課,集體打磨,人人參與,人人執教。透過一系列的教學研究活動,我有了以下切實的體會:

  一、研讀教材要有一定的深度

  《雨後》是冰心奶奶寫給孩子的詩歌,描寫了孩子們在夏天雨後的廣場上快樂玩耍的情景。用“樂”字貫穿全篇,整首詩充滿了童趣。怎樣使學生進入情境,體會詩中兒童特有的心理,進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樂,是這篇課文教學要解決的問題。備課開始就確定了教學風格要活潑,要以讀為本。真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感到難。經過幾方試講,幾次修改教案才發現只有把文中群體的樂和個體的樂有機地聯絡起來,畫面才能變得鮮活、有趣。

  1、展現玩水場面,感受群體之樂

  首先,老師用很美的語言創設情境,引領學生走進雨後的廣場;接著,用課件展現文中的插圖,讓學生感受這一群赤腳的孩子,高挽褲管,盡情地在廣場上水的“海洋”裡使勁地踩呀,喊呀,笑呀!再聯絡生活實際,啟發孩子們用“有的……有的……還有的……”句式豐富踩水的畫面,最後激發學生盡情地朗讀第一節,讓學生感受這一群孩子真的快樂得象神仙一樣。

  2、突出踩水摔跤,感受無拘無束的樂

  第2、3節詩描寫的是小哥哥踩水,他是群體中的典型代表。他使勁地踩水,為的是讓水花濺得高高的;雖然滑了一跤,但臉上卻放射出“興奮和驕傲”。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質疑,把兩節詩的內容整合在一起,感受男孩踩水時特有的快樂。

  3、抓住小妹妹的情態,感受含蓄的樂

  如果說小哥哥在水中玩得無拘無束,而小妹妹稱得上是小心翼翼了。抓住她的一系列動作來讀詩句,一位可愛的小女孩就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再隨著詩句走進小女孩的內心世界,她多麼希望自己也象哥哥那樣摔得痛快,玩得盡興。這是小女孩特有的含蓄!

  只有這樣解讀教材,才能突破教學重難點。

  二、教學設計要全方位預設

  詩歌不同於一般的敘事文體,它的語言跨度較大。在教學中,學生的思維也存在跳躍性。因此,教學設計要有全方位的預設,才能保證教學順利進行。

  例如在教學第一節時,老師會動情地說:咱們一起走進這雨後的廣場,看看那兒有哪些新的變化?有的孩子會直接切入第一行內容,有的孩子會直接切入第二行內容,還有的孩子會直接進入第三、四行內容,不同的內容導致不同的教學環節。只有做了充分的預設,老師才能在課堂上靈活多變。

  老師的評價也要做好預設,尤其是爭對學生的朗讀,對於不同層次的朗讀,老師要給予及時有效的評價。因為老師的評價就是一步步地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在以讀為本的理念指導下,如何讓學生進入角色朗讀,把重點詞語、自己的情感讀到位、讀出來顯得尤為重要。

  冀教版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嘗試》

  《嘗試》是一篇略讀課文,略讀課文怎樣教,怎樣學?這個問題長期困擾著我,由於缺少研究和可借鑑的經驗,我對略讀課文怎樣教,學生怎樣學感到困惑,平時總認為略讀課文不列入考試範圍,教學實際中便忽視了它,把它當做“快餐”對待。其實不然,略讀課文不作為考試範圍,在客觀上為學生自主讀書,自主探索,為學生的個性形成與發展,提供了更為自由的空間,也為略讀課文的教學研究提供了寬鬆的環境,略讀課文實則也是一道大餐。這次教學大練兵,我也嘗試了略讀課文的教學,經過組內集體教研,教案的修改,課上完後,卻在心裡激起了層層水花,透過自己的嘗試和整合有關資料,對“略讀課文”的教學方法反思如下:

  一、“略讀課文”教學應體現的基本理念

  1.強調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略讀課文是學生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個體自讀和合作交流是略讀課文學習的重要方式,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應該用於自讀和交流。因此,略讀課文的教學更應強化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更應該強調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只需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適當給予點撥指導,從而真正地把讀書時間還給學生。

  2.承認差異,提倡個性化閱讀。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心理過程。我們要承認差異,尊重差異,提倡學生個性化理解。教學中應避免要求過高過全,要多給學生提供選擇不同學習內容和方法的機會,多給學生提供展示不同潛能的機會。

  3.加強課內外聯絡,適度拓展、延伸。略讀課文的教學應該成為聯絡課內外閱讀的橋樑,要根據課文特點,適當向課外拓展、延伸。如: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理解課文,豐富學生的認識;引導學生評價文章的'成敗得失,提高學生的賞析水平;結合課文內容,在課前課後閱讀相關文章、書籍,收集相關資料,加大學生的資訊吸收量;利用課文的某些內容,引發學生進一步探究某些問題的興趣等。

  二、略讀課文的教學流程和教學方法

  經過這次教學實踐的探索,我初步構建了略讀課文的基本教學流程,即“自讀——交流——積累(拓展)”。同時,根據課文的不同特點及學生的實際,又構建了若干個便於操作的具體的教學變式,如自主選擇式、質疑解疑式、重點閱讀式、自測互評式等。

  1、基本教學流程:自讀 ——交流——積累(拓展)即先由學生充分自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然後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或交流自讀體會,就課文的內容、寫法展開討論;最後視課文特點安排積累、擴充套件、延伸方面的練習或實踐活動。透過這三個階段的學習,使略讀課文的教學達到以下基本教學要求:

  第一,概覽全文,瞭解大意;

  第二,捕捉、交流重要資訊;

  第三,有針對性地積累語言,或向課外擴充套件延伸。

  自讀階段是學生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我們對略讀課文理解的要求不宜過高,但對默讀速度的培養應予以重視。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略讀、瀏覽能力,培養學生在閱讀中迅速捕捉資訊的能力。交流階段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合作學習。這個階段,重在交流自讀的收穫,討論自學中遇到的某些問題,從中既可以展示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又可以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積累、擴充套件階段既可側重對課文語言的積累,又可側重向課外擴充套件、延伸。側重什麼,應視文章內容和特點而定。由於略讀課文的教學時間有限,對積累或擴充套件延伸的內容應有所選擇,不宜貪多求全。

  三、關於課外拓展的幾點思考

  略讀課文的教學,在進行課外拓展時,必須是相關資料,充分挖掘這種學習環境,可以促進課堂學習資源與課外學習資源的相互補充,在具體操作中,也要注意兩點:一要靈活安排拓展時間,比如我教學的《嘗試》一課,就安排在了課後進行,有利於理解課文,並把握課文的情感。二要靈活安排拓展形式,這次我安排了課外的一些相關的小故事,大道理的文章。拓展訓練的安排要做到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生制宜。

  四、《嘗試》一課的教學值得反思的地方

  1、對略讀課文的度把握不是很好,感覺自己導的有點多了,有精講的嫌疑。2、學生動筆少了些。3、課堂教學中有些貪多求全。

  今後教學中,力求精備精講,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


【冀教版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