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行業> 幼兒園教學案例反思

幼兒園教學案例反思

幼兒園教學案例反思

  幼兒園教學案例反思


  一、什麼是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教學案例分析是指圍繞一定的教育目的,把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真實的情景加以典型化處理,形成可供學習者思考分析和決斷的案例(往往是一個故事、一個事例或一個事件),透過學習者獨立分析或相互討論,來提高學習者分析和解決教育問題能力的一種方法。

  上海市一位青年教師曾寫過一篇《走近語文教學的藝術殿堂》,其中寫到在一次作文講評課上,讓一個男生上講臺朗讀,結果這位略有口吃的同學遭到了鬨笑。

  臺下的同學們緊緊注視著他,課堂裡死寂一片。沉默中,我突然從後悔自責中省悟:初為人師的我不是也有過臨場時的恐懼和冷場時手足無措的尷尬嗎?然而是自信戰勝了這一切。有時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夠啟用一個人在的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難忘的失敗也往往可以摧毀一個人僅有的一點自信。眼前的這一個男孩難道會陷入後一種情形嗎?不,絕不能。我終於微笑著開口了:“既然他不太習慣在眾目睽睽之下說話,那索性我們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聽吧!”我帶頭走到教室後,背對講臺站定,同學們也紛紛趴下頭來。終於,我的背後傳來了輕巧的羞怯的聲音。那的確是篇好作文,寫的是他和父親間的故事。因為動情的緣故,我聽到他的聲音漸漸響了起來,停頓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說是聲情並茂了,我知道他已漸漸進入了狀態,湧上心頭的陣陣竊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頭看看他。我竟然發現臺下早已經有不少同學抬起頭,默默地讚許地注視著他。朗讀結束後,教室裡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我知道這掌聲不僅僅是給予這篇作文的。(案例分析並不注重“唯一”的標準答案,而更注重學習者的思考與分析過程。)

  二、教學案例分析與教師教育理論學習

  案例是學校問題解決的源泉。黨的十五大報告中向全黨提出:"一定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針對當前教育理論界風行的"淺入淺出"、急功利近,"深入深出"、食洋不犯"淺入深出"、故弄玄虛,以及刻意包裝、虛假宣傳、浮躁膚淺的不良風氣,課題組鮮明地提出,要"深入淺出",返樸歸真,堅持深入學校實際,研究現實問題,腳踏實地做學問。

  案例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階梯。案例是理論聯絡實際的橋樑,案例是教育理論的故鄉。

  案例是教師獨特的話語系統。

  本研究從數千個案例中輯錄了60個案例,選自28所實驗學校、兩所幼兒園。表述的風格不同,案例的寫法各異,煥發出每所學校獨特的個性色彩。但它們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從不同角度生動地記錄了中國基礎學校在改革發展程序中,觀念的變革,實踐的探索,理性的思考,前進的足跡,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徵和鮮明的中國特色。

  教育教學案例分析是教師教育理論學習的重要內容,是自身成長與發展的重要途徑。它與教育理論學習關係非常密切:過分偏重教育原理(原則、觀念),難免空泛;過分依賴教學經驗(技能技巧),易致盲目。以案例為基礎的探討恰好可以彌補這兩者的缺失。案例研究分析的是真實教學情境下,面對不確定的、複雜多變的`教學情境,教師所作的決策判斷或兩難困惑,從而促進教師實踐的反思和默會的智慧。

  教育理論是教學案例分析的基礎,教學案例分析是教育理論學習的重要補充以及具體運用。(與純理論學習相比,兩者的側重點存在不同:①目的不同。純理論學習主要目的在於系統地掌握教育原理、原則、方法等,教育教學案例分析主要目的在於提高學習者的教育理論運用能力②方式不同。純理論學習採取的是“理解—接受”的學習方式,而案例分析採取的是“理解—運用”的學習方式。)一個典型的案例可以生動形象的詮釋一個教育觀念,或者解讀一個問題解決的策略,有時也能反映人類認識實踐中的真理。從眾多的案例中,可以尋找到理論假設的支援性或反駁性論據,並避免從理論到理論的研究過程中的偏差。案例研究是科學決策支援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校教育改革發展程序中遇到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進行系統的案例研究,可以對現行的理論、政策和措施提供反饋,也可以從學校富有創造性的實踐中,發現新理念,新思路和新見解,從而找到改進學校工作的新的生長點。不同的研究者表述自己的研究過程和結論,有不同的話語系統。高等學校理論工作者擅長的是概念的演繹和理性的思辨。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作為實踐的研究者,最適合於他們自身用於學校研究的話語系統是案例研究。正是透過案例研究,教師可以清楚明白地闡明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決策,可以將教師明確的知識"內化",將默會的知識"外顯"。

  三、如何答好教育教學案例題

  答好教育教學案例題必須注意三個方面:一是要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這是答好題的基礎。(教學案例題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考察教育理論知識及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運用能力,因此自身的教育理論功底是最基本的條件。本題中屬於什麼型別的案例?此案例的目的是什麼?跟哪些教育理論有關?);其次是解題技巧,即如何分析教育教學案例,這是答好題的關鍵。(關鍵問題是什麼?誰充當了主要角色?該如何充當?要圍繞問題展開分析。需注意從兩個基本角度進行分析:①當事者角度,不是旁人,要進入角色②教師角度,教育教學案例是為了提高教師教育能力,教師的行為當然是關鍵。);最後是掌握答題技巧,這取得高分的手段。(答題不僅要回答是什麼,更要回答為什麼,依據是什麼?要尋求理論上的支援。)

  【案例一】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事例:

  幾個學生正趴在樹下興致勃勃地觀察著什麼,一個教師看到他們滿身是灰的樣子,生氣地走過去問:“你們在幹什麼?”

  “聽螞蟻唱歌呢。”學生頭也不抬,隨口而答。

  “胡說,螞蟻怎會唱歌?”老師的聲音提高了八度。

  嚴厲的斥責讓學生猛地從“槐安國”裡清醒過來。於是一個個小腦袋耷拉下來,等候老師發落。只有一個倔強的小傢伙還不服氣,小聲嘟囔說:“您又不蹲下來,怎麼知道螞蟻不會唱歌?”

  請你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對該教師的行為作一評析。

  簡要分析:

  一、有關教育理論知識

  該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題目就叫“螞蟻唱歌”,該案例涉及到的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即教師應具有正確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觀念:

  (1)教育觀:

  要樹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觀。在教育取向上,不僅要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還要重視基本態度和基本能力的培養。尤其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上,要重視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學習的興趣的培養以及學生個性的發展。

  (2)學生觀:

  要把學生看成是具有能動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在一切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地發揮學生的能動性,促進其發展。要尊重、信任、引導、幫助或服務於每一個學生。

  師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對話,實行等距離教學)要堅持教學民主,要廢除教學中的權威主義、命令主義。

  二、圍繞問題展開分析

  該案例的問題是“對該教師的行為作一評析。”圍繞該教師的行為運用現代教育理論進行分析。

  (1)“聽螞蟻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與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師要善於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關注知識和技能,還要關注過程與方法,情感與體驗。“聽螞蟻唱歌”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教師要尊重並保護孩子的興趣與想象。)

  (2)一個教師看到他們滿身是灰的樣子,生氣地走過去問;(學生在興致勃勃地觀察著什麼,處於其自身的活動過程,學生是能動的、發展的人,教師要善於保護,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援,而該教師不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3)“胡說,螞蟻怎會唱歌?”老師的聲音提高了八度。嚴厲的斥責…。(師生要平等相待,教師不能以權威壓制學生。)

  (4)小聲嘟囔說:“您又不蹲下來,…(教師缺乏民主意識,要和學生實行等距離教學,“請你蹲下來和學生說話”“請你走下高高的講壇”)

  三、掌握答題技巧

  在答題中,許多老師的答案是正確的,但沒有回答“為什麼”而不能得到理想的分數。答題時,首先要明確答案,本題中即首先明確“該教師的行為是不正確的”。第二,說明理由。

  (1)先講結論(2)聯絡本案例具體案情(3)寫出理論依據。掌握答題技巧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全面。

  【案例二】

  請閱讀李吉林老師成長經歷片斷,並結合自身的實踐回答問題。

  40年前,我是一名師範生,走出師範的校門,便走進了小學,這一進去就是40年。40年來,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不斷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在自我塑造中,最重要的是心靈的塑造,這是對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我愛學生,學生也愛我。我熱愛和學生、青年教師在一起的生機勃勃的生活…雖然青春早已逝去,但是,我覺得我的心永遠是年輕的。

  這樣的精神世界驅動著我,鞭策著我,不敢怠惰,不肯荒廢,於是,我會為尋找孩子觀察的野花,在郊外的河岸、田埂專心致地認別、挑選;我會為了孩子第一次感知教材獲得鮮明的印象,在家人熟睡的時候,一個人在廚房裡練習“範讀課文”;夜深人靜之時,我進入教材所描繪的境界會為文章中的人物深深感動,從而一個個巧妙的構思如湧之泉流瀉而出;課堂中,我的一舉手、一投足都能使學生心領神會;一場大雪後,我又會興致勃勃地帶著孩子們去找臘梅,去看望蒼翠的“松樹公公”,然後和孩子們在雪地上打雪仗。當孩子們把雪球扔中了我,我笑得比孩子們還要開心,彷彿一下子年輕了幾十歲。

  我在讀師範時,認真學好各門功課,還認真學畫畫、練美術字、參加詩朗誦會、創作舞蹈,我也很喜歡音樂,學指揮、練習彈琴,夏天在小小的琴房裡練彈琴,儘管蚊子叮,渾身是汗,卻樂趣無窮,整個身心都沉醉在琴聲中了。這些在我後來的工作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在當教師之後,我堅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園的荷花池畔背唐詩、宋詞,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爾等中外的名家的詩篇,用優美的詩篇來陶冶自己的情操,我摘抄的古今中外的優秀詩篇,就有厚厚的幾本。近20年來,為了搞教育科研,我又如飢似渴地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和美學,還閱讀了許多中外教育家的論述及國外教學實驗的資料,做了不少卡片。學習對一個教師來說是永無止境的追求。我常常用屈原的話來鼓勵自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1、教師應具備怎樣的職業知識結構?

  2、教師應具備怎樣的職業能力結構?

  簡要分析:

  一、有關教育理論知識

  該案例涉及到的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即教師應具有的教育素養:

  (1)林崇德教授把教師應具備的知識結構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本體性知識,主要指學科專業知識;(即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二是文化知識,指的是與教育有關聯的綜合性知識;(新的課程結構尤其強調教師應打破原有的學科壁壘,具備跨學科知識);三是條件性知識,即教育科學知識,也就是怎樣教書育人方面的知識。

  (2)教師必須具備的職業能力:

  ①資訊能力。教師只有具有資訊能力,也才能培養學生的資訊能力,指導學生去獨立地獲取知識。(指蒐集、處理和運用資訊的能力,這是教師職業的一種新的能力,將廣泛應用於課程整合和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開展);

  ②教學能力。駕馭教學的能力,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能力,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能力,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等。

  ③表達能力。口頭表達和文字表達這是教師職業能力一個重要的方面。(還有肢體語言,音像訊息等)

  ④組織能力。(組織和管理能力是教師職業的重要能力,許多案例都會涉及這方面內容)

  ⑤教育科研能力。(同時也包含一種擴充套件的專業知識能力)

  (此外,還有課程開發能力,課程設計能力,課程整合能力,與原有的過分依賴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相比,現代教師將更富有創造性,不僅會教書而且會編書,現代教育給教師提供了一個創造性發揮教育智慧的空間)。

  此道題的設問與案例本身的關聯性較少。

  【案例三】

  某校三年級有位叫王峰的學生,經常遲到、曠課、上游戲廳,甚至打架、敲竹槓,學習成績就更不說了,門門功課掛紅燈,儘管老師多次教育,仍不見好轉,還是經常曠課、打遊戲,向同學借錢,同學不借就打同學,以至班裡同學見了他都躲得遠遠的。雖然偶爾也有進步,但沒過兩天又恢復原樣,以至老師對他失去了信心。

  不過,這個學生並不是一無是處,他百米賽跑速度超人,在校運會上,他連續兩年獲得百米賽冠軍,為班級爭得了榮譽。除此以外,他還特別喜愛畫畫,象棋也走得非常棒。

  請你結合自身教育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對待這樣的學生。

  簡要分析:

  一、有關教育理論知識

  該案例涉及到的知識主要為轉化後進生方面的知識:

  後進生的特點:(心理需求與現實狀況存在許多矛盾)

  (1)自尊,往往得不到別人的尊重;

  (2)好勝,往往不能取勝;

  (3)有上進心,而意志薄弱。

  轉化後進生的途徑和方法:

  (1)確立後進生也能成才的信念;(洋思中學的經驗:沒有一個教不好的學生)

  (2)深入瞭解後進生的心理特徵;(透過觀察、調查等手段深入瞭解)

  (3)善於捕捉後進生身上的積極因素;(透過觀察、調查等手段深入瞭解)

  (4)創造各種條件,促進後進生的轉化;

  (5)要反覆抓,抓一點,進步一點,鞏固一點。

  二、圍繞問題展開分析

  該案例的問題是“談談如何對待這樣的學生。”即該採取哪些途徑和方法。

  (1)“經常遲到、曠課、上游戲廳,甚至打架、敲竹槓,學習成績就更不說了…”說明該生學習差,品德也差,轉化不是易事,但作為班主任應看到王峰才三年級,年齡小,可塑性強,只要肯下功夫是一定能轉化的,一定要想辦法挽救;

  (2)主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這是做好後進生轉化工作的極為重要的前提和條件;

  (3)在信念的基礎上展開全面調查,瞭解王峰壞習慣形成的原因;

  (4)“不過,這個學生並不是一無是處,他百米賽跑速度超人,在校運會上,他連續兩年獲得百米賽冠軍,為班級爭得了榮譽。除此以外,他還特別喜愛畫畫,象棋也走得非常棒。”

  (要全面、辨證地看待後進生,要挖掘後進生身上的積極因素;)

  (5)要為後進生轉化創造各種條件;(主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爭取家庭的配合與支援,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依靠、發揮班集體的力量等)

  (6)抓反覆,反覆抓。(注意銜接處,在低谷時應注重培養自制力,在進步時,應予以鼓勵,看到不足,在復發時,應確立信心)

【幼兒園教學案例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