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其他> 高考作文審題關鍵點

高考作文審題關鍵點

高考作文審題關鍵點

  何謂審題?審題是認真審閱、深入瞭解命題意圖的意思,高考作文“審題”點滴談。審題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所謂“成敗得失,緣自審題”,絕非妄語。審題一旦失誤,便是原則性的和全域性性的錯誤。其實,考生完全可以在高考作文的審題上,做得從容些。直白地說,高考作文的審題就是一個“聞香識花”的認識過程。

  很長一段時間,高考作文命題在力避“宿構”的同時,總想表現出一定的親和力,試圖在審題上不致為難學生,但又需要考生具備一定的審題能力,這就是高考作文命題的現狀。由是,早幾年,淡化審題的話題作文應運而生,且“話題”多從寓言中來;稍後,有所反思,強化審題的導語作文開始置換話題作文;XXXX年命題作文重獲青睞,很有些大行其道。題型變化帶來了審題的強化。審題既然無可迴避,“聞絃歌而知雅意”,我們就有理由做得從容些。

  審題,說到底,它是作文能力的綜合體現。“新課標”明確提出,作文教學應注重相關能力的培養,即觀察能力、思考能力、評價能力、表達能力等。有鑑於此,命題層要求考生具備一定的審題能力,就成為一種理所當然。這也是為什麼多少淡化了審題的話題作文,在近幾年多個省市的命題(包括湖南卷)中會漸行漸遠的根本原因之一。

  “聞香識花”,先看看早幾年的話題作文,以XXXX年高考全國卷“心靈的選擇”為例: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風雪。他深知不盡快找到避風處,非凍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經邁不開了。就在這時,腳碰到一個硬邦邦的東西,扒開雪一看,竟然是個快凍僵的人。登山者犯難了:是繼續向前,還是停下來援救這個陌生人?心靈深處翻江倒海之後,他毅然作出決定,脫下手套,給那人做按摩。經過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動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後,兩個人互相攙扶著走出了困境。

  也許不是人人都會碰上這種生死抉擇,但是每個人卻常常遇到、見到、聽到一些觸動心靈需要作出選擇的事情。那時,我們大家是怎樣選擇的呢?又應該如何選擇呢?請以“心靈的選擇”為話題寫一篇作文,所寫內容必須在這個話題範圍之內。

  審題時我們至少要注意三點:其一,話題前的故事——登山者的選擇,是重大到關乎生死的;其二,故事後的提示——登山者的選擇,是常人能夠遇到、見到、聽到的;其三,提示中的限制——登山者的選擇,是足以震撼人之“心靈”的。因此,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心靈的選擇”必須區別於一般的選擇:它不是生活中生與死事件的簡單複製,而是道德層面上的善與惡、美與醜、得與失的權衡與較量。其選擇,必須能夠摒棄邪惡,迴歸美好;震撼靈魂,開啟良知。審題之初,就必須對應原話題,登山者的故事——花之香;又不必將雪山上的救人簡單遷移為各種各樣的救人,而要扣住“心靈的選擇”——花之識。

  再看看近幾年的命題作文,以XXXX年高考湖南卷“詩意地生活”為例:

  請聯絡自己的生活與感受,以“詩意地生活”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

  【注意】①注意題目中的“地”字。②不得抄襲。

  XXXX年的湖南卷命題“詩意地生活”,看似簡單卻用心良苦。“聞香”的關鍵在“詩意地”三字。“詩意”,即像詩表現的給人以美感的情趣和意境;而“地”區別於“的”,強調的是生活的狀態、過程。進一步“識花”,湖南卷似乎釋放了一個強烈的資訊:高考作文命題已經向“新課標”的作文教學要求靠攏。它要求考生不迴避現實,將社會的觀察、生活的發現、人生的態度、生存的方式、生命的取向等,以探究的意味、思悟的筆觸,直接表現出來,這種導向是耐人尋味的,高考輔導《高考作文“審題”點滴談》。

  有人聞香而花不識,如是評說,“湖南XXXX年的高考作文題是給精神貴族挾帶私貨”,“農村的孩子揹負著多重壓力,氣都喘不過來,甭說‘詩意’”,“這無疑是逼考生說假話”。“詩意”所指意義的廣泛性,可以涵蓋諸如生活發現、人生態度、生存方式、生命質量、精神世界等。所謂“境由心生”,生活的“詩意”有無,在乎內心,並不因貧困而不存。當然,在“詩意地生活”的引導下,我們很難去表現痛苦、災難,甚至有可能將痛苦美化,這是該命題的侷限。但無論怎樣命題,只要防範“宿構”,其範囿就在所難免。

  高考作文的審題,如上期所述是一個“聞香識花”的認識過程。實際上在高考作文中,考生往往不懂得審題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即舉一反三地聞 “此香”,以求“識花”。每每落入這樣那樣的審題陷阱,造成黑色的審題。黑色的審題之一是粗解題目,未曾深究命題意圖已走筆如飛,結果是淺嘗輒止。之二是套用宿構,寫過相似的作文,先就欣喜莫名,掐頭去尾地照搬,於題目及其要求視而不見,弄成了穿靴戴帽。之三是押猜題意,賭博一般地自設陷阱,動筆之初已陷入滅頂之災,造成了另起爐灶。之四是觀點缺失,對不同形式的作文題目,沒有深入推敲,勉強解題作文,結果言不由衷。

  審題的失誤,歸根到底,是認識水平的狹隘甚至低下所致。“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聞香識花”的審題手段,其實是一段時間訓練的結果。無庸諱言,日常習作當然有別於考場作文,它多是標題早擬、內容已知、結構既定的“依調彈唱”,行文不致偏離題意,基本上是可以得到保證的。因為有寬鬆的'寫作條件和寫作便利,作者獨立審題的認識能力,並沒有受到嚴格意義的挑戰。平常即便有種種考試,多因設題本身的侷限,而不具備提升認知的價值,也就難以在“聞香識花”上做到閒庭信步。

  考場上,不少考生會視高考審題為畏途,進而對所提供的材料、要求甚至題目視而不見,這只是表象,內裡是不明審題的竅要。實際上,考場裡沒有難審的題,只有被蒙的眼。問題在於我們備考是否充足。

  在考場上,如何快速地完成“聞香識花”的審題過程呢?審題技法主要有三種。

  一、“此香採花”法。考場作文總有一個範圍,範圍內多有眾芳鬥豔的時候。比如對“詩意地生活”的理解因人而異,有“美麗地”“浪漫地”“達觀地”“進取地”等的解讀,只要吻合“詩意地”就好;寫“美麗地”,可有“人與自然”“人與文明”等的取捨;寫“人與自然”,可有關於山、水、園、樹……的故事。只要認定“此香”,就可專採“此花”,於原題尋得一個小的寫作角度,將作文的範圍加以縮小或限制。單刀直進,放縱文思以自由馳騁,不泛泛而談,不顧左右而言他。

  二、“比香識花”法。熟諳審題技巧的考生,不難理解,同題作文原是能百花齊放的。於是,就有了比較選擇一說。手持兩朵花,或紅玫瑰、或白玫瑰,有所選擇總比不選擇要好。在讀作文題的時候形成兩套寫作方案,比較其優劣,這樣做看似費時,其實很有必要。有比較才有鑑別,看哪個更吻合命題意圖以作取捨。方案有別,則走向不同。審題時,還要視自己所握有的材料、感悟的程度等來權衡定奪。平時有意加強了這種取捨的訓練,臨考時是能夠得心應手的。

  三、“辨香挑花”法。考場作文有題目、材料、要求等,其表述是唯一的、不變的;而審題則是多元的、可變的。俗人採花,品格既低,其香也俗;雅士拈花,心胸既廣,其香也雅。花香既有俗雅之分,採花時,應學會挑選,高看一等,使自己的作文思想之花更見清潔美好,不同凡俗。說明白點,就是將作文主旨表現得更為深刻些。最忌陳詞濫調,喋喋不休地說著人人都會說的事,絮著人人都會絮的話,評著人人都會評的理。

  當然,“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考場內切合題意的審題,必須有考場外積極的備考來做支撐。這裡還提出三個思考。

  思考一、明眼觀題時,你調動了你的積累嗎?所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講的就是寫作的積累功夫。如果我們平時加強了語言、素材等的積累,考場作文審題,其勝券在握的機率就要大得多。厚積方可薄發,見多自能識廣,這樣的道理,是能說服人的。

  思考二、動手寫作前,你開啟了你的聯想嗎?“蝶舞花前,拈花一笑”,這是一個需要定力的境界。審題時,聯想、想象的閘門已然開啟,閱讀的感受與生活的體驗,如群蝶舞花。這時,千萬不能永珍沓來而心無主持。要做到收發有度、取捨中矩。

  思考三、用心思考後,你確立了你的思想嗎?“空谷幽蘭,芬芳先守。”無論作文題型怎樣變化,我自獨守一定之規。審題始終持守三個關注,即關注社會,關注民生,關注青年的健康成長,特別是當代青年的人格塑造。

  循徑探幽,聞香識花,我們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和學習閱歷,讀懂、看穿作文的命題,從沸騰的大社會和奇妙的大自然裡,獲得靈感,做好審題。

【高考作文審題關鍵點】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