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其他> 高考填報志願技巧

高考填報志願技巧

高考填報志願技巧

  名校或重點院校第一志願錄取率很高,但並不是所有本科院校都拒絕錄取第二志願的考生,如北京市2001年的第二志願錄取率達到16%,2002年達到25%左右。有些普通本科院校每年都錄取第二志願考生才能完成招生計劃,因此認真對待第二志願是明智的,往往第二志願能決定一個考生的命運,使他起“死”回“生”。選填第二志願要遵循以下原則:

  1.要與第一志願拉開梯度;

  2.要填報有招收第二志願考生歷史的院校;

  3.最好填報本省的高校或分數級差小的高校;

  4.專業應選擇服從調劑。

  在以上原則基礎上,也要注意一些技巧。

  對於那些分數高又無十足把握上第一志願,但又不願上二、三流一本學校的考生,第二志願可以考慮填報一些特意為高分第二志願的考生留出名額的重點院校甚至名牌高校。其實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高校對第二志願高分的考生產生興趣,他們在對待“高分二志願”問題上都表現出積極態度。

  對於分數達到一本的考生,在選填第二志願時有兩種選擇:第一種是一本第一志願“賭”一所較好的重點高校,但不把希望全部寄託於它,第二志願填一所本省較為一般的重點高校,確保能上重點;第二種就是一本志願全“賭”好的重點高校,但做好“輸光”的心理準備,關鍵的二本第一志願填一所較好的普通高校,像北方工大等。

  第一種選擇適合看中重點高校與普通高校之分的考生,第二種選擇適合看中學校真正實力的考生。每個考生應該從自身的角度去選擇。

  對分數在一本和二本之間的考生,基本不用過多考慮一本的志願,關鍵是填好二本志願,那些高考發揮得不太理想,但有非常強的考研願望的考生,可考慮相對一般的普通高校。不管怎麼說,第二志願的錄取率遠低於第一志願的錄取率,第三志願的錄取率更小得多,因此,不如採取“衝第一,保第二”的方式,把第二志願作為保底志願對待更穩妥。

  錄取第二志願考生時往往有附加條件,常見的是要求服從專業調劑。如學校錄取規則會規定在招生人數不足時,按從高分到低分的`順序錄取第二志願報考該校的考生,但考生應保證服從專業調劑。一方面考生要有心理準備,自己被二志願學校錄取的話,專業要求是無法保證的,另一方面二志願學校的專業志願都無法滿足時,若不填專業服從調劑,則只能退檔,因此在填志願時“服從專業調劑”不是可隨意處置的,往往可決定其高考的成敗。而且,高校對非第一志願考生的辦法除前面提到過的志願分數級差、專業服從調劑之外,還有對學校志願服從的態度也有區別。有一類學校明確表示,未填報該校志願的考生不予錄取,哪怕填了學校服從調劑也沒有用。另有一類學校則表示錄取非第一志願考生,包括服從學校調劑的考生。

  還有一個問題是梯度多大才算合理。

  高校招生錄取時是分批進行的,大多數省(市、自治區)分四批錄取,即提前錄取、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及高職和專科院校的錄取。各省(市、自治區)根據到本地招生高校的辦學層次來劃分,每一批學校都不止幾個、十幾個,除提前錄取院校相對少一些外,其他批次錄的院校少則幾十,多則百多個,雖然是同一批錄取的高校,但錄取分數可能相差很大,譬如北大、清華與同批錄取的高校相比,投檔分和錄取分可能相差幾十分。所謂“梯度”,就是指在同一批次的學校,因多種因素,在錄取分數上形成的高低差別。“梯度”是客觀存在,考生在填報志願時就得認真對待。

  到底什麼樣的梯度才是合適的呢?這裡雖不能用一個絕對的數值來表述,但是提出一些把握原則。首先,對那些明確表示不招第二志願考生或原則上不招收第二志願考生的學校,可以視其分數級差為任意大,選擇那樣的學校為第二志願,填了也是白填。其次,對擬選的第二志願學校有一個清晰的瞭解,如知名度、地域、招生專業及人數、近幾年在本省(市、自治區)的錄取分等,如果同一志願相差無幾,說明這兩個學校間的“梯度”很小,屬於同一層面的學校,他們彼此之間是不宜互為第一、第二志願的。第三,對於高分考生而言,第二志願學校也不能選擇層次太低的學校。例如某考生第一志願報北京大學,第二志願選的是同批錄取中錄取分最低的,錄取分相差七八十分的學校,雖然有梯度,但是太大了,極可能造成“高分低就”,那也不合適。第四,第二志願學校不能與第一志願學校錄取分倒置。總之,在填報志願時,第一、二、三志願之間要避免“並列式”,也要避免波浪式,更不能從低到高地倒置,就經驗而言,志願梯度選在第二志願學校的分數級差30分左右較合適,看自己的考分減去分數級差後能否給第二志願學校投檔,如果夠的話,萬一第一志願落選,被第二志願學校錄取仍有較大的把握。

【高考填報志願技巧】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