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其他> 高考,沒有任何僥倖可言

高考,沒有任何僥倖可言

高考,沒有任何僥倖可言

  高考十幾天後,我用一根冰糕買通了小弟,要他為我打電話查分。他才12歲,還不懂得“高考”這個詞的含義,更不知道高考分數對我來說有多重要。我多次在電話接通後猛地放下電話,生怕會有不好的結果。小弟笑嘻嘻地接過我手中的冰糕,說:“姐,好棒哦——400多分呢1我聽了癱坐在地上。

  老爸始終搞不明白,高一高二總能捧回獎狀的我怎麼高考就這麼慘呢。失落的我躺在床上,冰涼的心足以讓太平洋結冰。我沒有哭,回想起高三的點滴,我找到了失敗的原因:我心底始終存有一些僥倖,我雖然努力了,但並沒有竭盡全力。高二那年,學校分了一個理科實驗班,我有幸被“選拔”進來,苦學了一年。高三了,或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了,我開始偷著玩。前半年裡我還很聽話地坐在教室裡,知道自己心中有個目標,知道在第二年有個人生的轉折點——高考。老師發下了厚厚的輔導書,我皺著眉在封面上籤下自己的大名後,開始感嘆:什麼時候才能做完呢?然後,我就把書堆廢紙般地堆在桌面上,偶爾也會拿出來做上三五個題。有的同學乾脆塞在課桌裡,讓那東西永不見天日。老師們始終沒發覺我在偷懶。作業本上,按答案抄寫的題目全都是鮮紅的對鉤。老師滿意之餘,印出一疊疊卷子,語重心長地說:“只有多做才行。”我們很聽話地點點頭後,很節儉地在卷子的背面算題。日子一天天地過,我也一天天地幻想著第二年收到某某名牌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全市第一次質量檢測時,我的成績還可以。照老班的話“再努努力,一般高考時的分都比質檢時高,照這樣下去,上個本科也是大有希望的。”緊接著質檢一的,是我們盼了很久的春節。十幾天的假期裡,我瘋狂地看電視,和朋友打電話聊天,未曾觸控過課本一下。假期後,我們便提前開了學,教室裡明顯充滿著高三的氣氛。同桌把她的座右銘貼在了桌子上,平日裡那幾個死黨也不跟我那麼頻繁地打鬧了。我依然找不到動力,每天盲目地翻著課本不知看些什麼。看著身邊忙忙碌碌的人,我似乎感覺到了壓力,可又不知該怎麼辦。高三從全市第一次模擬考試開始便上起了連排課。我們每天不必發愁時間怎麼過,一場接著一場的考試足以把時間消耗得乾乾淨淨。只是每次考後都是很慘的分數。老班說:“老虎向前躍時,總會先向後倒退一下。”我深信不疑,也相信這次考得糟是下次考好的前提。語文老師說:“人的潛力是無限的。”我照樣深信不疑。每次拿著不及格的試卷,我都會對自己說:“不要緊的,人的潛力是無限的。這是上天在考驗你的忍耐力,平時考得差才能激發高考時的靈感。” 離高考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好心的老班說:“身體最要緊,要注意勞逸結合。”於是,我終於有理由每天出去玩了。我並不是那種什麼都不學的人,雖然平時貪玩了一點,但還是要規矩學習的。只是二模時還高高在上的我卻在高考前的兩次小測中徹底地失敗了,排名次時,我的名字到了後邊兒。離高考也只有十幾天了,我想補回來恐怕也沒有時間了,有幾個補習的同學都說:“此時已定型了,再學也沒有用了。”於是,我便消沉下來,帶著消沉的心情迎來了神聖的高考。去考場的路上,我和同學興奮地談著高考後怎樣好好地玩,考試似乎是次要的,我也在興奮的談論中忘記了不快。只記得考完數學後,好多人哭了。我沒有哭,只是很難過。罈子安慰我:“沒關係的,別人都一樣。”我知道他也沒考好,因為我看到他剛才一個人在那兒嘆氣。考完理綜,我不知自己是怎麼走出考場的,只記得罈子接過我的書包告訴我:“老班在那邊集合人。” 迷迷糊糊過了兩天,我們算是解放了。有人大哭,把書本撕碎了扔到車窗外;我也想哭,可我哭不出來,就像做夢一樣,沒有一點感覺。罈子說我的手冰涼,我說:“完了1後來,我讀到一個故事:一年冬天,獵人帶著獵狗去打獵。獵人擊中了兔子的後腿,受傷的兔子拼命地逃生,獵狗在後面窮追不捨。可是追了一陣子,兔子跑得越來越遠了。獵狗知道實在是追不上了,只好悻悻地回到獵人身邊。獵人生氣地說:“你真沒用,連一隻受傷的兔子都追不到,“獵狗聽了很不服氣地解釋:“我已經盡力而為了呀。”而兔子帶著傷成功地逃生回家後,兄弟們都圍過來驚訝地問它:“那隻獵狗很兇呀,你又受了傷,是怎麼甩掉它的呢?”兔子說:“它是盡力而為,我可是竭盡全力呀!它沒追上我,回去最多挨一頓罵,而我若不竭盡全力地跑,可就沒命了呀”。

  我想,我就是那隻獵狗,並不是沒有追上獵物的本事,而是隻滿足於盡力卻沒竭盡全力。甚至,我有時還心存僥倖,能偷懶時就偷會兒懶,以為憑自己的素質和努力,考個本科應該是很有希望的。當面對冷冰冰的高考結果時,我才清醒地明白,自己的想法是多麼幼稚!有人說: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偽和驕傲,而要付出艱鉅的勞動。高考也是這樣,沒有任何僥倖可言,唯有竭盡全力,忘我地拚搏,才有希望邁過那道神聖的門坎。

  在哪兒跌倒就要在哪兒站起來。為了考上理想的大學,為了享受優質的高等教育,我要再用一年的時間竭盡全力去拼搏!

【高考,沒有任何僥倖可言】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