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其他> 與生活的哲理故事

與生活的哲理故事

與生活有關的哲理故事3篇

  與生活有關的哲理故事1

  左手與右手

  故事發生在小學校裡。課堂上老師提問的時候,一個同學總是舉手,可老師叫起他來的時候卻答不上來,引得下面的同學竊笑不已。

  課後老師問他為什麼要這樣,他說如果老師提問時他不舉手,同學會在課下叫傻瓜。於是,老師就和他約定,當他真會的時候就高高地舉起左手,不會的時候就舉起右手。漸漸地,這名同學越來越多地舉起他驕傲的左手,越來越多、越來越好地回答出老師的課堂提問,這個原來極有可能在太多的嘲笑中沉淪的孩子也由一個差生轉變成了一個好學生

  書外人語:

  被重視、被關愛是一種催人向上的力量,對成長期的孩子尤其重要。近年來經常看到報上關於一些教師惡劣行為的報道,讓人激憤難當。一個缺乏愛心的老師會毀掉一個或幾個孩子,這樣的老師多了,就會毀掉民族的希望。教師是陽光最燦爛的職業,教師的不稱職應是陽光下最讓人痛心的不稱職。

  與生活有關的哲理故事2

  分餐的啟示

  1980年,某農村中學學生食堂,由於條件艱苦,只能蒸飯,於是8人一組吃桌席。在那個勉強能填飽肚子的年月裡,由於掌握分餐的權力,席長的職位是舉足輕重的。在競選這一職位的方式上,班長和團支部書記給班主任老師留下了難以抹滅的印象。班長說:“我一定保證公平,當有同學不滿意時,我願意第一個與他交換。”班長以後也確實這樣做了,並因此每期都被評上優秀學生幹部或三好生。而團支部書記則說:“我首先也保證公平,但我將把我這一席人的學習、紀律、清潔等進行綜合打分,然後按總分的高低決定端飯的順序。”團支部書記以後也確實這樣做了,他這一席人成了班上最有活力的一群人,他每期同樣也被評為優秀學生幹部或三好生。

  兩人步入社會後,班主任老師收到他倆的來信,不過一封是來自監獄,另一封則來自一家大公司。班長的信裡有這樣幾句話:“我每頓靠端少的那一份飯贏得了同學和老師的心。然而,我卻因此品嚐到了作秀的甜頭。”而團支部書記的信裡也有這樣幾句話:“我們透過競爭去贏得端第一的權利,自然就獲得了最豐厚的那一份。從此,我們都明白了一個最重要的道理,只有經過努力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分餐本是件很不起眼的小事,但卻帶來兩種相反的結果—— 一人學會了虛偽;一人從中懂得了奮鬥的道理。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學生成長中的每一件小事,甚至一句不經意的話,一個最平常的舉止,一個最不惹人注意的眼神,都可能對他們的一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如果生活在謊言和欺騙中,就可能學會虛偽;學生如果生活在良性的`競爭環境中,就可能學會上進;學生如果生活在自私吝嗇中,就可能學會不擇手段;學生如果生活在慷慨和溫情中,就可能學會奉獻;學生如果生活在仇視和猜忌中,就可能學會逆反;學生如果生活在包容和友愛中,就可能學會坦誠。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該為學生打造什麼樣的生活環境,構築什麼樣的心靈平臺呢?這值得我們細細體味味,深深思索。

  與生活有關的哲理故事3

  火 柴 棒

  的 威 力 一根火柴棒價值不到一毛錢.一棟房子價值數百萬元.. 但是一根火柴棒卻可以摧毀一棟房子. 可見微不足道的潛在破壞力, 一旦發作起來, 其攻堅滅頂的力量,無物能御. 要疊一百萬張骨牌,需費時一個月, 但倒骨牌卻只消十幾秒鐘. 要累積成功的實業,需耗時數十載, 但要倒閉,卻只需一個錯誤決策. 要修養被尊敬的人格, 需經過長時間的被信任, 但要人格破產卻只需要做錯一件事. 一根火柴棒,是什麼東西呢? 它就是下列四項: 無法自我控制的情緒. 不經理智判斷的決策. 頑固不冥的個性. 狹隘無情的心胸. 檢檢視看,我們隨身攜帶幾根火柴棒? 鬧 鍾 的 啟 示 我常常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幼時的夢想越走越遠,風霜的磨礪和肩上的重擔時時讓我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 有一個3只鐘的故事總在這時候給我啟迪。 一隻新組裝好的小鐘放在了兩隻舊鐘當中。兩隻舊鐘“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著。 其中一隻舊鐘對小鐘說:“來吧,你也該工作了。可是我有點擔心,你走完三千二百萬3次以後,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哪!三千二百萬次。”小鐘吃驚不已。“要我做這麼大的事?辦不到,辦不到。” 另一隻舊鐘說:“別聽他胡說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擺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這樣簡單的事情。”小鐘將信將疑。“如果這樣,我就試試吧。” 小鐘很輕鬆地每秒鐘“滴答”擺一下,不知不覺中,一年過去了,它擺了三千二百萬次。 每個人都希望夢想成真,成功卻似乎遠在天邊遙不可及,倦怠和不自信讓我們懷疑自己的能

  力,放棄努力。其實,我們不必想以後的事,一年、甚至一月之後的事,只要想著今天我要作些什麼,明天我該作些什麼,然後努力去完成,就象那隻鍾一樣,每秒“滴答”擺一下,成功的喜悅就會慢慢浸潤我們的生命。 消 氣 古時有一個婦人,特別喜歡為一些瑣碎的小事生氣。她也知道自己這樣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為自己談禪說道,開闊心胸。 高僧聽了她的講述,一言不發地把她領到一座禪房中,落鎖而去。 婦人氣得跳腳大罵。罵了許久,高僧也不理會。婦人又開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聞。婦人終於沉默了。高僧來到門 外,問她:“你還生氣嗎?”婦人說:“我只為我自己生氣,我怎麼會到這地方來受這份罪。” “連自己都不原諒的人怎麼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過了一會兒,高僧又問她:“還生氣嗎?” “不生氣了。”婦人說。“為什麼?” “氣也沒有辦法呀。” “你的氣並未消逝,還壓在心裡,爆發後將會更加劇烈。”高僧又離開了。 高僧第三次來到門前,婦人告訴他:“我不生氣了,因為不值得氣。” “還知道值不值得,可見心中還有衡量,還是有氣根。”高僧笑道。 當高僧的身影迎著夕陽立在門外時,婦人問高僧:“大師,什麼是氣?” 高僧將手中的茶水傾灑於地。婦人視之良久,頓悟。叩謝而去。 何苦要氣?氣便是別人吐出而你卻接到口裡的那種東西,你吞下便會反胃,你不看他時,他便會消散了。 氣是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的蠢行。 夕陽如金,皎月如銀,人生的幸福和快樂尚且享受不盡,哪裡還有時間去氣呢?

【與生活的哲理故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