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孫權勸學》讀後感

《孫權勸學》讀後感

《孫權勸學》讀後感

  讀了《孫權勸學》,真是有些吃驚,小說中叱吒風雲、文韜武略的東吳大都督呂蒙原來是個不愛讀書的“吳下阿蒙”啊!確實,和天生奇才的仲永相比,可以說是天壤之別吶!

  不過,為什麼呂蒙卻能在“三國英雄表”內出現,而天生奇才的仲永卻落個平庸不過的'“莊稼漢”呢?原因就是在於如何看待原來的天分。年輕時遊手好閒的呂蒙在孫權的勸說下“涉獵見往事”,最終學有所成,使得魯肅能夠真心感嘆“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但是瞧瞧方仲永,五歲能作詩,“且文理皆可觀者”,不過只是因為“父利其然也,不使學”,結果“泯然眾人矣”。一代神童就是因為父親的貧圖小利而毀於一旦,假如父親能夠找個先生好好調教調教,說不定也能是一位棟樑之材啊!“傷仲永”這個題目真的是再恰當不過地表現了王安石先生的嘆息吶!

  的確,再說那句老話,才能夠培養是有賴於後天的教育。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好像在壘沙灘,沙子越多,壘得就越高,絕對不可能沒有巨大的底盤,而到達超高的頂峰。學習也是這樣,學得越多,積累就越多,基礎越紮實,學得也越好,而且不努力學習就想要成果,無疑是痴人說夢。

  看看身邊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人們拼搏、奮鬥、努力得來:普通到衣食住行,特別到成明星大腕。都別說,這一切的一切都浸滿了人們奮鬥的汗水,倒映人們努力的身影。即使選秀得來的成功,那雖然不可否認地有些幸運的成份所在,但是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是沒有“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的毅力和耐力,那連上臺的機會和膽量都會沒有的。

  《孫權勸說》給我莫大的啟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沒有耕耘,更無瓜果!


【《孫權勸學》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