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生活常識> 足跟痛的原因有哪些

足跟痛的原因有哪些

足跟痛的原因有哪些

足跟痛指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又稱腳跟痛。下面是品才小編為大家推薦足跟痛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你,歡迎大家的閱讀參考。

足跟痛的原因有哪些

1

足底蹠腱膜炎

足跟痛最常見的原因是長期、慢性、輕微外傷積累引起的病變,表現為筋膜纖維的斷裂及其修復過程。在跟骨下方偏內筋膜附近處可有骨質增生,形成骨嵴。在側位X射線照片上顯示為骨刺。

後者常被認為是足跟痛的原因,但臨床研究證明它與足跟痛的因果關係很難肯定,蹠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蹠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癒。墊高足跟,減輕跟腱對跟骨的拉力,前足蹠屈,緩解蹠筋膜的張力,都可使症狀減輕。

足底蹠腱膜是足底維持正常足弓、緩衝震盪、加強彈跳力作用的腱性組織。長時間的行走、過度的負重,都會引起蹠腱膜的勞損,導致區域性無菌性炎症,而出現疼痛症狀。

2

跟骨骨刺

多見於老年患者,當有足跟痛時,經過拍攝X光片,可以發現跟骨結節處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隆起的骨刺,容易使區域性組織受到摩擦、勞損,產生無菌性炎症,其足跟疼痛的程度與區域性炎症反應的輕重有關,而與骨刺大小無直接關係。

3

足底脂肪墊萎縮

老年人的足跟痛較為複雜,除了以上兩種可能的原因外,老年時,跟墊彈力下降,足底脂肪墊萎縮,其緩衝震盪、防止摩擦的作用減弱,跟骨在無襯墊的情況下承擔體重,嚴重時可形成瘢痕及鈣質沉積,引起足跟痛。

常發生在老年人,跟墊是跟骨下方由纖維組織為間隔,以脂肪組織及彈力纖維形成的彈性襯墊。青年時期,跟墊彈力強,可以吸收振盪。老年時,跟墊彈力下降,跟骨在無襯墊的情況下承擔體重,嚴重時可形成瘢痕及鈣質沉積,引起足跟痛。跟墊痛與蹠筋膜炎不同,在整個足跟下方都有壓痛。治療方法為使用海綿跟墊或區域性藥物注射。

4

距骨下關節炎

常發生在跟骨骨折後,是一種創傷性關節炎。X射線照片上前跗竇處,負重時疼痛加重。

常發生在跟骨骨折後,是一種創傷性關節炎。X射線照片上前跗竇處,負重時疼痛加重。若保守治療失效,則應進行跟距關節融合術。

陳舊性跟骨骨折或少見的'跟骨腫瘤或結核也是足跟痛的原因。足跟以外的疾患引起跟痛症者,有類風溼性脊椎炎,壓迫骶神經根的腰椎間盤突出,發生在小腿的脛神經擠壓等。

5

跟骨骨突炎

常發生於8~12歲的男孩,病變與小腿脛骨結節骨突炎相似,是在發育過程中,未癒合的骨骺受肌腱牽拉引起的症狀,疼痛在跟腱附著點下方,可雙側同時發病。跑步與足尖站立可使症狀加重。骨骺癒合後症狀自然消失。一般作對症處理,可使患兒減輕活動,也可用跟墊減輕跟腱對跟骨的拉力。

6

跟骨後滑囊炎

最易發生在跟腱與皮膚之間的滑囊,由不合適的高跟皮鞋摩擦損傷引起。滑囊壁可變肥厚,囊內充滿滑液,區域性腫脹,並有壓痛。治療方法宜改善鞋型。若滑囊腫脹不消,可以穿刺吸引,並可注入氫化可的松。

足跟痛怎麼辦

足跟痛的運動療法

1)移物運動法:將一條毛巾或圍巾平鋪在地上,一頭壓上約2500克的重物。端坐椅子上,脫去鞋襪,用足趾抓住毛巾的另一角,慢慢將重物拉到腳下。反覆移物10次。

2)攫取運動法:端坐椅上,腰背伸直。然後用腳趾抓取放在地面上的鋼筆或鉛筆,提起腳,與膝部成一直線,再放下。如此兩腳交替各重複10次。

3)掛物運動法:端坐椅上,在腳趾根部懸掛一個750克重物,如花盆。慢慢將花盆提起,與膝部成一直線,再放下。如此兩腳交替換提10次。

4)揀球運動法:將10粒玻璃球放於地面,脫去鞋襪坐在椅子上,挺直腰背,然後用腳趾將球一一揀起。初次連揀10粒,以後逐步增至20-30粒。兩腳交替揀球。


【足跟痛的原因有哪些】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