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場健康> 中藥白鮮皮有什麼功效與作用

中藥白鮮皮有什麼功效與作用

中藥白鮮皮有什麼功效與作用

白鮮皮,中藥名。別名:白蘚皮、八股牛、山牡丹、羊鮮草,為芸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鮮和狹葉白鮮的根皮。主產於遼寧、河北、四川、江蘇等地。春、秋二季採挖根部,除去泥沙及粗皮,剝取根皮,切片,乾燥。生用。具有清熱燥溼,祛風解毒之功效。現代研究,白鮮皮的揮發油在體外有抗癌作用。但脾胃虛寒者慎用。

白鮮皮的功效與作用

白鮮皮為芸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鮮皮的根皮。味苦,性寒。白鮮皮藥用價值較高,功效清熱燥溼,祛風解毒。內服主要用於清熱燥溼,瀉火解毒,祛風止癢,黃疸尿赤,溼熱痺痛;外用於溼疹,疥癬,皮膚瘙癢,肌膚潰爛,黃水淋漓等症。白鮮皮藥用歷史悠久,始載於《神農本草經》。現代醫學研究及臨床應用證明,白鮮皮含有白鮮鹼,白鮮內脂、谷甾醇、膽鹼、梣皮酮等。對多種致病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白鮮皮還有解熱作用。

(一)白鮮皮的功效

【性味】 苦鹹,寒。

①《本經》:"味苦,寒。"

②《別錄》:"鹹,無毒。"

③《本草述》:"苦微鹹微辛。"

【歸經】 入脾、胃經。

①《綱目》:"入足太陰、陽明經,兼人手太陰、陽明。"

②《本草原始》:"入肺、小腸經。"

③《本草從新》:"入脾、胃,兼入膀胱、小腸。"

【功能主治】

祛風,燥溼,清熱,解毒。治風熱瘡毒,疥癬,皮膚癢疹,風溼痺痛,黃疸。

①《本經》:"主頭風,黃疸,咳逆,淋瀝,女子陰中腫痛,溼痺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

②《別錄》:"療四肢不安,時行腹中太熱,飲水、欲走、大呼,小兒驚癇,婦人產後餘痛。"

③《藥性論》:"治一切熱毒風,惡風,風瘡、疥癬赤爛,眉發脫脆,皮肌急,壯熱惡寒;主解熱黃、酒黃、急黃、谷黃、勞黃等。"

④《兵部手集方》:"療肺嗽。"

⑤《日華子本草》:"通關節,利九竅及血脈,並一切風痺筋骨弱乏,通小腸水氣,天行時疾,頭痛眼疼。根皮良,花功用同上。"

⑥《本草原始》:"治一切疥癩、惡風、疥癬、楊梅、諸瘡熱毒。"

(二)白鮮皮的作用

清肺止咳。

火熱之邪,上灼於肺,傷津劫液,阻遏氣道,使肺之肅降無權。其症可見:咳嗽氣粗,痰黃而稠,鼻咽乾燥,面唇紅赤,煩渴便秘。白鮮皮苦、寒,入肺經,可清在肺之熱邪,金氣清肅,咳嗽自消。

清熱利溼。

白鮮皮昧苦、性寒,苦能燥溼,寒能清熱,故可用於因溼熱而致各種病症。《本草綱目》:“白鮮皮氣寒善行,味苦性燥,為諸黃風痺要藥。”

祛風燥溼。

《本草原始》:“白鮮皮入肺經,故能祛風,入小腸經,故能去溼。夫風溼既除,則血氣自活而熱亦去。”

清熱解毒。

白鮮皮苦、寒,具清熱解毒之功效。《藥性論》;“治一切熱毒風、惡風、風瘡、疥癬……。”《神農本草經》:“主頭風……女子陰中腫痛。”

清熱定驚。

白鮮皮苦寒,其清熱、瀉火力強,故用於因熱則生風之候。

其它作用。

白鮮鹼、茵芋鹼及崖椒鹼的混合物能降低腎上腺素對豚鼠精囊的作用,茵芋鹼能使肌肉麻痺,並可因累及心肌而引起哺乳動物血壓進行性下降。茵芋鹼能提高橫紋肌的張力,加強脊髓反射的興奮性,葫蘆巴鹼藥理活性弱,但早年有報告其在神經肌肉標本能降低神經的時值,對肌肉的時值則先降低後增加,此外,葫蘆巴鹼有一定抗癌作用,12.5mg/kg能使P388白血病小鼠生命延長31%。

【藥理作用】

抑制免疫、抗變態反應和抗炎。

對體液免疫有抑制作用,對抗體生成細胞的增殖和迴圈抗體的生成均有抑制作用。並且在抑制免疫的'同時,不導致脾臟萎縮。可顯著抑制致敏T淋巴細胞釋放淋巴因子,顯著抑制小鼠接觸性皮炎和繅Ⅳ型變態反應以及遲髮型超敏反應。對非特異性炎症和變態反應性炎症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抗癌。

本品有抗癌作用,能抑制腫瘤細胞的核酸代謝。使動物腫瘤細胞明顯壞死,瘤體縮小,有大量淋巴細胞和吞噬細胞包圍腫瘤細胞。白鮮鹼、胡蘆巴鹼、梣酮和揮發油為抗癌的有效成分。

抗菌、解熱、鎮靜。

其多種生物鹼對多種細菌和真菌有抑制作用。白鮮皮茵芋鹼有解熱降溫和鎮靜鎮痛功效。

對心血管。

白鮮鹼小量時興奮離體蛙心,使心肌張力增強,心臟每搏輸出量和每分鐘輸出量均增加。所含花椒鹼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茵芋鹼有麻黃鹼樣作用,能使貓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冠脈擴張。此外,在紫外線照射下,白鮮鹼能與DNA之雙螺旋結構中的嘧啶鹼基形成加成物,這一作用與牛皮癬治療藥8一甲氧補骨脂素相似;白鮮皮尚有抑制真菌的作用。

關於治療皮膚過敏性疾病。

白鮮皮是一味免疫抑制藥,又是抗過敏、抗變態反應藥,臨床對急慢性皮膚過敏有效,如蕁麻疹、過敏性皮炎、藥疹、接觸性皮炎、過敏性紫癜、銀屑病、白塞病等。常與地膚子、土茯苓、黃芩等同用。

白鮮鹼能使紫外線在體內發揮作用,並又具有抗變態反應作用,因此對銀屑病更為適宜,與土茯苓、紫草、虎杖等同用。

本品對有紅斑狼瘡光敏感者可能不利。

本品外用還能治療真菌感染之癬瘡。

白鮮皮配伍應用

配白蘞,清熱解毒,祛溼止癢,斂瘡生肌。主治溼熱瘡瘍,癰瘡腫毒,皮膚瘙癢,燒燙傷等。白鮮皮苦寒,鮮毒清熱之力強,並能止癢;白蘞苦辛,能消腫斂瘡,並具生肌之效,兩藥合用解毒斂瘡,生肌止癢作用增強。

配苦參,清熱解毒,利水除溼。主治溼熱蘊結,小便不利,灼熱澀痛等症。白鮮皮,苦參均味苦,性寒,均具清熱、解毒、燥溼之功。但苦參有顯著的利尿作用,故兩藥合用解毒清熱、利水除溼作用大增。

配茵陳蒿,清熱解毒,利溼退黃。主治溼執黃疸。白鮮皮、茵陳均苦寒瀉熱,均具利溼退黃之功效。兩藥相須為用,其利溼退黃作用倍增。

配防風,疏風、清熱、止咳。主治風熱咳嗽。自鮮皮寒能清熱,防風辛可發散解表、祛風。兩藥合用,可發散解毒,清肺熱,而止咳。

配土茯苓,清熱解毒,利關節。白鮮皮味苦,性寒,長於清熱、解毒。土茯苓味甘,性平,長於除溼,利關節。兩藥合用,可治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劑而致肢體拘攣者。

配地膚子,白鮮皮清熱、祛風、除溼,地膚子清溼熱、利尿止癢。兩藥合用,有清熱燥溼,祛風止癢的功效。

白鮮皮附方

治肺藏風熱,毒氣攻皮膚瘙癢,胸膈不利,時發煩躁:白鮮皮、防風(去叉)、人參、知母(焙)、沙參各一兩,黃苓(去黑心)三分。上六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溫服,食後臨臥。(《聖濟總錄》白鮮皮散)

治癇黃:白鮮皮、茵陳蒿各等分:水二鍾煎服,日二服。(《沈氏尊生書》白鮮皮湯)

治鼠疫已有核,膿血出者:白鮮皮,煮服一升。(《補缺肘後方》)

療產後中風,虛人不可服他藥者:白鮮皮三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服。耐酒者可酒、水等分煮之。(《小品方》一物白鮮湯)

治溼熱瘡毒、溼疹,疥癬:本品性味苦寒,有清熱燥溼、瀉火解毒、祛風止癢之功。常用治溼熱瘡毒、肌膚潰爛、黃水淋漓者,可配蒼朮、苦參、連翹等藥用;治溼疹、風疹、疥癬,又配苦參、防風、地膚子等藥用,煎湯內服、外洗。

治溼熱黃疸,風溼熱痺:本品善清熱燥溼,可治溼熱蘊蒸之黃疸、尿赤,常配茵陳等藥用,如茵陳湯(《聖濟總錄》);取其既能清熱燥溼,又能祛風通痺,可治風溼熱痺,關節紅腫熱痛者,常配蒼朮、黃柏、薏苡仁等藥用。

治慢性溼疹,蕁麻疹:白鮮皮9g,白蒺藜12g,烏梢蛇9g,生地12g,防風、當歸各9g,甘草6g。水煎服。方中白鮮皮祛風,為君藥。(《中藥臨床應用》雙白祛風湯)


【中藥白鮮皮有什麼功效與作用】相關文章: